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案例真情的雨露浇开诗中奇葩谈上天净沙秋思一课的体会 鄂州市旭光中学:孟德涛一朵娇艳的花绽放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里一定很难展现它的风姿,但天净沙 秋思却婉约婀娜的少女在诗的花园里婷婷玉立,芬香四溢。诗意的画,凄婉的境,哀美的情,仅在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为小令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元代散曲中的绝唱。这首题为“秋思”的小令,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为了使学生真正的领悟诗歌魅力我采用音乐中读,画面中品,让学生从景中感受到情,用真情的雨露浇开诗中奇葩。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可以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一、音乐入境 整体悟情上课铃一响,我就打开多媒体播放长笛乐曲,从哀伤悠悠凝重旋律中学生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教室里出奇的静,我把握这个情的爆发点,顺势引导,进入课文,让学生们关书感知。于是用多媒体配乐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学生范读,通过反复朗读后,让同学自己领悟内容。学生们在乐曲中跟读课文,情感发挥到极致,不用过多的言语,学生都能体味到那种羁旅之情。前三句只有18个字,却叠用9个名词,排列了9种富于特征的自然景物,第四句又加上“夕阳西下”。在10个自然意象中,灌注进一种苍凉萧瑟的感情。于是,这些表面上似乎孤立的景
3、象便产生了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幅弥漫着苍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照图。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整幅画面便获得了通体和谐的生命,从而把游子那种孤独惆怅的情怀尽皆显示出来。(诗歌的教学,主要是以朗读为主。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所以教学的第一步是很好完成的。)二、画面冲浪 精读品情学生反复朗读并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后,我再次播放多媒体展现 三组自然景物意象,让学生在画面中再次感受诗歌的情
4、,并通过画面品情。学生仔细分析三组自然景物意象,第一组“枯藤老树昏鸦”。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情起到烘托作用。而第二组“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组意象虽与前后情调气氛不一,却相互映照,遂使全曲的情景曲折跌宕,避免了单调呆板。烘托、反衬结合,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抒情和写景纯用白描手法,逼真自然,显示了马致远的语言功底。曲中几个修饰性的字眼“枯”、“老”、“昏”、“小”、“流”、“西”、“瘦”、“夕”、“断肠”等都用得十分准确、精妙。学生了解内容后,教师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商量描
5、画一下课文镜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总结出这样的一个镜头: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三、视觉回放 想像说情教学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充分学习、讨论、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再看看画面,把它改写成一篇自己心中的美景。这首小令写得极其自然凝练,其意境、其情调是和谐完美的。我们读这首小令,似乎是在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枯
6、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感情色彩,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这是从内容和写法上进一步的分析,既可以使学生在对诗意进一步的理解上,更好地熟读背诵,巩固第一步的“吟诗”,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说诗”。)对于说诗,我提出的要求是,只要把诗中写到的事物的情感说出来,说到恰当即可。四、时空对话 缤纷创情把学生的说诗的文字作品用投影放出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设计一个问题,让学
7、生把自己放在情中去,用自己现在的心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创造情的理解文意,使情感得到升华。反思以上教学活动反映出说诗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口语比较好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当然不甘寂寞,不仅学得比较好,而且他们觉得这样的课让他们扬眉吐气,因为终于有了露一手的机会,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同学的肯定。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在投影下展示时,自然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仅知识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对诗歌的热爱的感情。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诗、创诗的过程
8、也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意,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这次课,学生真正明白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了。三、锻造了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互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本课时,教师由这首诗的三组的情境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想描绘的镜头以及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交流,这样,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自主性。总之,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七九年级阶段,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想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说诗”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了,成了学习的主人用自已真情的雨露浇开诗中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