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散步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初中学生课时2提供者白卫东单位临县青凉寺寄宿制小学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二、教学内容分析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作者是莫怀戚。这篇文章写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关系。作者在写一家三代人深沉的爱,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在代代繁衍的生命过程中同时培育了高尚纯洁的精神文明。文章通过这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感人情景,折射出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三、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
2、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课程的核心。教师要精心巧妙的引导,使学生主体在内心留下情感的印记,激发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在理解与运用的情况下,提高语文素养中的多种能力:识字与写字、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习惯等。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导入请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结合学生生活感受导入课文。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认识生字词。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
3、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带问题朗读课文。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生举例回答认识生字词。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带问题朗读课文。结合学生生活感 受导入,易理解课文主题。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a 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
4、下伏笔。“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问题揣摩一、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二、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5、?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三、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中不应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关注和评价,也应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能力。 如学生朗读完一段课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哪些地方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单评价一下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够更加清楚地审视自我,改进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八、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