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石片区“同课异构”教案:
《木兰诗》教案
学 校:兰州市第十七中学
教 师:张玉君
科 目:语 文
授课地点:海石学校
授课班级:七年级三班
授课时间: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上午第二节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的特点,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代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教学重点:1.理解木兰这一形象。
2.品味语言,体味语境,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诵读、背诵。
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花木兰生平,了解作品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互文”的修辞手法。
3.感受木兰的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互文”的修辞手法。
2.感受木兰的人物性格。
一、导入新课
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新课。
二、作品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作为一篇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三、了解背景
四、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疏通字词句。
3.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用四字词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1-3)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4) 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7)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五、赏读课文,评说木兰
赏读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捕捉到你最感动的情节,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评说木兰:
我从 (句或段)中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
六、自由探究
《木兰诗》为何能流传一千多年,深受人们喜爱?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想象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九、板书设计
10.木兰诗
(1-3)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4) 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7)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木兰是一个勤劳、勇敢、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巾帼英雄
十、教学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