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 姓名:常吉杰 单位:淮阳县黄集乡常庄小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抄写下来。(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 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2)抓住重点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 而领悟文中的哲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收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 了整体的和谐的美。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
2、时、来之后的景物特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教具准备:字卡、词卡、自制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1、 教师板书:暴风雨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们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呢?(学生说说 自己看到的暴风雨的景象)2、 教师板书:启示。让学生说说“启示”的意思。(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 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风和日丽,时时也会有 狂风暴雨来袭,那么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给作者带来怎样的 启 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 领悟作者从暴风雨中获得的启示吧!4、 简介阿尔卑斯山:【出示卡片】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位于
3、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 区约占瑞士面积的60%。“爱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屹立在 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 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二、 初读课文,探究新知1、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大声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生字: 窒 霹 瓢 拭 辗 雳 翩 偎 新词: 和熙:温暖。 咆哮:(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霹雳:云和地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 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 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抚慰:安慰。 窒息:
4、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使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无以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喷薄欲出:形容太阳初升时气势壮盛的样子。 和谐:配合得当,匀称。(2)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出示卡片】(3)三读课文,用“”画出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出示卡片】2、 检查自读情况。(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读。(2)出示词卡,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理解词意。(3)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齐读。(4)教师小结:读了这些描写景物的语句,我想你们对作者所描写的暴风雨的 场景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暴风雨带给作者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三、 再
5、读课文,理清顺序。1、引导学生按照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把课文分成 四部分。【出示卡片】 顺序: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暴风雨的启示 第一段:(1自然段)暴风雨来之前的使人恐惧的情景。 第二段:(26自然段)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柔美的场面。 第三段:(710自然段)写暴风雨去之后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1112自然段)点名中心,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看到整体和谐 的美。2、 引导学生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猛烈、柔美的场面,及暴风雨来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以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四、 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来之前:使人恐惧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时:猛烈、温柔 和谐的美去之后: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