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能够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经纬线等辨别方向。3、能够根据图上两点间的距离,运用比例尺计算其实际距离;能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4、能够在常用地图中,运用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5、通过实地勘察,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图。学习重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和识记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学习难点:绘制小区域的平面草图、在地图上辩别方向、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祥略的关系。过程设计我们外出旅游总不会忘记要带上一张地图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关于“比例尺”,思考
2、下列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 线段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
3、向(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三、达标测试1、学生活动,讨论书第15页习题。2、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题:问题中国地图北京地图两幅图的比例尺各用的是哪一种表示方式?(线段式)(线段式)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180000000或或八千万分之一 (14000000或或四百万分之一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距离5500千米)(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大)(小)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一些;哪幅图简略一些?(简略)(详细)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小)(大)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