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后进生转化唐爱华多年来,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后进生增多、优生减少。数学成绩下降,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上进心减弱;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漠;不良风气的滋长影响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成绩分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初中产生如此分化呢?如何防止这一分化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数学困难生的成因很多,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的不得当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将
2、逐一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转换措施:(一)心理障碍一般说来,心理障碍包括:意志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1)意志障碍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认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许多的数学困难生之所以数学成绩差,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比不上人家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自觉意识差,缺乏学好数学的勇气和毅力,具体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的作用,只是简单地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应付老师、家长的期望,正因为没有明确其目的,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一些稍难的问题,甘做懦夫;学习不能持久,总是
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依赖性非常严重,上课时不积极思考,总是希望老师将知识嚼烂直接喂给自己,对于自己出错的地方,不愿作详尽的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不仔细钻研教材内容;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发现数学中诸如: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数学美和别的有趣的东西,因此对数学缺乏兴趣,也不可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长期处于乏味的环境,使大脑中有关学习数学的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最终恶性循环,导致数学困难生。(2)情感障碍情感是人对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导致逆反心理-导致情感障碍。在数学困
4、难生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的客观事实与他们的心理需要(愿望)背道而驰:首先是每一次数学考试分数,数学困难生的情感往往很脆弱,禁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有可能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其次,就是外界对他们的期望:数学困难生的基础本来就差,知识结构也相对的不完整,这是客观事实,可是我们的某些家长和部分数学老师,硬是要将他们和优生生拉硬扯扯到一块,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作出相同的反应,消化和接受相同多的知识,这无疑脱离了他们的实际,肯定会在无形中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其成绩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使他们害怕数学,害怕数学老师,害怕学习,或者,他们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考试时东
5、张西望-舞弊,被老师发现后又要遭到批评,导致心情郁闷。长期的忧郁心理,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缺乏自信,甚至使他们选择自暴自弃,最终选择放弃数学。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困难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思维起来也不可能一下子都达到以上几个特点,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肤浅,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会审题,不会从题中挖掘隐含信息,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概念,对公式只会生搬硬套,从而导致错解、误解。思维的灵
6、活性较呆板、迟钝,对同一个题目,优生往往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较快联想起别的相关知识点.而对困难生来说,他们即使会也只仅仅就题论题,不会作一些灵活的变通,也不会做相应的联想,将新学的知识通过归属学习法,纳入到原来以有的知识网链中,仅会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思维缺少创造性.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思考问题的时候,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二)学习方法不当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数学困难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非常用功,甚至有点争分夺秒的味道,有的还挑灯夜战,可是考试起来,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何在?原来,要想取得成功,光是用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个前提存在正确的学习方法做
7、保证。那些刻苦用功的同学之所以成绩差,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不会阅读教材,不会抓住重难点,课前不知道怎样预习,课后又不懂得如何复习,上课时不能保持注意力持久,也不会作笔记,对于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只能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因此,不能将知识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等需要这些知识应用时,又不能迅速的在头脑中加以再现,进行再创造。数学教学中困难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怎样重新调动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尽快摆脱不良的学习状况,让他们的个性心理和学习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我有这样的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学习兴
8、趣1、尝试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在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困难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使优生高有所攀,困难生有望进步。困难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困难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困难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使优生高有所攀,困难生有望进步。困难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
9、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困难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困难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改卷时多找他们解答问题上的闪光点,这样还可使有些困难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困难生目的。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
10、兴趣的前提,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
11、反如果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之意,长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3、体验趣味数学,感受数学的其乐无穷我想从一道数学智力题谈起。共有七棵树,要栽五排,每排三棵,问怎样栽?不难看出,谜题不难,即使不具备任何的数学知识也可解出谜底。对我们的智商测验够不成任何困难。但试想一下,如果把这道题拿到初中、小学,甚至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当游戏玩,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当他们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时,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产生朦朦胧胧好感。这,便是趣味数学的魅力。数学,因自身就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人们常把
12、这一类数学问称为趣味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不少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找到使学生感到兴趣的问题,使他看到这个题,就不由得想“这是为什么?”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也就是说问题的趣味性,诱惑迫使他身不由已地思考这个问题。趣味数学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显然,在现在数学高度抽象化的形势下,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趣闻、趣味数学题,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一定起着很大的作用。把数学问题日常生活化,是趣味数学的一大特色。而正是如此,较之数学教材一系列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问题,趣味数学也许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地生长,如果放牧24头羊,
13、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吃草量是相等的。问: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要是牧草永远吃不完,至多放牧几天牛?这是一道著名的“牛吃草”问题,解题时需要考虑草每天的增长率和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及牧场原有草量之间的关系。它把现实生活中的牧牛问题与数学很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4、小步若趋,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尽可能的讲慢一点、细一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对某些推理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记不可对中等以上学生显而易见的问题一带而过或减少分析或跳过步骤。要求学
14、生将老师讲的和课本不尽相同或比课本更细致的地方或增加的内容记到笔记本上,以便课后整理或复习巩固,对于教材难度较大的内容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或降低难度讲解。通过这些努力,使中下生也能跟上教学,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指导学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造成困难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不得法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对学生学法指导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应针对小学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不同,根据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
15、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如何听课、如何作笔记等。例如,我曾指导过一个学生这样学习:首先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是仅仅浏览一下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在看完书本后,整理出这一节知识的总体结构,画出示意图,标明每个分支所包括基本内容。对于比较明确的知识,打“”,对于不明确的画“?”并简明写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和自己的有关想法,然后做一两道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虽然花费的时间略长些,但在上课听讲时就可以主动地掌握听讲的重点和节奏,而不是盲目跟着老师走。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松地听讲;对于已经看懂,但仍有一定难度的则要认真听讲,如有可能在课下再提出更深入的见解向老师请教,这类问题往往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尤其
16、要予以重视。对于自己所不懂的则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但一定要沿着老师的思路走,尽量放弃课下预习中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迅速解决自己的疑问。还有一点,应予注意,就是在即将下课时老师所讲述的知识最容易被同学忽视,这时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集中精力,坚持积极思考,注意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对于自己仍未能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如果在自习课上,经过重新思考仍然不能独立解决,就及时向任课老师提问请教。(三)改进教法,适应当代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困难生解决学习困难,困难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备课
17、时,必须要备好学生,一定得在课前充分估计、了解困难生的学习困难,多为学生着想,上课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例子,帮助困难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结合生活实际,使陌生问题熟悉化;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可以故意设置陷阱,暴露他们的思维薄弱环节,再加强数学严谨性的针对训练,在解题教学中,应先通过典型示范再结合适当的练习,逐步提高困难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的各种品质。在数学中,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数学概念,因此,对于概念的教学,我们必须好好的把握概念的引入、明确、巩固和应用的教学,而不能走过场.(四)灵活处理,因材施教在数学学习中,
18、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讲解,加强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及对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不可一次性拨得太高,对超纲或难题或偏题作分解或降低难度,尤其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中下档题尽量做到哪怕是中下生都能接受的程度。这样可以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许多学科的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困难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困难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