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长虹北路学校 郭 军教学目标:1. 学习“孟”、“浩”、“陵”、“唯”、“辞”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 借助图片、课件、注释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能体会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ppt课件、学生搜集相关的送别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送别曲)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2、师小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
2、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二、质疑课题、自学释疑1、质疑课题: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板书出以下问题:谁送谁?在什么地方送?送到哪?在什么时候送?怎么送?2、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
3、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三、交流汇报、明意悟情1、理解前两句(1)师: 谁送谁?你是从哪儿读明白的?(说说李白与孟浩然结识的经过,初步体会两人的感情)(2)师:在哪送?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3)送到哪?你从哪里读懂的呢?a、为什么诗人不用“去、往”,而用一个“下”字呢
4、?b、师出示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小结:古人有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4)何时送?a、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b、出示课件(江南三月的图片)c、说说这是怎样的烟花三月?师小结: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5)生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2、理解后两句师: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 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
5、,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1)质疑孤帆: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2)出示课件(长江江面船只如云,稍后定格在一叶孤帆)(3)师:这就叫“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诗人眼中所见到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一叶孤帆。(4)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5)目送好朋友的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边,可李白走了吗?(6)说话练习:李白站在江边,往事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这是多么欢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同( );再也不能一同( );再也不能一同( )。(7)指导朗读,体会情感:人们
6、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8)拓展资料,加深感悟:课件出示诗作江下行(9)写一写:将李白想说的话写下来(10)配乐读话(11)串讲诗意(12)配乐诵读,入情入境师小结:这就叫“目相送、心相随”(板书)两人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啊!四、拓展交流、积累诗作 交流积累课外收集的送别诗五、总结全文师: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六、作业超市1、爱朗诵的你,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下来。2、爱写作的你,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送别的文章。3、爱读书的你,请收集其他诗人的送别诗并整理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