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创设情境,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模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例如:“三角形的分类”,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的基础上,设计给“三角形的分类”活动,放手
2、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的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又如,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图形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 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二、情境演示,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直观性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
3、带着问题,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种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获取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总之,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