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州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3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相关链接】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
2、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这 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 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 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 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
3、还刻有一个约 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 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年如歌似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记录着我们走过的人生历程。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板书课题)【自主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 凿( )菜畦( ) 桑椹( ) 轻捷( )油蛉( )斑蝥( ) 缠络( ) 攒( )珊瑚( )高枕
4、而卧( ) 豁( )敛( ) 脑髓( )陌生( )鉴( ) 人迹罕至( )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上( ) 传授( )书塾( )渊博( )蝉蜕( ) 拗过去 ( ) 盔甲( )东方朔( )倜傥 ( )2、收集资料,了解作者:鲁 迅(18811936),本名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家、_家、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 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 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 才
5、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解题: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 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从到”表明文章主要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默读文本,思考: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a.设问:既然是乐园,那么有何乐趣呢?(学生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有趣的事物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活动b思考:“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 【课堂提升】1、阅读课文第2节,抓住重点词语体悟作者感情。圈划出重点词语,分析讨论。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达标检测】反复阅读课文第2节,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这一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