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枝特区岩脚镇中药材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
项目建设书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中药材金银花种植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
1.1.2 项目地址: 六枝特区岩脚镇
1.1.3 建设规模 :建立金银花种植基地30000亩,加工基地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
1.1.4建设内容 1.新建加工车间11000平方米,仓库4000平方米,冷库房3000平方米,生活及办公用房3000平方米;
2.建设年产1000吨富硒金银花生产线、年产200吨金银花木糖醇含片生产线、1500吨金银花凉茶颗粒、10万吨金银花凉茶饮料生产线各一条。
3.建设金银花GAP种植基地20万亩,建立良种苗一个,面积300亩。
4.配置 1000台太阳能杀虫灯。
1.1.5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43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金银花基地建设投资1.191亿元,铺底流动资金4150万元.
1.1.6建设周期2年(2014——2015年)。
1.2项目简介
项目规划在岩脚镇25个村,项目规划区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200-1300米,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均气温在10℃-15℃之间,全年积温5500℃-5600℃,有效积温在14℃左右,无霜期290-320天,年日照876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醋暑,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镇内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是六(枝)纳(雍)、六(枝)织(金)公路主干线。
岩脚镇水资源丰富,岩脚河纵贯全境,汇入三岔河,为乌江上游主干支流。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牂牁江风景区回龙溪景区,山峰奇秀,水质碧绿,与悠久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被誉为长寿村的木贡温泉,终年水温为29.3℃,有富含锶、偏硅酸等24种微量元素的富硒复合型矿泉水;有天麻、杜仲、桃仁、金银花、何首乌、野人参等多种中草药.适宜于绝大多类的中草药品种生长。无工业和大气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与发展有机金银花药材种植生产。
金银花原本野生,属常绿蔓生灌木,花蕾气味芳香,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它的生命力强、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在微酸、微碱性土壤中能很好地生长,还可利用水土流失严重的瘠薄荒地种植,既能保土保水、绿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本项目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贵州农业产业化开发、生态保护、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扶贫等政策要求,是国家 “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领域及方向。
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是贵州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进行西部开发的目的。如何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求得发展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本项目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风冈县的优势生态地理资源,进行金银花特色产业化发展与开发,提高金银花产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开发性致富,解决部分城镇失业人员工作,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等有重要作用。
2.1.2使优势资源产业化,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实施将加快所在地的传统产业升级,降低低产出、高劳动投入、低报酬产业的比重;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才及市场优势,形成品牌,具备企业独有的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可以带动当地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
2.2.3有利于推动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
金银花产业化与农业有密切的关系,它的成功运作势必将成为六枝特区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兴产业的领军力量。
本项目可以增加就业,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金银花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预计该项目将解决8万人的就业问题,随着项目的扩大生产,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当地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和山区产业问题,提高西部地区经济造血功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推动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直接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还可带动包装、印刷、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可为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欠发达地区,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将对全国金银花产品的工业化开发起到投资诱导作用,对项目实施地——六枝特区而言,该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布局、解决产业支撑不足、扩大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结构升级等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自然条件
岩脚镇位于贵州中部,周边织金、纳雍、普定、水城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300公里,六六高速公路横贯县境。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9283亩,耕地面积56238亩,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200-1300米,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均气温在10℃-15℃之间,全年积温5500℃-5600℃,有效积温在14℃左右,无霜期290-320天,年日照876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醋暑,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镇内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2.2.2种植条件
金银花又名忍冬。原产我国,分布各省。温带及亚热带树种,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在我国,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布,故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3.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3.1产品市场现状
金银花是我国药食同源的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炎、活血化瘀、预防多种传染病和控制疑难病症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方面,金银花有较强的蜜源植物和艳丽的观赏花卉,经济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的政策,鼓励药农种植中药材。近几年来,各地抓住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许多药材主产省,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山西等中药材主产区还制订了当地的优势中药材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和特色产区。由此可见,该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商机。
3.2产品市场分析
金银花因供需量大,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市场,我国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中国经济林协会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金银花年产量仅700万公斤,而国内市场需求量为2000万公斤,传统名贵中药材金银花目前在我国的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王老吉”饮料企业年需求近万吨,“何其正”等其他饮料行业需求近10万吨,制药及其他行业需要40万吨。
自2005年凉茶从发源地广东辐射全国以来,整个凉茶市场开始以井喷的姿态爆发。众多厂家持续跟进,产品市场琳琅满目。销路普遍升高,消费者认可度一度增强。整个饮料时代进入细分阶段。有专家指出,经历数年高速成长的中国凉茶,继碳酸、水、果汁、功能、茶饮料之后迅速成为了“第六代饮料”。并逐渐成为主流饮料。并且凉茶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没有肝肾毒性,四季皆宜,无病时可防病,有病时能治病,一年四季,“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凉茶历经几代人的验证,不仅具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还完全无毒无副作用,目前允许上市的凉茶都经过食品工程、中医药、烹饪等多方专家严格筛选定夺,保证无毒性。可以说,包装上市的凉茶饮料是一种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健康饮品。更是一种市场潜力巨大的产品。截至目前为止,凉茶饮料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可乐类饮料在中国的销量,销售额高达60个亿,2008年更是凉茶井喷的爆发年。谁抓住了先机,谁也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3.3产品市场前景
金银花种植及深加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贵州省及凤冈县政府重点培育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随着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天然药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目前,传统医药(除西医外)市场需求每年达600亿美元,而且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药不但在亚洲地区有着强劲的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民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速度有可能达到12%左右,将大大提升中药产品的需求量,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金银花作为名贵中药之一,用途广泛、价值高、适应性强、结花期早、丰产性能好、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目前金银花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供求比例为一比三,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在以后金银花经济市场中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短期内难以缓解,在今后二十年内金银花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因此,发展金银花及深加工产业前景非常广阔,既是农民发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又是长远收益的稳定产业。
3.4 市场推销战略
3.4.1 推销方式
项目产品采用直销、分销和网络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3.4.2 营销策略
在国内外消费者对金银花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的不断深入下,加强对本产品的优点、特殊性进行宣传,让消费者了解本产品的独特品质和特点,进而成为产品的消费群体。为此可采取以下营销策略:
1.宣传与产品推介促销策略
广告对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作用大。在地方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媒体上进行产品及企业形象宣传,介绍产品品质及特点。利用本地或外地举办的贸易洽谈会、展销会等机会,举办产品展销、品尝、优惠销售等,进行产品推介、促销活动。举办地方文化经贸活动,加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同时在旅游景区、宾馆、酒店等地进行产品展示、赠送、销售等,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2.零售渠道销售策略
本项目产品也面向广大家庭消费者,因此,应加强这些产品的宣传和在零售渠道的推广。零售渠道可细分为药店、医药超市、小型超市、便利店、中型超市、中型连锁超市、仓储超市、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等不同类型的售点。零售面对的主要消费群是家庭,在家庭中关心全家健康的女士是重心消费者。因此,营销中以卖场、便利店等零售终端为主,与知名零售商进行了战略合作,全面整合全国零售商网络资源,进一步实现网络的纵深发展。同时,通过卖场视频广告网,播放本项目产品相关节目资源的广告内容,吸引并提醒消费者关注本项目产品品牌。也可通过现场示范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产品的特色与滋味,对消费者的引导、教育有着很高的互动性。
3. 电子商务策略
金银花加工产品作为保健品之一,在销售上“得渠道者得天下”,但在现有的如大卖场、零售店、餐饮、经销商等传统销售渠道上,竞争愈演愈烈,因而企业销售成本的负担越来越大,传统渠道的销售性价比也日渐降低。“网络销售渠道”的营销模式,是为了给企业营销渠道注入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改善产销关系,提高渠道运行的效率,以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为依托,如品牌的优势、行销通路、研发能力、产品设计等,借助互联网络为跨时空、跨区域传输的“超导体”媒体。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建,这一高效压缩中间渠道的直销商务模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营销渠道成本;实现产品销售额和利润的增加。只有加强企业与消费端的接触,获得即时的市场信息,为满足消费者市场需求,随时调整营销战略布置,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度。同时并根据顾客要求组织及时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为购物平台后续建设、产品,服务重组提供依据。
4.建设条件及产品方案
4.1 建设条件
4.1.1自然条件
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9283亩,耕地面积56238亩,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200-1300米,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均气温在10℃-15℃之间,全年积温5500℃-5600℃,有效积温在14℃左右,无霜期290-320天,年日照876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醋暑,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
4.1.2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备
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金银花加工企业是运输指向性较强的产业,便捷的交通为原料运输和产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电话、移动通信、宽带、广播、电视等数据设备广泛地分布于境内。
4.1.3劳动力资源丰富
金银花种植深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收及管理需要大量劳动力,现在凤冈县境内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能够保证金银花种植基地的建设。
4.1.4水电供应充足
项目区内电网覆盖广泛,建立了稳定的供电网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进行了电网改造,电价合理,电力有了充足保障,水源供应充足清洁,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水质较好。
4.2 产品方案
4.2.1种植技术工艺
1.流程
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中耕除草→追肥→整形修剪→排灌水→越冬管理
2.工艺技术
种子繁殖:在温水中加新高脂膜将种子浸泡,等裂口达30%左右时播种,能趋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出苗后可移栽。
扦插繁殖:一般在雨季进行,在夏秋阴雨天气,选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截成30-35cm,摘去下部叶子作插条,随减随用。枝条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健康成长生根后移栽。
田间管理:松土、培土、浇水、施肥、修剪,施肥与培土同时进行,合理浇水,修剪过长枝、病弱枝、枯枝、向下延伸枝,使枝条成丛直立、主干粗壮、分枝疏密均匀、修剪口要抹涂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尽快愈合。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褐斑病,除减少病源、加强管理外,在发病初期可使用针对性强的物理或药剂等植保措施灭治病虫,加配新 高脂膜,以增强农药的有效成分,确保植体的健壮生长。
成长期:修剪后发新枝、花蕾期喷施花朵壮蒂灵,能有效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蕾发育、花瓣变大、药用物质提高,适时采花。
越冬保护:每年秋末进行追施越冬肥、疏松土壤、灭杀病虫害,给树体涂刷护树将军,地面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保温、防寒、安全越冬。
4.2.2深加工产品技术工艺
该项目拟开发金银花木糖醇含片、金银花凉茶颗粒及保健饮料等深加工产品。金银花保健饮料是以金银花、红花为主要原料,配以木糖醇及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纯天然保健饮品。金银花浸提液具有降血脂、增强肌体免疫力及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之功效,木糖醇是一种可替代蔗糖的多功能性甜味剂,具有明显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增殖,达到调节胃肠功能和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不需胰岛素就能透入细胞,而且代谢速度快,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是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有营养性的食糖替代品。
1.流程
金银花→挑选→破碎→浸提→过滤→澄清→稳定→调配→杀菌→汽水混台→灌装→贴标→成品
2.技术设备
金银花粉碎设备、金银花浸提液提取设备、饮料灌装生产线
3.操作要点说明
●原料预处理要求金银花黄白、花蕊整齐、花瓣肥大;红花要求花片色鲜红、质柔软、香气浓郁。将选用的原料金银花、红花用清水进行冲洗,洗净其上所黏附的泥土、虫卵、细菌等杂质。
●破碎将清洗干净的金银花、红花原料用齿辊式粉碎机进行粗粉碎,以充分破坏组织结构,但不得粉碎太细,做到基本破碎就可以了,否则会增加后续分离工序的难度。
●提取将破碎的金银花、红花投入到10倍的沸水中,快速煮制3min,以钝化金银花、红花中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然后停止加热,盖上夹层锅锅盖,闷煮20~30min,用60目以上的滤布过滤得可溶性固形为0.3%左右的浸提液I;在过滤后的残渣中再加入5倍重量的净化水,并加热至70℃~80℃,浸提10~20min后,再次过滤除渣即得浸提液II,将两次浸提液合并。
●澄清与稳定在浸提液中加入0.01%的果胶酶和0.02%的纤维素酶,并迅速加热至45℃进行2h的酶处理,以分解浸提液中的果胶质和纤维素,避免产品中出现絮状物。酶处理完毕后,要求迅速升温至70℃~80℃,进行5min的灭酶处理,之后用硅藻土过滤得清亮透明的金银花、红花汁。
●调配按配方比例称取液体木糖醇、柠檬酸、乙基麦芽酚、稳定剂等,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并用双联过滤器过滤,所得混合糖液与上述所得金银花、红花汁在调配中进行混合调匀。
●加热罐装调配均匀的混合汁液经板式换热器加热至80℃左右,并保温30s,之后要趁热罐装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并及时加盖密封,然后采用冷水喷淋法冷却至室温,擦干罐外水分后贴标即得成品金银花保健饮料。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2.43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金银花基地建设投资1.191亿元,铺底流动资金4150万元.
1.铺底金银花种植基地投资1.191亿元
其中:土地费:7000万元
苗木:3400万元
灌溉设施:2000万元
2.深加工厂房及设备投资1.24亿元。
其中:土建工程:21000㎡*1500=3150万元
水电:21000㎡*600=1260万元
设备装置:7990万元
3.流动资金为4150万元。
5.2资金筹措
该项目符合凤冈县产业发展规划,拟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企业自筹资金0.63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
6.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按鲜花计算:目前金银花亩产鲜花400-500公斤,平均每株产鲜花2公斤,2011年收的良种鲜花价格每公斤10至12元,保守估计一般收益可达5000元/亩/年。
按干花计算:一般5公斤鲜花产1公斤干花,亩产干花100公斤,2011年收干花每公斤100元,保守估计干花亩产值为1万元/年。
与传统种植业每亩几百元的收益相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与农民收入意义十分重大。
项目深加工产品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年销售可达44000万元,实现利润7700万元,税金2600万元,所得税后利润5159万元,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投资回报期3.97年。
6.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开发不仅能够带动金银花的种植,发展地方环保循环经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将辐射到周边地区,这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该项目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如食品工业、保健品工业、饲料工业、贸易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岩脚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且与其他任何产业发展没有冲突,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对缓解当地产业支撑不足等有积极的作用,对提升我国金银花产业的能力、丰富市场供给有积极作用。
7.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1.项目区劳动力充足,可开发土地多,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较完善,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为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实现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产品选择适宜,市场需求稳定、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为本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保证。
2.该项目可有力带动当地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的客观条件,经分析和论证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条件成熟,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7.2 建议
1.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在不伤害农户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运营成本最小化。
2.紧紧把握产品质量关,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效益。
3.利用广告、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介质媒体做好产品宣传,尽量扩大销售半径,降低市场波动对项目的影响。
4.依托科研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防追随者众引起的市场份额下降。
5.依托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做到企业与农户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