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单位:天津市香山道小学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成林路沧浪路1号邮编:300162电话:13132106980邮箱:yangzhixia123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方案河东区香山道小学 杨之霞一、教学内容概述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科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学习内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学习背景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本课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网络帮助学生创建学习平台。本节课的内容特点
2、及重要性介绍本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部分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重点应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文章情感的方法。三、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过
4、程与方法】教学本课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深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因
5、此确定此教学重难点。就本篇课文来看,它的人文性更强一些,由小钱生命的得救,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本课的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来体会、来感悟,在朗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七、【教学策略】教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真实感人,
6、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然后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探究释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读、思、议、想四结合学习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最让人感动”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设计理念:运用不同的方法
7、学习,训练学生学习的能力。】八、教学准备 1、与台湾有关的资料和地震后的图片。 2、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 3、有关李政道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的知识及本次骨髓移植工作时间表。 4、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以有助于学生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情感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呢?(“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设计理念:“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采用“审题入手,开门见山”方法就课题质疑,直奔主题,能引起
8、学生的求知兴趣。】(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导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 李博士 台湾青年)(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师:小钱,一位杭州青年,是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给生命垂危的小钱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文通字顺,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对文章有总体把握。】(三)走近小钱,感悟生命的可贵。1.师: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就让历史
9、的车轮倒转到1999年9月22日的早晨,在美丽的杭州市,当人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感受着飘香的晨风时,小钱却静静地躺在医院里。让我们去看望看望他吧!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听后说说小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 )的小钱。3.听后交流。A、(不幸)的小钱 (为什么说是“不幸的”?)理解“白血病”、“苍白”、“凋零”、“骨髓”、“移植”、“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感受到小钱多么需要骨髓。朗读指导:看到小钱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你的心情如何?读1-3句生:指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18岁的生命,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就是能师: “凋
10、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时,18岁的钱畅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钱畅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师:此时此刻,他可能想些什么呢?谁来交流。生1:我才18岁,我不想死,我还要和同伴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谁来救救我?师:对“生”的渴望。你请生2:我才18岁,我要和我的同学一起考大学,我要找一份好的工作,我要活下去!师:对未来的那种向往。你请生3:我才18岁,我还没有报答养育我的亲人,我怎么可以现在就死了呢?师:是啊,钱畅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世界啊,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生命生齐读: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师:唯
11、有移植骨髓,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生齐读:绽放。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B(幸运)的小钱 因为在几经辗转后,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谈何容易”、“几经辗转”、“终于” 朗读指导:高兴的语气,读4、5句。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生:一个。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生:谈何容易!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出示):杭州医院的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找遍了整个杭州市,可是没有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
12、他们 ,没有找到这样的人。(亲戚朋友)他们 ,没有找到这样的人。(祖国大陆)他们 ,可是还是没有找到这样的人。(世界各国)最后,终于在 。师:这个过程就叫做“几经辗转”。通过医护人员几经辗转的寻找,你体会到什么?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四、五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辗转”这个词语:从“辗转”这两个字的偏旁,你能猜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翻来覆去)小结:你看,我们通过观察字型、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猜想,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背后的意思,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让我们把感受送到句子里,再读出来。4.体会写作方法:小钱得了白血病,我们只要直接读第二自然段就知
13、道了,可是为什么作者要先在第一段中写灿烂的阳光和空气中桂花的香味呢?教师总结: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美好的生活,一个鲜活的生命却即将离去,一朵生命之花就要永远的凋零,这能不令人惋惜吗?这叫“以乐衬悲悲更悲”。(四)走近台湾同胞,感悟血脉亲情。1.教师:小钱危在旦夕,是如此的不幸;然而小钱又是如此的幸运,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适合骨髓的人。与此同时,在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有位青年人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里上演着感人的一幕,自由读35自然段,圈圈画画让你感动的词语和句子,圈到的句子反复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2、交流体会
14、A、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学生自己谈感受)师说:能够捐献自己的骨髓已经让人很感动了,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还在发生大地震,他把自己和家人的安慰放在了一边。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播放当时地震的录像)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当时地震的场面(天崩地裂),这场地震造成2295人死亡,38万户房屋倒塌,十几万人无家可归此时此刻,台湾青年的家人也许会躲过一劫,也许会怎么样呢?生说(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虽然有汶川地震的经历,但他们只是了解震后的场面
15、,并没有震中具体直观的感受,而台湾青年真切的体验了。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影像资料,让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对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大陆同胞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如果没有这段影像资料,可能就要让学生联系四川大震的情况去体会此时的危险了,但学生不像我们成人,学生对震后场面的感受没有我们成人那么深刻,总不如直观的影响资料,所以,我还是努力找到了这段资料。他们的情况谁也不知道,台湾青年不清楚、不知道,但是不清楚、不知道并不代表着不牵挂、不关心。此时,台湾青年的心里装着的是大陆的小钱,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
16、位青年,接读句子(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一面是自己的亲人,一面是大陆的同胞,在这关键的时刻,台湾青年心灵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他把对家人的关心担心深埋心底,他觉得海峡彼岸的小钱此时更需要他的帮助,这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崇高的爱啊!孩子们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吧!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师生共同配合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就在昨天,摇晃),师范读,读出地震的恐惧、危险,生再读,深刻体会台湾青年所处环境的危险。(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最担心的是谁?自己的家人;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我们最想见的人是谁自己的家人;是呀,此时此刻这位青年还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家人,对于
17、他来说,那怕是得到家人的一点点消息也是好的呀。)在这大地震中,台湾青年一心想着救小钱,让我们感动。文章中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B、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学生理解师说:步履匆匆是说步子走得很急很快,有句话说得好那叫急人所急,此时此刻,李博士把救钱畅当做最最重要的事情。文中还有那些使你感动?C、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针头怎么使你感动。(余震来的那么强烈,李博士、青年仍在努力地抽骨髓,想
18、着救大陆青年)(不顾个人安危)a、此刻的余震有多强烈?(“脱落”掉下,把刺进肌肤里的针头都震的掉下来。“不得不”实在没办法工作,无法再继续下去)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此刻的余震仅仅是强烈吗?(“突如其来”指来的猛、快、人们没料到)把感受到的读出来。b、想象一下,此刻的手术室中什么在摇晃?(手术室的器具发出碰撞 床吱吱响,吊瓶在响、摇晃、房间在摇,玻璃哗哗落下)想象着情景,一起再来读这句,他们的生命也处于危险之中。在通常情况下,这样大的余震,人们一般会做什么?(人们会躲在空旷处、安全处、和家人在一起)c、引读:但是,李博士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余震那么强烈,但李博士一点儿也不慌张,
19、那么沉着、冷静,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仍”指从走进手术室到现在,没有离开过)能用你的读表达出事吗?(年轻人“静静”配合医生抽取骨髓,但心里一心想快点取出,好救大陆青年)看到了“静静”背后的不平静,读出内心的感动。(危险中,李博士、青年一点儿也不害怕,一心为挽救生命)(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一个是沉着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他们的表现竟如此的一致,谁也没有想到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命。)学生理解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余震在他们的眼里
20、是这样的微不足道,大地还在颤动,房屋还在摇晃,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他们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不管余震多么的强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是一种无私无畏的爱。比较:静静地躺在床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
21、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师生配合读句子:此时此刻。(加些音乐)D、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
22、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出示句子)师说:余震还在继续,手术是这样的艰难,师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此时此刻,孩子们你们最想说什么?(生回答)教师讲解: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现在的骨髓移植只要在捐献者体中抽出一定的血液,由机器分理出造血干细胞,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播放骨髓移植的视频)出示图片(李博士手持针头)师说:当年李博士就是用这样的针筒、针头一次又一次的扎进台湾青年的肌肤,针头一次又一次的脱落,一次又一次的扎进,可是不管怎样,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
23、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是啊!从台湾青年身体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是什么?(生命的火种,血脉亲情,手足之情,爱)板书:爱【让学生深度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李博士就是带着手足之情、血脉亲情马不停蹄地赶往杭州教师讲解路线,出示飞行的路线图(教师边讲边读第六自然段)【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品、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另外,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24、怒哀乐,与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练笔正体现了这一目标。】7时30分 赶往手术室8时 开始抽取骨髓10时20分 从花莲飞往台北15时10分 由台北抵达香港,立即飞往上海19时40分 飞机在上海降落19时50分 直奔杭州21时15分 到达杭州,乘坐救护车开进医院22时 开始骨髓移植 凌晨3时 用餐E、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课件出示作息时间表,自由读,体会“奔波”、“连夜”。学生自己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从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李正道博士的照片及一段话:“两岸同胞本来是一家人,看到患者获得重生,是我最大
25、的快乐!”师:孩子们,这位就是被医学界称为血清之父的李正道博士。他创建了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他不顾年迈,无数次的跨越海峡,来到大陆救治患者,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说的一句话。读生齐读:两岸同胞本来是一家人,看到患者重生,是我最大的快乐!师:孩子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除了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有谁也在为钱畅搭建了这座生命桥?生1:杭州医院的工作者。生2:所有关心钱畅的人。生3:慈济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师:是所有关心钱畅的两岸同胞,是大家用爱心为钱畅搭建了这座生齐答:生命桥。师:这座生齐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这座写满“爱”字的生齐答:生命桥!【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读悟结合,深切
26、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小练笔:生命像花朵一样美好,生命像阳光一样灿烂。当小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他有千言万语要说,此时此刻,他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孩子们,拿起你的笔,把钱畅的心声涓涓流淌于你的鼻尖吧!(播放爱的奉献)2学生反馈。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此刻,学生情感涌动,表达欲强,抓住时机,安排练笔,让学生的真情肆意流淌,实现了读写结合,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点题,呼应对课题的质疑。】师说:的确,爱可以创造一切,爱可以跨越一切,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
27、束语: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但这情这爱将会世世代代铭刻在我们心里。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帮助身边的人,但很少是需要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其实有时帮助别人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往往会给别人带来鼓励和帮助,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只要我们人人奉献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作业1.同学们,课下搜集让你感动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2推荐阅读:生命小时。【设计意图】爱心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了或听到的,如: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故事等,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再次唤醒自己的爱心,同时让更
28、多的人们感悟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启发人们不断创造爱、享受爱。生命小时是一部由台湾名播吴小莉等编著的纪实性的集体创作。全书全景式地再现了祖国内地、台湾、香港的骨肉同胞为拯救一位普通女青年陈霞的生命,在20小时内悉心关注和促成一起跨海骨髓捐赠、移植配对事件的动态历程。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李政道博士亲赴内地看望病者、亲自落实骨髓配型方案的慈爱之心,台湾花莲一郑姓青年志愿捐赠骨髓的仁爱之举,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为抢救患者精心治疗护理的挚爱之情,社会各界因挽救陈霞生命而涌动的骨髓捐赠的博爱之潮,在书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布置阅读,是对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深化延伸,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课时,我们先让台外青年的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清晰、鲜活、丰满起来,因时间关系,李政道博士只能略讲,加上学生预习时对台湾与内陆的关系了解得不够充分,在课堂上学生似乎不能把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看成是台湾同胞的代表,不能真切地、充分地把这份情上升为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那份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以,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还欠火候,成为本课教学的遗憾!让学生读这本书,心灵将会又一次的到爱的洗礼,将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情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