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教案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问题:我校为了提高学校硬件环境,到力达公司定做了一批三角形架用于教室摆放电视机,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后勤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部门职员小李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李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小李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
2、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活动一:1、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3、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活动二: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
3、情况.活动三: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ABC1.5345DEF1.53601.5345MNP活动四:如图:(1)画MAN50; (2)在AM、AN上分别截取AB=1.4cm,AC=2.3cm;(3)连结BC,剪下所的ABC,与同学所剪的三角形比较,它们全等吗?归纳总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设计意图: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重要内容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如:剪纸、画图、制作、猜想等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做数学”的特色,让学生在做中
4、感受和体验,在做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归纳和明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紧扣课标中“注重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的要求.(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例题1:例1:如图,AB=AD,BAC=DAC,请问:ABC和 ADC是否全等?为什么?问题1: 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
5、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图形中的隐含条件).问题2: 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问题3: 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1、基础知识应用如图,在AB
6、C和DCB中,BC是公共边,如果ABC=DCB,只要再有 = ,也能说明ABCDCB2、讨论 :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改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3、联系生活实际 春节期间,几名学生在钵池山公园,测量一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先在平地上取了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DE的长即为AB间的距离,你认为这种方案可行吗?并加以说明.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1、经历了剪纸、测量、画图等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归纳得出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知到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初步发展了推理能力.附板书设计: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究活动一: 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个条件 一个条件 行不通 两个条件 行不通三个条件探究活动二: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特殊-一般 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应用识别方法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