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知识点.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665356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生产活动的知识点考纲要求 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一、农业生产活动(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造成。-因地制宜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实例: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3)农业的投入和

2、产出(4)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粗放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自给农业。密集农业种植园、商品谷物、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农业水稻种植自给农业。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2.人文因素:因素影响实例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

3、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政策(收购指导价)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

4、业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1. 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林 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 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 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 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 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 蔗

5、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 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 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 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 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 水 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三)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 1. 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2. 地域性因地

6、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1)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2)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 作物名称主要分布的气候区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水稻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东亚、南亚、东南亚玉米高温多雨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 考纲要求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三、世界的农业生产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7、基本概况案例分析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区位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丰富的劳动力亚洲水稻种植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特点:技术水平高,商品率高条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畜种:牛、羊潘帕斯草原的区位条件:气候温和、牧草优良、地广人稀、距海港近潘帕斯牧场的促进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作物:小麦、玉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水陆运输便利地广人稀高度

8、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混合农业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作物:小麦、玉米畜种:牛、羊、猪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农场是良性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安排农事对市场适应性强墨累-达令盆地的不足:灌溉与东水西调乳畜业种植园农业详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还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

9、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2)大牧场放牧业 种植园农业:热带单一经济作物密集型: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与其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3)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农业一体化: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有专门的服务公司,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农业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4)混合农业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分布:

10、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5)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因素:市场、饲料。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五、我国主要农业基地的地域性分布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分布地区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增产潜力的地区江淮平原 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松嫩

11、平原、三江平原 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黄淮海平原 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花生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 油菜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 糖料作物基地甘蔗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 甜菜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 出口商品基地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禽畜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带 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4)

12、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

13、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2、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林

14、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2)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

15、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3、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