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班科学神奇的地球引力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觉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3、尝试转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制造性,培育幼儿动手试验和观看的力量。4、学会积存,记录不同的探究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教学预备: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帮助材料:剪刀、透亮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1)师:“今日教师预备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
2、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觉什么。”(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你刚刚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觉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觉物体下落速度不同。(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觉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3、启发幼儿探究转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1)师出示两张一样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2)幼儿尝摸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5、
3、小结:今日我们做了一个好玩的试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转变,也会转变它的速度。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总结活动反思: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嬉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拟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争论怎样转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加嬉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究、发觉、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从而培育幼儿动手试验和观看的力量。使科学活动顺当地延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