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分类方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通过胶体性质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
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练习】对Na2CO3、K2CO3、Na2SO4、K2SO4 进行分类
【提示】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练习】对Na2CO3 、K2CO3 、Na2SO4 、K2SO4 进行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⑴化学物质的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碱
氧化物
酸
盐
优点: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练习】
1、下列物质中①Na2SO4 ②Ba(OH)2 ③NaHCO3 ④NaBr ⑤Fe3O4 ⑥H2O ⑦HNO3 ⑧AgNO3 ⑨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对化学物质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请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并总结规律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a → CaO→ Ca(OH)2 → CaCO3
C → CO2 → H2CO3 → CaCO3
【板书】⑵化学反应的分类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课堂练习】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 C.黑火药 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
A.H2O B.NH3 C.NaH 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⑴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⑵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气态、固态、液态)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可以是:气态、固态、液态)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思考】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板书】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分为:
溶液(<1nm)、浊液(>100nm)、胶体、(1nm~100nm)
3、胶体
⑴定义: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⑵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探究实验】Fe(0H)3胶体的制备: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现象】由棕黄色逐渐变为红褐色
【提示】呈红褐色是因为分散系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Fe(OH)3
⑶胶体的分类:
分散系的状态划分
气溶胶
烟、云、雾
液溶胶
Ag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有色玻璃、烟水晶
⑷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探究实验】 2、将盛有CuSO4溶液、泥水和Fe(OH)3(水)分散系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在盛Fe(OH)3(水)分散系的烧杯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与浊液中都无明显现象。
【小结】显然,Fe(OH)3(水)分散系是一种既不同于溶液,也不同于浊液的分散系,这种分散系我们称之为胶体。而胶体具有的这种性质,我们叫做“丁达尔效应”。
【探究实验】3、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滤液呈红褐色,泥水过滤后滤液澄清。
⑸ 布朗运动:胶体中的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
⑹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胶粒吸附离子,因此胶粒带电荷,但胶体本身不带电荷)
①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②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应用:工业除尘
⑺聚沉现象:加热、加入电解质、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出现聚沉。
【板书】比较溶液、胶体、浊液完成下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分子数目的集合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有丁达尔现象
静止沉降或分层
实例
氯化钠、乙醇的水溶液
Fe( 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油水
【板书】4、纳米技术与胶体
Ⅲ、课堂检测: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3、 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正确方法是 ( )
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平行
B、将一发光的白炽灯悬在盛有胶体的烧杯正上方
C、观察者视线垂直于一束入射光,胶体置暗盒内
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的红色激光垂直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探究实验】 取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并注意观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