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二、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研究,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等知识。三、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模
2、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新课讲解:一、地球的形状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三、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四、地球内部有什么?介绍地球内部概况。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作业: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