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本情况概况:我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4人。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孩子缺乏良好的学前教育,错过了最佳阅读训练期,因此,没有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学生讲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二、教研数据统计与说明: 数据统计:训练前,优秀8人,合格12人,不合格19人。训练后,优秀增加5人;合格:增加7人,不合格减少15人数据说明:从图表中可以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优秀和合格的人数都有明显增加,不合格的人数正大幅度地减少。三、具体实施: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1)、教师导读。在课堂阅读精心选择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对某位作家或作品产生阅读充动与兴趣
2、,再由孩子自主阅读。有时也随意性地选择孩子当下阅读的书,选择一篇读给孩子听。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尤其有意思。每当老师说要讲故事了,并表示不知道选读谁的书中的故事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出十二分的热情,强烈推荐自己的书,被选中的那个孩子更是因为大家都听了他的书中的故事而表现出极大的自豪感。我想,由此可以引起这个孩子对读完这本书的兴趣,甚至带到其它孩子向该孩子借阅。这样,老师导读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2)、建立图书角。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我班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们捐助,并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孩子们的兴趣可大了,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借书看。有时候,还会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分享读书的快乐。
3、(3)、精细指导整班阅读。由我指定书名,并要求孩子人手一册,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过程之中进行读书交流会,读完整本书后开总结会。这样的阅读,是比较精细化的阅读,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特别应该看到的是,有部分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阅读,他如果去新华书店,是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就好像一个不爱吃的孩子,必要的时候家长得喂给他食物,才能保证他长得不至于过分瘦弱。整班阅读,可以让一部分不爱看书的孩子在大阅读的环境里,逐步地在读中喜欢上阅读,可以让他们慢慢地跟上来,从而确立自己的阅读个性,生成自己的阅读兴趣。(4)、充分利用边角料时间安排阅读。阅读可以无处不在。早晨上学有早有晚,交作业收本子各忙
4、各的。这时,有部分孩子因为早到无事可做,追跑打闹还容易发生意外。所以,我让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早晨到校交完作业就拿出课外书静静阅读。所以,一走进我们的教室,看到的是浓浓的读书氛围。等晨读铃声响起之时,孩子们放下课外读本,进行朗朗晨读。另外,孩子们的作业速度千差万别,作业速度快的孩子所需要作业时间,往往只有速度慢的孩子的三分之一。这就给速度快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最佳的阅读机会。我让他们在完成老师作业之后,进行课外阅读,享受速度快带给他们的奖励。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则如浩瀚的大海。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到小溪的滋养与甜蜜,感受生活在小溪里的幸福与快乐。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班级这只小舟,引领着他们一起游向课外阅读这片广阔的海域,去感觉大海博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