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备栏:第二课时1、在小组内反馈预习成果(重要问题的答案)2、小组展示本组的成果(问题,手抄报、小品)教师就这些问题及时补充延伸。3、教师就问题强调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总结。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在班级交流。第23课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及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3树立主动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 4培养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二、预习过程1自读课文23遍,划出重要语句(尤其是结论性的句子)并熟记下来。2完成课本中情境设置的问题(议论交流)并整理在课
2、本上。3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并议论交流。4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预习中遇到疑难问题,组长记录并在下节课进行组与组交流、发言。三、预习提纲 1社会公共秩序的涵义 2列举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常见的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3怎样才能做到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4谈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行为的后果。(试举例说明)5、做反馈练习 5收集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两部法律的内容。 6情景表演:要求:自由创作,上台表演;主题:遵守公共秩序问题;活动内容:食堂买饭、车站等车或阅览室看书(任选一个)。 7每小组准备一份班级文明行动公约。四、反馈检测。1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主要靠( )A国家的强制力B
3、人们的自觉性C法律的威慑力D纪律的约束力2篮球场上进行比赛时,裁判如果对犯规的运动员听之任之,那么比赛就无法进行;课堂上,老师如果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听之任之,那么课就无法上下去。这说明( )A人们的正常活动离不开共同的规则来维持B良好的社会秩序主要靠主持的人来维持C有人管时要遵守纪律,没有人管时可以不遵守纪律D遵守共同的准则是大人的事,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3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准则和同违反公共秩序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A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B市民文明公约和市民道德规范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治安管理处罚法4班级有些同学在上自习的时候,经常大声喧哗,不仅影响本班同学的学习,而且还影
4、响到邻班上课。对此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班级应开个班会对这些同学进行教育,同学乙说:只要我自己遵守纪律就行了,别人遵守不遵守不关我的事。你认为同学乙的说法( ) A正确,因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B正确,因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与我们一般学生无关C不正确,因为违反班级纪律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D不正确,因为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5某学校在期中考试时实行无人监考的试验在初一年级全面展开,有关老师把试卷分发给学生以后随即退出考场,结果无一人偷看。这说明该校初一年级的学生( )A都怕老师打,所以都不敢偷看 B因为有老师在暗中监考,只要偷看就会被发现C因为学校明文规定
5、凡是偷看的学生都要被开除 D都能自觉地维护考场秩序6乘车时要自觉排队,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文物古迹,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要保持安静。下列说法最为贴切的是( ) A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纪律和法律B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秩序C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力来维持的D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7“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说明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古训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下列做法符合这句古训的是( )A人们手持门票有序地走进剧院准备欣赏音乐剧B为了争分夺秒,闯红灯,横穿马路C在公园的树上刻字D喝完饮料后,随手把饮料瓶扔在地上8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你认为漫画中男青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怎么做?(2)你认为怎样才能转变漫画中男青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