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熟读、美读课文;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学习重点:赏雪景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
见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①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②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③“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的勾勒2、出人物神情面貌或景物神韵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以白描手法见长的古代山水小品,其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堪称白描中的来神之笔,寥寥几笔,将景物的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的诸多变化简洁概括,宛如一幅清丽淡雅山水写意画,且意蕴无穷。
一、新课导入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这样一个看上去几乎一事无成的人,他却能身兼诸君之长,成为了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这个人就是张岱。有人说,没有看过西湖冬景的人,看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够了,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张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文言知识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雾凇( ) 沆砀( )( ) 毳衣( ) 长堤( )
一痕( ) 余ráo( )一小舟 gēng( )定 三大 bái( )
铺zhān( )对坐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义:
是日更定: 余挐一小舟: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 大喜曰:
焉得更有此人: 强饮三大白:
莫说相公痴: 及下船:
3、 一词多义
4、 一:①上下一白 ( ) ②长堤一痕 ( )
更:①更定 ( )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 )
是:①是日更定 ( )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
绝①湖中人鸟俱绝( )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4、翻译重点句子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⑷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三、赏奇景
1、找出描写雪景的文字
2、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这样描写雪景有没有特别之处?
3、“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
四、议“痴”人
1、在文中找一个最能评价张岱的字。
2、作者为了去看雪景有哪些“痴”举?
3、分析人物:概括文中“相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课堂小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叙痴行,描痴景,抒痴情,都是为了抒发作者“落寞孤傲”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怀念。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写在导学纸反面。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