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1. 明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明确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也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3. 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区分它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4. 明确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5. 明确唯物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6. 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7. 明确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8.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又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9. 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0.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1. 规律是有条件的、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1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13.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3、,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14. 人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15.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是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说二者相互制约是错误的。因此笼统说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错误的,同样说法错误的还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制约”等。16.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17.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是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18.
4、 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19.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0. 认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21. 准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22. 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又具有条件性,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23. 整体功能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部分功能之和。不能笼统说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4.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5. 联系时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联系面前无能
5、为力,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状态。26.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更强调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7. 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28.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9. 明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30. 明确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31. 掌握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2. 明确两点论不是优点和缺点。33.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
6、系。34. 重点论包括两种情况:复杂事物重的主要矛盾和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是同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5. 熟记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36. 明确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7. 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38. 熟记矛盾特殊性的三种表现。39. 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外力的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抛弃。40. 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点以及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41. 明确社会存
7、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定同步发展,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2.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3. 明确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里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实现的。44. 记住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和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45. 明确劳动群众不等于人民群众,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且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46. 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贡献和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的。47. 个人利益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48.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49. 准确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50. 明确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51. 明确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即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