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宣汉睦邻文化建设的思考 宣汉县芭蕉初级中学 粟江华 2014年春节前后,宣汉着实在全国“火了一把”,宣汉人都“激动麻了”。一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播出的筷子篇,以筷子为情感载体,描述中国人过春节的生活情感与情节,四川宣汉热情、睦邻桥段出现在公众视野,尤其是片中“多个人多双筷子”的亲切话语让不少观众为之潸然落泪。二是“宣汉土家薅草锣鼓改编的大型土家原生态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在央视直通春晚播出,宣汉人热情好客、血性阳刚、重情重义的特色令观众记忆深刻。其实两者都承载着宣汉的“睦邻”文化情结。“睦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用于人际关系,以宽和的态
2、度待人,将会得到众人的信任;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用于外交,则既能维护世界的和平,又能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将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宣汉建设“中国睦邻文化之乡”,朝什么方向走? 睦邻文化建设展现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廉政文化的传播对政治发展的促进,先进管理理念、最新知识的传播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公益文化的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促进,生态文化、节约文化的传播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等等。 在推进宣
3、汉睦邻文化的建设中,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是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各地创造的睦邻文化品牌,发掘宣汉睦邻文化内涵,调动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如,全国各地普遍举办的“邻里节”和社区、楼组文明建设,北京的“六型社区”(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创建,黑龙江开展的“三江文化名人”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计划”,重庆市开展的“幸福社区、邻里如亲”系列活动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基层的文化生产力和“ 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蓬勃发展形势,宣汉借鉴,为我所用。睦邻文化建设贯穿“三贴近”原则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三贴近”反映着新形势新任务对文化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时期,是一个新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建成睦邻宣汉。 睦邻文化建设促进居民素质提升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是提升人民素质的有效渠道。睦邻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精神面貌、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社会理想、行为准则等。睦邻文化建设是全体人民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重
5、要途径。大家在实践中一方面共同创造具有宣汉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同时,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也自然而然得到锤炼,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得到提升。 要在睦邻文化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在睦邻文化中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要在睦邻文化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
6、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要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要抵制低俗现象;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健身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宣汉建设“中国睦邻文化之乡”, 怎样走?营造学习氛围,让睦邻文化成为宣传教育课堂 一是要强化宣传,营造“睦邻文化”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宣传开展“睦邻文化”的目的,宣传睦邻活动的理念和主题,使全县人民和谐共处的睦邻文化深入人心,用文化教育群众,增强凝聚力,促进邻里的和谐沟通。从娃
7、娃抓起,从中小学课堂入手,入脑入心。 二是深化内涵,架起“睦邻文化”的连心桥。要充分利用重要活动纪念日、节假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扶贫帮困和文娱活动,架起政府与居民、居民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激发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让打牌打麻将的现象变少,邻里吵架怄气的现象变少,居民群众纷纷参加自己喜爱的文化团队,投入到多姿多彩的文娱活动当中。 三是坚持以和谐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育社区民间组织为支撑点,大力加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增强彼此之间的安全感和归宿感,营造你家、我家、他家、亲如一家的生活氛围。发展社区睦邻文化,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
8、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搭建活动平台,为睦邻文化发展提供良好场所 一是开设不同便民服务场所,满足不同需求。要设室内、室外不同服务与活动场所,为居民搭建联系平台:如室内设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多个专用服务场所;室外设有公共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广场,让居民走出家门,相识相助,融入社区。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沟通思想,迎合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阶层人们喜好,呈现出积极、健康、高雅、活泼的浓郁文化氛围。组建如余门拳、太极剑、广场舞健身队、舞蹈队、合唱队等不同文体活动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
9、活,为彼此相互了解提供有效平台。 三是成立各种民间组织,本着“我需要,我喜欢,我选择”的思路,引导居民群众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并将其细致分为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维护权益类等不同类型,吸引众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真正形成友爱互帮、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推动全县睦邻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楼道文化,推动睦邻文化健康发展。以提升居民素质为目标,以“楼道宣传栏”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培育各具特色的楼道文化。即:利用楼道阵地,搭建自我教育平台,引导居民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巡回板报栏,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增强居民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区域发展、关心社
10、区建设的意识;美化“公用客厅”,搭建居民才艺展示平台,让居民自觉走出家门、走进楼道、融入社区,形成邻里和睦、人际融洽、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通过多元化服务,努力丰富睦邻文化内容。一是要有针对性设立服务项目。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当前除了一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服务项目外,更应注重弱势群体的医疗、困难救助等问题,可以把服务窗口设到街道、社区、村组,设到家门口。二是要使服务尽量达到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化。服务,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但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来予以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全社会来为服务出力,从而实现服务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化。三是服务逐步市场化。
11、随着各种新经济组织层出不穷,政府要重视教育和培养各种新经济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的参与服务意识,使他们从政府引导向自觉参与转变,也使服务机制达到良性循环。 三是开展以“百家宴”、 “好邻居茶话会”等为代表的美食类活动,密切邻里亲情、友情。“以美食为纽带,以促进邻里沟通为桥梁、以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为居民搭建一个品美食、识邻里、交朋友的互动平台。开展以“革命歌曲大家唱”、“社区趣味联欢会”等活动为代表的联欢类活动,营造其乐融融大家庭氛围。让参与人员发生质的变化,让这种活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品牌活动,在广大居民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始建于东汉和帝8年(公元96年)的宣汉距今已近
12、两千年的历史。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130多万人口,幅员4271平方公里的土壤,有“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的优势。宣汉应当顺势而为,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硬件建设上,宣达快速通道建成后,缩短了达州主城区与宣汉县城的时空距离。宣汉县城向西,山水田园城市、精品旅游城市和中等城市目标指日可待。将“旅游短板”变为“睦邻跳板”,唱响“睦邻之乡”的最强音。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打造洋烈水乡、百里峡、峨城山、观音山、普光五大精品景区,建设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软件建设上,进一步挖掘土家文化特色,丰富巴人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文化,形成宣汉特有睦邻精品。进一步创建“物语”社区睦邻文化品牌,在全县征集具有宣汉特色的名言、警句、俚语、谚语彰显,建成党教园、团结园、感恩园等“物语”园地,让宣汉的民俗文化俯仰皆是,处处可见并使之融入硬件环境。把“元九登高”等具有宣汉特色的活动确立为全县的法定节日。 总之,把宣汉建设成为“中国睦邻文化之乡”需要进一步深化睦邻文化建设,打造睦邻文化品牌;丰富睦邻文化内涵,扩大睦邻文化影响力;搭建睦邻互动平台, 共促睦邻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