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分析作品结构教师版2.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67862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作品结构教师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析作品结构教师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之一 ——分析某节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 2009年11月20日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构建文学作品阅读中“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讲授过的练习,归纳答题的技巧,明白答题的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答题针对性;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作品结构的规律。操作方法有归纳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学生情况 从训练及考试情况来看,本人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对于“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主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好,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有:把握不准文本,任意发挥;忽略信息答非所问;寻章摘句任意罗列;就文本论文本,分析不到位等。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堂类型 复习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学作品阅读在语文高考中举足轻重,是除作文以外分值最高的一个板块,总分占23分,但从历年高考得分情况来看,同学们的得分却不是很理想,其实,作品阅读只要我们能读懂文本,把握答题技巧,具有必需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学作品阅读得分还是大有可能,这一节课,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分析作品结构这个考点做一些探讨。 (二)教学过程 一、熟悉考点: (我们先熟悉一下考点,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察,考纲第一点明确规定,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结构上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既指文章整体的思路,也指某一节、某一层的内部脉络)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个考点。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现了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脉络。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的主要形式: 1. 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文段层次的划分。 3. 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4. 文段层次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5.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虽然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作品结构中的一类题型,但作品的主旨是做任何阅读题型的前提与指挥棒,所以我们把考纲上对主旨的要求一并放在这里) (下面我们看看“分析作品结构类”常见题型) 二、“分析作品结构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分析作品结构类”常见题型有1、分析某段文字(开头、中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析作品的写作思路。3、分析作品的行文特色等。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第一种常见题型。) (一)常见题型1:分析某段文字(开头、中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 【提问变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对某节文字作简要赏析。 (这一题型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横向看,今年高考的18套试题有16套考查了这一题型,其中散文类12套,小说类4套,我们今天主要是看散文类);纵向看,江苏高考近三年都考查了这一题型,那这一题型该如何解答呢?) (我们先来看开头在文章中作用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前些日子,我们做了一个练习叫《扬州的夏日》,请同学们翻到这个练习) (这个练习的第一问问道:文章第一节在行文上有何作用,考查的就是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一题型) (现在请一位同学把答案再现一下)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答案是从那几个角度切入的) 【答题技巧】:(由《扬州的夏日》总结) (1)内容上:写的什么,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2)结构上:与标题、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3)效果上:有无手法及产生的效果。 【热身训练】:《焰火的变奏》(第一问) (刚才我们说过作品的主旨是做任何阅读题型的前提与指挥棒,因此整体感知是阅读做题的第一步,整体感知就是大略地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即文章的主旨,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么做才是有效的整体感知。) 1、 圈画: 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这样的语言标志可以是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这样的句子,也可以是“但是”“而且”这样的关联词,或“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一些词语;还可以是“;”“。”“:”等标点符号。 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语言标志,这样的语言标志可以是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也可以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还可以是体现写作对象特点的一些词语。 2、 合并同类项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焰火的变奏》,请同学迅速地把文章再浏览一遍,然后回答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及主旨是怎样的?) (接下去请同学完成《焰火的变奏》(第一问)) (上面我们总结了分析开头作用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实际上,分析文章中间部分及结尾部分作用的一类题型,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不过,由于它们在文章中出现位置的不同,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看具体的文本《麦天》和《焰火的变奏》 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麦天》,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整体思路及主旨。 接下去请同学们完成《麦天》第三问及《焰火的变奏》的第四问) 【热身训练】:《麦天》第三问及《焰火的变奏》的第四问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高考文本掌握了分析了某节文字在文章中作用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实际上,分析某个意象或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属于这一类题型,我们也应从今天总结的这三个方面来答题。同学们可以看巩固训练的… 【巩固训练】 书房的窗子(09湖北卷)(第一问、第四问)、《上善若水》(第一问)、《侯银匠》(第一问)、(探究标题“焰火的变奏”的作用) 【知识储备】: 开 头——①统领全文、提纲挈领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后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与下文形成对比或类比⑤开门见山、直入主题⑥提出问题,激发思考⑦欲扬先抑,突出写作重点⑧营造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⑨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⑩体现作者思路,如由感性到理性,由实到虚等 过 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叙述角度转换: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 结 尾——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等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等 标 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交代写作的对象或主要内容、交代背景、点明主旨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