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祖父的园子是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时,我大致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与生谈话,引出课题,简介作者童年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最难忘的。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女作家萧红,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
2、,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写了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是什么让她对这园子念念不忘?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她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设计说明: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
3、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第三环节: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亮晶晶的园子,二、快乐的园子,三、自由的园子)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情景。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
4、“我”。让学生说说: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的基础上质疑: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3.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仅
5、仅想表达的是倭瓜的自由,黄瓜的快乐吗?把倭瓜、黄瓜换成园中的“我”,然后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并不排斥局部的精读,本课的设计中,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4 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四环节: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