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增加信心 平和对待
据心理学家测试: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一天天走来的中考,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从以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可以发现,一些同学马失前蹄并不全是因为考题难、不会做,而是因为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考试失利。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考生心态将直接影响复习迎考效率和临场发挥。为此,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李霞老师从打造良好应考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己强项的功课上安排时间少一点。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晚间的作业要做到文理科搭配。
每位学生应以现在为起点,以考试日为终点,确立“渐入佳境”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节奏,建立自我调适系统,缓解并释放心中的压力,争取将最佳状态与考试时间重合,力争赢得“心态分”。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自信是能使人保持心理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成功的精神力量。不少考生的压力首先来源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要想在中考中顺利过关,首先就要学会充满自信。那么怎样才能在中考前使自己充满信心呢?
与消极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辩论。告诉自己,中考还未进行,一切尚未定论。虽然平日学习也有不少薄弱环节,但以往的成绩也证明自己是有一定实力的,现在的任务是要有条不紊地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考,只有不为中考担心,才能保证正常乃至超常发挥。
相信自己的实力。可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喜欢自己”“我有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这不仅是口头上对自己这样说,而是要找各种理由真诚地告诉自己,使自己确信这些。每天我们都在进行考前的强化训练,怎样看待考试的成绩和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或者换个思维,解题中及早发现了问题,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要是中考试卷上才出现问题,不就晚了吗?关键是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要把神经绷得紧紧的,不能让兴奋点提前,而应该把最近的模拟试卷作为查找知识漏洞、平缓心态和积累心力的契机,学会延缓和储存爆发力,留待最后的快乐一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考不好就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事实上,当我们一心扑在学习中,不去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未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毕竟结果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与此同时,放松心态的一个好方法是让身体动起来。同学们可在学习之余进行其他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比如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中考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大比拼,也是心理的较量、体力的较量。但注意不要过于剧烈,以免运动损伤影响复习。
相关链接:改善考前过度焦虑
进入初三后,很多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逐渐适应紧张的备考状态,但仍有少数同学面对过快的测验频率而产生考前过度焦虑的现象。石家庄一中的武红老师说,考生考前产生焦虑、紧张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焦虑可以令人精神集中,不受外界干扰。但是倘若过度焦虑就会干扰听课,也会影响复习进度,尤其会妨碍考试时的良好发挥。对于那些考前过度焦虑从而影响复习备考的考生,不妨尝试以下几点方法,来改变调整自己———
□增加运动。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做一些有氧运动,是缓解过度焦虑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能使人体内有益的神经递质分泌增多,这些神经递质能缓解过度焦虑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解决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应该学会养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不是表达焦虑的情绪。因为任何人处于过度焦虑状态下,都无法用清晰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放松。放松训练是应对过度焦虑的有效方法,同学们可以多做尝试。
□合理增加营养。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健康的体魄可以有效地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比如焦虑情绪。考前过度焦虑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以缓解疲劳,舒缓焦虑。
□心理暗示。对于考试的过度焦虑和紧张,应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如心中默念“我能通过这次考试”,“我学得很好,根本不怕考试”等,尽量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样也可以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