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 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司马迁的史学著作,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 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品格。
3.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自己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程序
学法导航
【回顾反馈】
1. 公元 25 年, 刘秀 称帝,定都 洛阳 ,史称东汉。
2. 东汉后期的政局是 外戚 与 宦官 交替专权。
3. 184 年, 张角 利用 太平道 发动起义,反抗东汉统治。
【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
1. 秦汉以前,人们把字书刻在 甲骨 、 简帛 等上面。
2. _西汉_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 _东汉_时候,宦官 蔡伦 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原料易找,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4.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中国对世界文明的 伟大贡献 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 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 伤寒杂病论 》,总结了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医圣 ”。
2. 东汉名医华佗,发明“ 麻沸散 ”,用于手术麻醉病人;他还创造了“ 五禽戏 ”,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西汉伟大史学家 司马迁 ,编写历巨著《 史记 》。
2.《史记》记述了从 黄帝 到 汉武帝 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 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 文学著作 。
四、道教和佛教
1. 道教兴起: 东汉 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张角创立 太平道 ,尊奉黄帝和老子。巴蜀 张陵 还创立了五斗米道,都受到贫苦民众的信奉。
2. 佛教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创始人是 乔达摩·悉达多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 末传入中国。
【合作探究】
1. 识图分析
① 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蔡伦,东汉时期)
② 图中人物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
(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③ 这一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 阅读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
想一想:① 司马迁的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 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②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却忍痛撰写了历史巨著《史记》,他的这种精神有什么教育意义?
(司马迁哪怕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都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完成史学巨著,这种坚忍不拔、坚持不懈、不畏强权的精神难能可贵,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颂的)
【展示提升】
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列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其文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经过核实;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其过错;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
【当堂检测】
1.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2. 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C )
A. 经常饮酒 B. 常服“麻醉散”
C. 常练“五禽戏” D. 常吃中药
3. 下列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成就是( B )
A. 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C. 五禽戏 D.《黄帝内经》
4. 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D )
A. 火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造纸术
● 回顾反馈(5分钟)
轻松回味,温故知新
● 自主学习(10分钟)
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汉代造纸的工序,培养自己观察想象的能力。
课前搜集与华佗、张仲景有关的故事,掌握他们对祖国医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感受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艰辛、勤奋、隐忍与坚毅的精神风范。
了解宗教的涵义和对当时的影响。
● 合作探究(15分钟)
通过对比等方法,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缅怀历史文化名人的功德,激励自己的品行和气质。
● 展示提升(10分钟)
查阅有关资料,释读文言材料,培养自己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 当堂检测(5分钟)
巩固知识要点,检阅自己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