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 课后教学反思新课学习: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课堂片断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我正在教学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同学们,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你知道 “尽忠报国”、“岳母刺字”、等典故的来源吗?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认真注视并思考着)生1:从中可以看出岳母对岳飞的期望,希望他报效国家。 生2:也看出了岳母的一番苦心。 师:是啊,面对国家为难,岳飞的母亲是多么希望岳飞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啊!。 (我暗暗庆幸学生的体会是那么准
2、确到位,教学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可就在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是虐待自己的孩子吗? 岳母是违法的。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这样的教育也太残忍了吧! 生3:老师,看来岳母不配当父母。生4:岳母作为一普通妇女,有这么高的技艺吗?纹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生5:还有呢,我看到有的资料上说岳母刺字不真实,是假的,假的怎么能信呢? 学生一连串的发言使我顿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本意是让学生了解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壮举,而现在,岳飞的英雄形象不但没确立,反而岳飞成了受害者,岳母成了虐待儿童的“刽子手”最后,连资料的真实性也受
3、到了怀疑。我只好硬着头皮搪塞。师:同学们,据史书上说,岳母把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是让他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要忘记 。生1(没等老师说完):可是这种方法确实也太不近人情呀! 怎么能对自己的孩子生2:其实,还可以想出更好的方法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史料既然这么讲,一定有他的理由和根据!那时候父母也是爱之深,恨之切,所以岳母才这样做。总之,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英雄,其尽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佩,为历代人民所敬仰教学反思一节课好容易蒙混过关,但课后冷静沉思,总觉得这样处理过于草率。岳母的做法真正可行吗?即使可行,那这种行为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吗?我课堂上的盲目解释,无非是想课堂的预
4、设按照既定思路进行,使岳飞的形象要在学生的心目中中慢慢树立,但是这样的话,自己的主观臆断是否在强制形成岳飞的形象呢?自己的课堂是否成了“强制性预设”呢?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是我们要备加珍惜而且大力张扬的呀!我为什么不为课堂上的搪塞处理“翻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探究和思考呢?比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岳母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赞成和提倡?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也可以通过和父母交流,最后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现在我们的父母平时是怎样教育我们呢?你希望你的父母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写出亲身体会。教师对于史料的真实性问题,可向同学们说明,历史本身是过去的,我们只能从有限的史料尽可能的还原过去,看是岳母刺字的历史真实性在理论界却是有争议,但是“岳母刺字”的价值和寓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他身上展现的爱国精神历史闪光点这才是恒久不变的。总之,理想的课堂是时常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生活的热情。课堂,是双向的沟通,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应给学生自由翱翔的蓝天;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的思维如潮般涌动。面对种种意外生成,教师应宽容、真诚地对待学生的纯真,机智地引导他们,让生成在课堂上熠熠发光,亮丽动人;让课堂少一份遗憾,多一份精彩;让课堂因学生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