收藏 分销(赏)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9550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201∕T 1089—2022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23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T XXXXXXXX 代替DB 3201/T 128-2014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purple sweetpotato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XX/T XXXXXXXX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201/T128-2014 紫心甘薯生

2、产技术规程 , 本标准与原标准DB3201/T128-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 4 章“适宜品种”,宁紫薯 4 号、徐紫薯 8 号等紫心甘薯新品种(见第 4 章); 增加了丘陵地区甘薯轻简化技术, 包括不同类型的机械起垄、 碎蔓及收获设备 (见 7.1.3,2014版 6.1.3,见 9.2、9.3,2014 版的 8.2);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种类(见 8.4.1、8.4.3,2014 版 7.3,、7.5); 增加了加工用紫薯黑斑病控制条例(见 8.4.2); 增加生产档案记录,完善追溯体系(见第 11 章)。 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

3、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润东、王庆南、曾燕楠、纪洪亭、赵荷娟、王勇、赵韩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DB3201/T128-2008,2014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DB XX/T XXXXXXXX 1 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紫心甘薯生产技术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并规定了定义和术语、产地环境、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种薯贮藏要点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本地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的紫心甘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

4、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薯 spring sweetpotato 5月中旬前栽插的甘薯。 3.2 夏薯 summer sweetpotato 6月上旬至中旬栽插的甘薯。 4 适宜品种 南紫薯65、宁紫薯1号、宁紫薯4号和徐紫薯8号等。 5 产地环境 土壤类型 5.1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轻质土壤最适合甘薯的生长,应选择地势较高、土松地肥、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 适宜 pH 范围 5.

5、2 甘薯在土壤pH值5.57.5范围内都可正常生长, 但能获得高产优质甘薯的最适土壤pH值为5.86.0。 DB XX/T XXXXXXXX 2 6 育苗 床址选择 6.1 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和管理方便的钢架塑料大棚、温室或田块。若用旧苗床,需要进行床体消毒或更换床土。 选种 6.2 选用薯皮光滑圆整,无病无伤,未受冻害和渍害的种薯,剔除杂薯。种薯大小以75 g750 g较为适宜。 种薯消毒 6.3 将种薯放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0倍液浸5 min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10 min,配药液时用20 30 温水。 育苗方法 6.4 6.4.1 大棚电热温床育

6、苗法 6.4.1.1 苗床要求 苗床宽1.0 m1.3 m。床底排电热丝,间隔10 cm20 cm,中间略疏,两边稍密,以使床温尽量达到均匀,上铺2 cm3 cm细土,即可排放种薯,再铺上2 cm3 cm细土,浇温水并覆盖地膜,再插弓建小棚,必要时夜间盖草帘。 6.4.1.2 排种时间 排种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2月上旬3月上旬。 6.4.1.3 排种方式 采用竖排或斜排,薯块间距1 cm左右。 6.4.1.4 排种密度 种薯密度20 kg/m225 kg/m2。 6.4.2 大棚三层薄膜冷床育苗法 6.4.2.1 苗床要求 操作方法、苗床规格与大棚电热温床育苗法相似,苗床宽1.2 m1.3

7、 m。排放种薯后覆盖2 cm3 cm细土、浇温水并覆盖地膜,插弓建小棚,覆盖薄膜。 6.4.2.2 排种时间 3月中旬3月下旬。 6.4.2.3 排种方式 DB XX/T XXXXXXXX 3 采用斜排或平排,薯块间距1.0 cm1.5 cm。 6.4.2.4 排种密度 种薯密度15 kg/m220 kg/m2。 6.4.3 酿热温床育苗法 6.4.3.1 苗床要求 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宽1.2 m1.3 m。床底要求中间高、四周低,南侧深、北侧浅,以使床温尽量达到均匀和出苗整齐。 酿热物可选用牲畜粪及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厚度以25 cm30 cm为宜,其上铺4 cm5 cm细土,

8、即可排放种薯,上铺2 cm3 cm细土,浇温水并覆盖地膜,插弓建小棚,覆盖薄膜增温,夜间盖草帘。 6.4.3.2 排种时间 3月上、中旬。 6.4.3.3 排种方式 采用斜排或平排。薯块间距1 cm。 6.4.3.4 排种密度 20 kg/m225 kg/m2 6.4.4 露地双层冷床育苗法 6.4.4.1 苗床管理 操作方法、 苗床规格与大棚三层薄膜冷床育苗法相似, 苗床宽1.2 m1.3 m。 排放种薯后覆盖2 cm3 cm细土、浇温水并覆盖地膜,插弓建小棚,覆盖薄膜。 6.4.4.2 排种时间 3月下旬4月中旬。 6.4.4.3 排种方式 采用斜排或平排,薯块间距1.0 cm1.5 cm

9、。 6.4.4.4 排种密度 15 kg/m220 kg/m2。 苗床管理 6.5 6.5.1 出苗前阶段 床温保持在25 30 ,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 6.5.2 齐苗至剪苗前阶段 DB XX/T XXXXXXXX 4 幼苗生长保持床温24 28 。随着薯苗生长,增加浇水量,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为宜。 6.5.3 炼苗至剪苗阶段 苗高25 cm左右(6张7张展开叶)时,转为炼苗,停止浇水,揭开薄膜、通风透光,经3 d4 d 锻炼后可剪苗栽插。 7 大田移栽 整地起垄 7.1 7.1.1 旋耕耙土 用拖拉机以旋耕方式碎土整地。 7.1.2 基肥 起垄前每667 m2撒施甘薯专用肥5

10、0 kg,或N:P:K=15:15:15含硫复合肥50 kg,硫酸钾10 kg15 kg。 7.1.3 垄作方式及规格 丘陵岗地用15匹手扶拖拉机带起垄专用机起垄; 平原地可用中型拖拉机带起垄专用犁起垄, 也可采用旋耕耙和起垄一体完成。垄距0.8 m1.1 m,垄高0.25 m0.3 m。 栽插 7.2 7.2.1 剪苗 剪苗时,离床土3 cm以上处剪,苗高18 cm25 cm。 7.2.2 种苗消毒 栽插前将种苗基部茎端3 cm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湿。 7.2.3 栽插期 春薯栽插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夏薯6月中旬前栽插。 7.2.4 栽插方法 7.2.4.1 斜插 斜插

11、入土中2个3个茎节,露出土表3个4个茎节。 7.2.4.2 水平栽插 中下部茎端平埋于2 cm3 cm土中,外露茎尖端约3个茎节。 7.2.5 栽插密度 春薯每667 m2达到3000株3500株,夏薯每667 m2达到3000株。 7.2.6 浇水 DB XX/T XXXXXXXX 5 栽后茎基部浇透水,三天内复水1次2次。 8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 8.1 补栽在栽插后5 d内完成。 灌溉排水 8.2 挖好排水沟,雨后田间无积水。 追肥 8.3 中后期茎叶落黄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根外追肥,每7 d喷1次,连续2次3次,每667 m2 喷液达到100 kg120 kg。 病虫草害防治

12、 8.4 8.4.1 虫害防治 病虫害药剂防治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防治措施见附录A。 8.4.2 病害防治 主要为黑斑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品种的薯皮色应与病斑有明显区别;控制蛴螬危害,以防产生伤口感染黑斑。 8.4.3 草害防治 起垄后栽前 1 d3 d,按规定使用方法用异丙甲草胺进行地表封闭喷雾;中后期草害严重时,喷洒精禾草克,20 d30 d 后拔除双子叶杂草。 9 收获 时间 9.1 根据需要,分批收获上市或贮藏;用作长期贮藏时,应选择晴天收获并在8 16 室温条件下贮藏;订单加工时,应当天收获,当天清洗,当天送加工厂处理。 碎蔓

13、9.2 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带碎蔓机清除薯田藤蔓。 收获 9.3 根据需要使用中型拖拉机带或15匹手扶拖拉机带破垄式甘薯专用收获犁耕翻拾薯, 做到轻刨、 轻装、轻运、轻放。 DB XX/T XXXXXXXX 6 10 种薯贮藏 贮藏管理 10.1 选择保温性好的空余房舍或半地下式、 地下式贮藏窖, 并进行清理、 消毒等贮前准备, 消毒方法为:用生石灰块加水反应后的上层清液稀释后对墙壁喷洒消毒。 分拣 10.2 剔除破损、病害薯,注意轻装,轻运,轻放,堆放贮藏。 贮藏期管理 10.3 收获后短期存放的,必须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保管。长期贮藏时,甘薯安全贮藏温度在10 15 ,相对湿度保持

14、在85%90%。前期应打开贮藏库的门窗、气眼,降温散湿;中期(入窖后一个月至第二年立春前后)应以保温防寒为中心,窖温保持在10 15 为宜,不能低于9 ,防止甘薯冻害、腐烂;后期以稳定窖温,加速通风换气为主,窖温应继续保持12 13 为宜。 11 生产档案 建立和完善紫心甘薯绿色生产质量追溯体系, 做好种植过程中农事操作、 生产投入品管理等所有记录,材料整理归档,并保存2年。 DB XX/T XXXXXXXX 7 A A 附录A (资料性) 甘薯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 甘薯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剂 型 667 使用量 施药方法 时 期 甘薯黑斑病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50

15、0 倍液800 倍液 浸种 5 min 排种前 1000 倍液 浸苗 10 min 栽插前 蛴螬 噻虫胺 10%可湿性粉剂 400 g 拌基肥撒施 栽插前 网蝽 啶虫脒 10%可湿性粉剂 3 g 喷雾 幼虫初发期 噻虫嗪 25%水分散粒剂 5 g 喷雾 幼虫初发期 斜纹夜蛾 甲维茚虫威 10%悬浮剂 20 ml30 ml 喷雾 幼虫初发期 甲维虫螨腈 12%悬浮剂 35 ml45 ml 喷雾 幼虫初发期 栽前封闭 异丙甲草胺 50%乳油 100 ml 喷雾 栽前 2 天 禾本科杂草 精禾草克 5%乳油 50 ml60 ml 喷雾 生长中前期 注: 推荐的农药因不同品牌有不同含量,防治方法也不仅局限于表A.1列出农药,具体参照使用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