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6714254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新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并为学生

2、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烙饼的纸上编了号、注明在烙饼步骤的表达上采用先.再.接着.最后等词语,为的是让学生不易混淆了。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主要深透了以下的教学理念: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指出,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

3、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正是据新课程的理念,基于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做了一番处理。首先,我认为这堂课教学如何烙的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虽然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我把例题1(烙饼问题)作为独立1课时处理,为学生的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二、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煮1个鸡蛋大约要5分钟,煮5个鸡蛋大约要几分钟”来导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充分地

4、感受到数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生活的需要。三、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由于烙饼问题所要体现得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因此我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围绕主题,探索新知,我安排了以下环节:1、烙一张、两张饼,进一步说明烙饼规则。2、烙三张饼,体验模型思想,自主设计方案。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

5、饼问题的关键。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烙饼这件事,让学生先猜想,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演示烙饼过程。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提升认识。本堂课的重点是优化的思想“同时”“节省时间”小学生关于“烙饼”并无过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都局限于“一张一张地烙”。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所给的条件“平底锅内可以放两张饼”,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从而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面探究“三张饼”“四张饼”的“最优方案”打好基础,使学生“保证每次都能

6、烙两张饼”。本堂课难点是规律的得出“饼的张数烙一面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为突破这个难点时,我把重心都落在“烙三张饼”的问题上。确实,在让学生认识到“同时烙两张饼可以节省时间”后,三张饼的问题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此,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烙三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再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保证锅内每次都能烙两张饼”才是最优方案,所用时间“9分钟”才最少。“两张饼”“三张饼”的问题做为重点,让学生弄清楚后,在后面的探究中,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张数为双时,两张两张的烙”“张数为单时,先两张两张烙,剩下的三张同时烙”,那么烙再多张数的饼学生也不再会

7、有问题。同时,根据烙2、3、4张饼所用的时间,学生很快会得出“饼的张数烙一张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的规律,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五、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给予足够的时间,之后再来小组讨论到最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新的认识不是通过教师板着面孔的说教得到的,而是来自

8、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是学生自己”悟”出的,变“教”为“探”,环环相连,激活课堂。课堂上,我主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以上是我自己对本堂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感想。当然,从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自己深思。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在设计这堂课,为了方便让学生发现规律,我的板书和设计的表格有意忽略烙1个饼的的时间和方法,所以学生在经历从2张饼到9张饼后能够发现,(每次最多烙两张饼)当饼的张数

9、是双数时,可以2张2张烙;当饼的张数是单数时,先2张2张烙,剩下3张轮流烙。(每次最多烙两张饼)烙饼的最短时间=烙一面饼的时间饼的个数。而事实上是有特例的:当饼的个数是1个时,就不符合此规律。课后我一直反思,我的有意设计是不是和数学的严谨性抵触呢?烙饼问题的教学反思课后我对上的“烙饼问题”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

10、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烙饼的纸上编了号、注明

11、在烙饼步骤的表达上采用先.再.接着.最后等词语,为的是让学生不易混淆了。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主要深透了以下的教学理念: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指出,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正是据新课程的理念,基于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做了一番处理。首先,我认为这堂课教学如何烙的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虽然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我把例题

12、1(烙饼问题)作为独立1课时处理,为学生的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二、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由于烙饼问题所要体现得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因此我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三、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听过有很多的课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13、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不管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对于这种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宁愿不要别人说我没有集体交流,生生没有互动也不要这种走过场的形式。因此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给予足够的时间,之后再来小组讨论到最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新的认识不是通过教师板着面孔的说教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是学生自己”悟”出的,变“教”为“探”,环环相连,激活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