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线………………………………………订………………………………………装………………………………………线………………………………
2011 - 2012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试卷 B (闭卷)
课程 数字电子线路 系别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 3 页 共 3 页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特点是,任意时刻的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该时刻 的状态,
而且与电路的原来状态 。
2、如果把门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的高电平赋值为逻辑 ,低电平赋值为逻辑 ,这种关系称为负逻辑关系。
3、将二进制数1100100转换为八进制数为_____________。
4、一只四输入端与非门,使其输出为0的输入变量取值组合有_____________种。
5、能够实现“线与”的TTL门电路叫 ,能够实现“线与”的CMOS门电路叫 。
6、74LS138是3线—8线译码器,译码为输出低电平有效,若输入为A2A1A0=110时,输出 应为 。
7、一个五位的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由00000状态开始,问经过169个输入脉冲后,此计数器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
8、模/数转换的过程常可分为 、 、 、 四个过程进行。
9三态门输出的三种状态分别为:1状态、0状态和 状态 。
得分
阅卷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为构成2048×8的RAM,需要_____________片1024×1的RAM,并且需要有_____________位的地址译码以完成寻址操作。
A、8片、10位 B、16片、11位
C、16片、14位 D、8片、12位 ( )
2、一个5位地址码、8位输出的ROM,其存储矩阵的容量为__________。
A、48 B、64
C、512 D、256 ( )
3、根据触发器的__________,触发器可分为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等。
A、逻辑功能 B、电路结构
C、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 D、用途 ( )
4、__________电路在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输入端有效。
A、二进制译码器 B、普通二进制编码器
C、七段显示译码器 D、优先编码器 ( )
5、 下列电路中,不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__________。
A、译码器 B、全加器
C、寄存器 D、编码器 ( )
6、米里型时序电路的输出 。
A.只与当前外输入有关 B. 只与内部状态有关
C. 与外输入和内部状态都有关 D. 与外输入和内部状态都无关 ( )
7、n个触发器构成的扭环形计数器中,有效状态有 个。
A. n B. 2n C. 2n-1 D.2n-2n ( )
得分
阅卷人
三、化简题(3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试用公式法将函数F=()(AD+BC)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2、(本题5分)试用卡诺图法将函数Y(A,B,C,D)=∑m(0,3,4,5,6,7,9,12,14,15)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3、(本题5分)试将函数F=化简为最小项形式。
得分
阅卷人
四、分析设计题(3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分析图A和图B电路。试求:①写出图A的输出函数表达式;②写出图B的驱动方程、状态方程、输出方程,并说明该电路是同步时序电路还是异步时序电路。
图A
图B
2、(本题12分)已知全加器的真值表,用译码器74HC138外加必要的门电路设计一个全加器。(要求有分析设计过程,并在图中明确标出各输入端状态变量)
A
B
CI
S
CO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1
1
3、(本题8分)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集成电路74HC161的功能表及逻辑符号如下,加适当的外围电路任意进制计数器。试求:
输入
功能
CET
CEP
CP
L
╳
╳
╳
╳
清零
H
L
╳
╳
↑
预置
H
H
L
╳
╳
保持
H
H
╳
L
╳
保持
H
H
H
H
↑
计数
1)用反馈归零法实现十一进制计数器;
2)用反馈预置数法实现十一进制计数器,
要求计数初始状态为3即(0011)2。
得分
阅卷人
五、综合设计题(2小题,共26分)
2、(本题10分)根据给出的状态转换图,用D触发器设计一个同步七进制加法计数器。(只要求列出设计过程,不要求画出电路连接图)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2、(本题16分)设计一个检测信号灯工作状态的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正常工作时,只能是红、或绿、或红黄、或绿黄灯亮,其他情况视为故障,电路报警,报警输出为1。
1)用与非门实现;
2)用8选1数据选择器74HC151实现。(要求在图中明确标出各输入端状态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