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向互动教案 曹 刿 论 战 实验中学 陈巧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略)第 二 课 时一、导入中国历史上发生
2、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官渡之战,东晋时使前秦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以弱胜强的战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他采取了怎样的战术,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互动1、抽查朗读,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2、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题目看,“论”字点明了本文的重点是写“论战”即谈论长勺之战。文中哪些段落写到?怎么写的?第一段记叙了战前准备;第二段记叙了整个战争过程;第三段 具体记叙了
3、取胜原因。三、感悟合作探讨,汇报交流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2.写这样一场战争,只写了三个人:乡人、曹刿、鲁庄公。突出人物是曹刿。文中写乡人、鲁庄公是为什么?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你心目中的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认为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你认为呢?教师小结 四、运用作业设计: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辙( )乱旗靡( ) 肉食者鄙( )2、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五、反思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板书设计:乡人 曹刿 鲁庄公衬托 论 衬托战略:取信于民 战术:抓住时机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