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1.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确立写作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细致了解,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4.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3.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策略
1.课上通过轻松的游戏环节明确“特点”,回忆本单元学习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来总结“写”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及时练写片段,真正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是写人的作文,要求写生活中的一个人。其次,通过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所写的这个人物的特点。
3.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修改习作,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按照“自改—互改—交流”的顺序,指导学生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确立写作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细致了解,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轻松游戏,理解特点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叫“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皮肤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唇不薄不厚。你猜他是谁?
(1)指名学生猜。(猜不出他是谁)
(2)为什么大家猜不出他是谁?(因为没有把这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写一个人就要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件出示
这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藏青色的梭布衣,提一柄九齿钉耙。
(1)指名学生猜。(猪八戒)
课件出示
他火眼金睛,尖嘴猴腮,头戴金箍,手持金箍棒。
(2)指名学生猜。(孙悟空)
(3)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是猪八戒和孙悟空?(因为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了)
3.怎样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呢?(抓住这个人的特别之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l 小红左侧脸颊上长了一颗美人痣,这就是她外貌的独特之处。
l 小明特别爱看书,连上厕所的时候都拿着书,爱学习是他的特点。
l 再比如说我们班的朱奕辰同学,平时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一副热心肠,这也是他的特点。
4.人物的特点包括哪些?(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的特点)
5.人物的特点这么多,我们是不是要把他所有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不是,只表现出人物最鲜明的特点)
6.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写生活中的一个人,就必须抓住这个人最鲜明的特点,还要把他的特点写具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板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孩子们喜欢的猪八戒的形象导入,在“故弄玄虚”中激发学生在思维自由驰骋时的创造力,为后续导写环节营造一个真诚交流的氛围。
板块二 调动积累,出示要求
1.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
3.举例子教大家如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
课件出示
叔叔的特点是记忆力超群
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住。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1)如果让你来写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你打算选哪几个事例?(我选事例1和4)
(2)为什么选这两个事例?(因为事例1和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3)为什么不能选事例2和3?(因为事例2中叔叔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算不上记忆力超群;事例3中叔叔能记住我的生日,只能表现叔叔对我的关心,并不能表现出叔叔记忆力超群。)
4.教师小结:选取的最典型的事例必须最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体现不了人物特点的事例直接去掉。
【设计意图】出示习作的要求,根据课本上的例子指导学生如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此环节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板块三 回顾方法,指导习作
1.本单元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本单元学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学了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快速浏览本单元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回忆一下本单元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学生边看边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本单元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
5.我们来回顾两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
《摔跤》中“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小嘎子机灵、富有心计的特点,作者把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细致描写了他结实健美的身体。)
课件出示
《两茎灯草》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作者把严监生的动作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l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l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l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l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l 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作者把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写得细致、具体。)
6.我们再来回顾两篇习作例文的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
我看完信,她好奇地问:“任叔叔,这是什么?”
“这是信。”
“信是什么?”
“信就是信。譬如说,我有个好朋友,我有话跟他讲,我就可以写一封信寄给他。信封上写个名字,就可以寄了。”
“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
“当然可以,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我笑着说。
“就拿这样的信封寄吗?”
“对!”
“到哪儿去寄呢?”
“往邮筒里一塞就行。我们大门外边不就有个邮筒吗?”
“知道啦!知道啦!”她高兴地说。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容容好奇、天真可爱的特点,作者把容容的语言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小守门员尽职尽责的特点,作者把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情都写得细致、具体。)
7.教师小结:为了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其写得细致、具体,也可以把周围人的反应描述得细致、具体。
【设计意图】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明确两点:一是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将其写得细致、具体;二是可以把周围人的反应描述得细致、具体。这样才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板块四 巧妙构思,具体描述
1.本次习作题目自拟,确定题目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对象,写作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遇到过的陌生人。但只能选择一个人,不能写两个人或多个人。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特点的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合适的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
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热心肠的同学,爱问问题的“小问号”,对昆虫颇有研究的“昆虫迷”,说话幽默的“幽默王子”,说起话来大嗓门的“高音喇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身边的同学、小伙伴们……
2.仔细地想一想你打算写谁。(指名学生说)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你打算选取哪几个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点?(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5.想一想这个人的特点,根据特点确定题目。例如:《戏迷爷爷》《我的同学“小问号”》《爱美的妈妈》……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才能促使他们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积累库,为写作文做准备,从而在作文时做到心里有底,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具体描写人物特点的习作。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一些吗?这节课,我们将对你们的这篇习作进行修改。
2.上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这次习作有些同学能紧扣习作要求来写,有的朴实,有的幽默,有的感人,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老师知道每一篇习作都是你们用心写出来的。本次习作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选取的事例不够典型,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二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不够细致、具体,人物的特点没有写具体。
【设计意图】回顾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看看自己的习作有没有达到要求。提出习作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板块二 佳作欣赏,指导写法
1.欣赏好题目。
课件出示
《“神眼”老爸》《“淘气”妈妈》《臭美老妈》《“三好”妈妈》《我的秒针妈妈》《母老虎》《多功能妈妈》《野蛮女孩》《四眼小才女》《捣蛋大王》《书痴》《蘑菇头》《牛皮筋》
这些题目好在哪?(这些题目,用一个词语就概括出了人物的特点)
2.教师引导:要给习作自拟一个好题目,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绞尽脑汁给你们取个好名字一样,你的习作就是你的孩子。给习作拟个好题目,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3.欣赏好句子。
教师引导:有了好题目,还得写出好句子。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的好词佳句。
课件出示
爸爸盯着我,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继而发出狮子般的怒吼:“你怎么又玩电脑了?”——《“神眼”老爸》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
野蛮女孩见了,一个箭步冲上去,大喝一声:“不许欺负女生!”说着,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押回到座位。——《野蛮女孩》
看完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冲、喝、揪、押”几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就使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件出示
见我胜利在望,妈妈噘着嘴,撒起娇来:“不玩了,不玩了,最后肯定是你赢!”哦,天哪,又这样,这到底谁是谁的女儿呀?——《“淘气”妈妈》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妈妈的“淘气”和童心未泯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一次,我在做作业,堂弟一直在我旁边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我不耐烦了,气呼呼地说:“真烦人!”堂弟并不生气,反而嬉皮笑脸地说:“嘿嘿,说对了,加一千分,我不是神仙,我的的确确是‘真——凡——人’。”——《我的堂弟》
看完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嬉皮笑脸”这个词把堂弟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件出示
自习课上,我在做数学作业,前桌心怡转过身来问:“刘思琪,这道题怎么做?”“别吵,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我朝她翻了个白眼,接着埋头计算。“拜托啦,就一题。”她满脸堆笑,“不会耽搁你太多时间的。”“哎呀,你可以去问别人呀!”我叹了口气说。心怡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求你啦,教教我吧!”“我真的没空。”“哼,什么没空,你不教我,说明你也不会做。”说着,她扭过头去,不理人了。“行啦行啦,我教你就是了。”我经不起她的百般折磨,只好举手投降。——《牛皮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心怡十分黏人的特点)
4.教师小结: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用心捕捉,细细琢磨,才能用语言文字把人物写活,让读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到底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呢?(以班上一位同学写唐老师的特点为例)
课件出示
唐老师高高的个儿,脸蛋儿鼓鼓的,就像鹅蛋一样。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一笑眼睛就变成了两弯月牙儿,让人感觉很亲切。她的鼻头圆圆的,下巴尖尖的。她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嘴角总是上扬的。她特别喜欢读书,平时会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书,课间读,下班回家后读,连上厕所都手不离书呢。
这段话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了吗?(这段话详细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并写出了唐老师性格乐观、爱读书的特点)
6.有一个同学描写了他的好朋友。大家仔细读一读,看看这个同学是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我的好朋友小林是一个“街舞狂”,只要一听到音乐,他就忍不住跟着节奏跳起来。记得有一次做课间操之前,老师放了一段《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本来在操场上立正站好的他,身体如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剧烈地扭动着。只见他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巴,头发一甩,胳膊一抬,屁股一扭,来了个360度大转弯。此刻,这操场似乎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舞台。我们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小林,他都浑然不觉,一直跳啊跳啊。直到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他才忽地回过神儿来。瞧,他跳起舞来的样子多专注啊,像一个舞王!
(1)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小林有什么特点?(他爱跳街舞,跳舞时十分专注)
(2)作者把小林的特点写具体了吗?(作者抓住小林的动作、神态,将小林的特点写得细致、具体)
7.教师小结:习作的时候加入详细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欣赏和学生评议,指导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引导学生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
板块三 示范评改,自由表达
1.教师引导:在欣赏大家的好词佳句的同时,老师也带着挑剔的眼光在寻找你们写得不恰当的地方。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在家做作业,突然遇到一道题:把342个鸡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我算不出来,就去问邵奕。邵奕想都没想,就说:“114个。”我用计算器算了一遍,果然不错。我说:“好厉害!”邵奕说:“这没什么。”我说:“711除以3等于多少?”邵奕说:“237。”我说:“你怎么知道的?”邵奕说:“我算出来的。”我说:“好厉害!”邵奕说:“以后不懂的尽管问我。”我说:“好。”
(1)这段话存在什么问题?(这段话只有生硬的语言描写,写得不够细致、具体,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2)怎样修改才好?(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一次,我在家做作业,突然遇到一道题:把342个鸡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我算不出来,就去问邵奕。他想都没想,张口就说:“114个。”“真厉害!”我不禁赞叹道。“这没什么。”邵奕倒很谦虚。我想再试试他,又问:“711除以3等于多少?”“等于237。”邵奕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我算出来的呀!”“你真了不起!”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别夸我了。”邵奕说,“以后不懂的尽管问我。”我高兴地说:“好。”
比较一下这段话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特点)
2.教师小结:写对话的时候,可以加一加,加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减一减,把说话人省去;挪一挪,让说话人走起来;还可以变一变,把“说”字变成其他的词语。这样可以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
3.朗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是否选取了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通过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相互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别人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再次修改。(小组内评选出修改得最好的习作)
5.全班交流汇报。(每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习作,请其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6.教师总结:“改”比“写”更重要。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给学生评价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改到满意为止,给学生制造展示习作成果的机会。
▶教学反思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课就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前面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已经为本次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习作的关键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主要引导学生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五年级学生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实话,写出真情实感。
2.在习作指导课中采用先说后写的方法,组织学生把习作的各个方面(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条理顺序、遣词造句等等)的思考说出来,反馈出来,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考结果和思考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再动笔写作。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说。根据说的内容的易和难、重点和非重点,采用两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1)小组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2)小组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个体修改后,小组再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
3.重视习作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修改。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示范评改环节中,通过欣赏别人的佳作,阅读自己满意的习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真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jīn chán hòu zhuì yōu jìnɡ shān yá dù hé
ɡān zào shā mò cí chǎnɡ páo xiào sǎnɡ zi
二、 用“√”画出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潸然泪下(lín shān) 惆怅(zhàng chàng) 绽放(dìng zhàn)
大汗涔涔(jīn cēn) 搓衣服(chāi cuō) 咔嚓(chā cha)
三、 比一比,组词语。
埃(_________) 媒(_________) 崖(_________) 偿(_________)
挨(_________) 谋(_________) 涯(_________) 尝(_________)
四、 将下列的词语补充并完成练习。
聚(____)会(____) 得意(____)(____) (____)头(____)气
(____)平(____)和 (____)(____)不同 与世(____)(____)
(____)(____)思议 前(____)未(____)
1. 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上面的词语中,与它互为反义词的是___________。
2. 选词填空:1.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慌张,要______地应对,这样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2.任何天才看世界的角度,都与同伴们__________。
五、 选词填空。
平静 安静 宁静
1.房间里非常(___),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___)的湖面上。
3.夜晚,(___)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贝多芬问盲姑娘爱听吗,他要再给她弹一首。(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只好离开了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2.《______》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暮___________,轻烟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诗人游子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快乐读书吧”学习活动中,我读的名著是《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①螃蟹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外形丑陋奇特。而它的足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没有了足,就无法生存。
②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因为它有独特的爬姿——“横行”,所以别看它足多,爬起来好像互相牵扯,影响速度,可事实上它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它的足很灵活地来回摆动,而第一对足总是高高朝上翘着,显得气宇轩昂。
③螃蟹的足更是捕食工具。参与捕食的主要力量是第一对大足,人们把这对足称为“螯”。它在爬行时,螯张开着用来捕食,像厉害的古代兵器,它的两只螯收缩自如,能把食物送到嘴里,就像外国人吃饭时所用的刀和叉,伸展自如。
④螃蟹的足还是它的“护身符”。当你用手去捉螃蟹时,它会愤怒地举起大钳——螯,仿佛在告诫:不要再靠近,不然,我就要不客气了。当人们稍有不慎,被它钳住时,想摆脱可没那么容易,非得受一番罪不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它连同你不幸的手一起放在水中,它会即刻松钳。如果来犯者强大,招架不住时,它便会忍痛断钳,逃之夭夭。
⑤螃蟹的足也是最佳的“挖土工具”。螃蟹的洞通常在海边、河边的平滩中,或者在滩边的斜坡上。它不借助任何别的工具,只靠那五对足,竟能挖出一个很深很长的洞。一般它是用四对小足扒土,用螯把泥土推开,也就是说,它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螯当作“推土机”。
⑥螃蟹的足又是巧妙的“攀附器”。螃蟹在各种物体上或石堆、草丛、泥浆中爬行,灵活、迅速,全靠那几对足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在很陡的坡上自由爬行,那尖尖的足如锐利的刺刀和有力的根须刺入或黏附在物体表面。
⑦所以,螃蟹的足堪称多功能,多用途。试想,螃蟹失去了足,就像失去了生命,再也难以“横行”,难以有所作为了。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分—总—分
2.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
A.足的功能 B.螃蟹的功能 C.螃蟹的足 D.螃蟹足的功能
3.“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这两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4.“螃蟹为了丢卒保车有断足再生的特异功能。它的意义是:修补创伤,重新长出失去的器官。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很普通,螃蟹也不例外。”这段话对理解文章最有用的是( )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5.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的“通常”能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习作题。
在你心灵的深处,是否有一段回忆难以忘记,或者有一次体验刻骨铭心,又或者有一个秘密不想告诉别人……
选择你深藏在心中的一件事,以《心灵深处》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语句通顺,重点内容具体,表达感情真实,注意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2)全文不少于4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金蝉 后缀 幽静 山崖 渡河 干燥 沙漠 磁场 咆哮 嗓子
2、shān chàng zhàn cén cuō chā
3、尘埃 媒体 悬崖 偿还 挨打 计谋 天涯 尝味
4、精 神 扬 扬 垂 丧 心 气 截 然 隔 绝 不 可 所 有 得意扬扬 垂头丧气 心平气和 截然不同
5、安静 平静 宁静
6、
1.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2.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吗。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不得不离开了祖国。
7、朱自清 无奈 惋惜 长歌行 珍情光阴 好好学习 汉宫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简·爱自立、自强、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8、
1.A
2.D
3.B
4.D
5.不能删除。“通常”说明的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其他情况的存在。“通常”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9、心灵深处
今天,我又站在这幽谷里的高顶之处,遥看天地,聆听声晓,在这充满蒙蒙胧胧的云雾之中,我陶醉在天地之中,无法自拔,与它们融为了一体。
“咕咕”“咕咕”几声寂穷、空虚的鸟声,使我想到江南独有的风格。我沐着雨露,旁边石壁上的青苔,更加晴绿了,树上的枝木,显得更加苍劲了,街旁的宅子,更加古老了。
细细聆听,不知为何,我的内心感觉到一丝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或许是我的怜悯之心又泛起了吧!那只鹊鸟在猎人的笼网之中奋力地挣扎着,一根根鸟毛从鸟身上脱落了下来,它的背上,血殃殃的一片,或是想要活下去
的意念胜过皮肉之伤吧,鹊鸟已经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我听见了它一声又一声地嘶叫着:“放开我,放开我,放我出去……”
这一声又一声的强烈的求生感,让人听了眼眶忍不住泛起一层层泪光。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一个小孩子却也无能为力。
我真想为它们义正言辞啊!不能剥夺这些小生灵的自由,不能搏杀这些小生灵的生命啊!
这雨丝越下越大了,仿佛也在为这只小小的生灵感到悲哀。我的手指轻轻地触碰了下雨丝,感到一丝丝的冰凉,这种感觉让我不寒一颤。
这场梦虽然是我的触景生情,但是也不免诉述着我的心灵之中的想法。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