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219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五年人才发展规划 为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和更好地做到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盘活人才, 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共赢, 加快集团化推进, 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根据总体目标要求, 制定本规划。一、 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 人才队伍现状集团组建以来,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高层的宏观领导下,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 按照公司生产发展实际需要, 始终坚持”服务生产, 造福员工”的工作原则,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 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员不足的现状。1、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 3月底, 全集团共拥有高级管理人员58名,

2、 持证技术类人员103名, 特殊工种持证人员23名, 共占总人数的17%。2、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现拥有本科毕业生27名, 大专毕业生143名, 中专技校毕业生107名, 高中毕业生211名, 共计488人次, 占人数的21%, 相比往年, 员工文化层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 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进。集团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增加在人才招募和人才选拔、 培养上的投资比例, 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 培养、 使用机制。在人才招募上, 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拨相结合的方式; 在员工培训方面, 积极为员工提供条件参加由市、 县组织的对口培训与考试, 并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员工接受函授教育

3、, 另外, 对能力突出、 工作业绩好的同志提供外派培训; 在人才使用上, 经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 为员工晋升提供便利条件, 积极为稳定人才、 吸引人才、 激励人才提供支撑。( 二) 存在的问题由于集团刚刚组建, 人才工作当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1、 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等理念尚未完全树立。2、 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难以满足集团公司长远发展。虽然职工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依然十分缺乏。主要表现在: 职工文化层次偏低, 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4、, 企业认同感不足, 老龄化倾向比较明显。3、 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当前, 集团和主体矿人才数量较充分, 布局相对集中, 其它各矿则人才匮乏, 且布局分散, 不利于集团协调均衡发展。4、 人才引不进、 留不住、 用不活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人才培养、 评价、 使用、 流动、 激励等机制体系尚不完善, 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在留存人才方面, 我单位在绩效、 福利、 员工生活环境等方面上的实施力度不足; 盘活现有人才方面, 尚未真正做到凭能力、 业绩定职务, 员工奖惩和晋、 降级机制、 人才测评等工作开展不到位。( 三) 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今后五年, 是我单位崛起与腾飞的关键时期, 人才发

5、展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看, 煤炭行业现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我单位正处于”煤都”山西腹地, 同时也是武乡县的重点发展单位, 前景十分可观。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挑战来看, 外部区域间的煤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内部我单位当前仍处于初步转型时期, 条件差、 底子薄, 基本建设不完善, 尚处于打基础阶段; 再加上地理位置欠佳, 周边村庄经济欠发达, 某种程度上对我单位引进人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较弱。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 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更好地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科学规划

6、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抓住机遇, 努力实现人才发展新的跨越。二、 五年期间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 人才优先。不断强化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人才优先发展思想体现到我单位生产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部署中, 努力做到人才资本优先积累、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服务发展。把服务集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生产发展的整体部署来确立, 人才发展的成果经过企业发展的成效来检验, 使人才总量、 素质和结构与集团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 三) 使用为

7、本。将使用为本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 各个环节, 为使用而培养、 为使用而引进, 在使用中培养、 在使用中激励。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体系, 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 着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 引导人才更好地为集团发展服务。( 四) 统筹协调。着力抓好人才引进、 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 促进规模扩大、 素质提高和结构改进相协调, 推进实力增强与效能提升相统一。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协调人才队伍的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 五年期间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 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王煤集团总体发展目标要求, 结合我单位人才发展的现实基础, - 我

8、单位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人才实力提升与企业生产发展相适应, 人才体制创新与人才事业发展相协调, 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队伍发展相同步, 基本确立区域内的人才竞争优势。到 , 我单位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500人次。 ( 二) 人才建设的具体目标1、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目标。打造一支经营管理水平高、 市场驾驭能力强, 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专业化、 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队伍目标。组建一支大局观念强, 安全责任意识强、 生产管理技术过硬, 有创新能力, 适应矿区安全、 稳定、 持续发展的煤矿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3、 高技能人才队伍目标。

9、造就一支数量充分、 技艺精湛、 结构合理, 有一定管理水平, 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目标。培养一支数量充分、 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 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 适应生产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5、 生产一线职工人才队伍目标。培养一支素质过硬, 执行力强、 岗位技能高、 吃苦耐劳、 服从指挥, 年轻化、 专业化, 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发展的需要的职工人才梯队。6、 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目标。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 服务意识水平高, 工作责任心和大局观念强, 结构合理, 适应集团化快速运作和生产发展的基层管理人才队伍

10、。( 三) 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1、 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根本, 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围绕集团经济建设的需要, 认真分析现有人才资源的特点, 按照优化知识结构、 提升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 采取岗位学习与培训交流相结合, 岗位锻炼与交流锻炼相结合的方式, 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人才接受外派培训, 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同时, 着力提升她们的专业知识、 创新能力。2、 人才招募要兼顾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 为集团发展提供支撑。要加大对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投资比例, 健全人才招聘、 培养、 使用机制, 力争几年之内打造一支适应集团发展的精英团队。根据生产

11、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努力完善人才机制, 尽快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引进方案, 经过优惠的人才政策, 吸引一批集团发展的急需人次。 3、 以调整人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推手, 形成合理的人才布局。优化人才的区域布局, 保持人才地域间的基本平衡, 在保障重点发展区域人才的同时, 兼顾其它地区的人才发展需要, 制定各区域的人才开发规划, 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布局。 4、 以”六支队伍”建设为基础,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 努力建设一支职业素养好、 市场意识强、 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实现矿区安全生产, 打造一支安全责任意识强, 大局观念强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 把高层次专

12、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充分认识和尊重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围绕加快生产发展现,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重点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 打造一支过硬的生产职工队伍; 大力推进集团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 全力建设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基层管理人才, 致力于集团化运作。四、 五年期间人才发展的重要措施人才发展规划本身由五个模板组成, 即: 人才招募、 人才培养、 人才激励、 人才发展、 人才退出。这五个模板构成了一个循环, 是人才发展的完整过程。( 一) 人才招募: 兼顾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3、。1、 外部招聘。人力资源部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引进外部人才的具体方案, 创新引才、 聚才的良好环境, 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采用网上招聘、 现场报名和电视广告等相结合招聘方式, 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尽快完备信息化网络, 建立与人才市场、 部分企业、 院校之间的信息联网, 整合人才信息资源, 形成多层次、 多元化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 2、 内部选拔。经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 优先从集团公司内部选拔合适的职工, 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积极为吸引人才、 激励人才提供制度支撑。3、 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策略。树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更求所

14、为、 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 采取聘用、 借用、 咨询、 讲课、 兼职、 合作交流、 人才租赁等灵活形式引进人才智力资源, 满足单位的人才需求。积极拓宽引才引智渠道, 鼓励以短期聘用、 技术指导等方式, 做到”引才”与”引智”紧密结合。( 二) 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不断提高人才素质。1、 建立人才教育培训考核和激励新机制, 激发广大人才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市、 县组织的各种对口培训, 同时联系外部培训机构, 提供优惠措施, 大力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分层次分类别确立人才教育培训重点, 保证培训资金、 培训力量向重点领域、 关键部位和紧缺人才培训倾斜。2、

15、构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搞好市、 县级培训, 抓好部门培训、 安全培训, 经常开展岗位技能和提升执行力培训, 支持个人提高, 实现重点培养、 专业培训、 岗位提高和自学成才”多轮驱动”。3、 充分发挥老领导、 技术骨干的传、 帮、 带作用。人才培养上, 高度重视老带青的帮带作用, 可经过一带一、 一带二、 签订师徒协议等方式逐步完善帮带机制, 做好人才衔接工作, 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接班人才。( 三) 人才激励: 以激发创造潜能为目的, 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1、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和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 逐步完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 设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

16、、 开发和使用专项基金。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 鼓励各种形式的人才开发项目。 2、 完善人才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设立优秀拔尖人才专项津贴和突出贡献人才奖,有计划地开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优秀基层管理人才、 优秀职工评比奖励活动, 对评比出的优秀人才颁发荣誉证书。 3、 提高薪酬、 福利和员工生活水平, 增强企业认同感。薪酬、 福利水平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绩效、 福利水平的适度增长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当薪酬、 福利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决定员工最后选择的往往是企业整体的环境, 即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 企业

17、发展的好坏、 薪酬福利措施运用的妥否, 直接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态度。( 四) 人才发展: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企业而言, 不可能为所有员工提供发展的岗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为每个员工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做到公开、 公平、 公正地让每个职工凭能力上岗, 不断改进和完善竞争上岗办法; 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 要打破工人、 干部的身份界限, 凭能力定职务, 做到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 采取老、 中、 青三结合的方式, 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晋、 降级制度, 在动态中优化人员配置, 最终达到以适合的人, 做恰当的事, 达到能力与岗位相匹配, 做到人尽

18、其才, 人事相宜, 不断深入完善人事制度,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2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经过人员配置分析、 人才测评工作等工作的开展, 对岗位责任、 岗位要求及现有人员知识、 能力结构做出准确定位, 依据测评结果, 制定分类分层次的考评机制, 探索制定出的人才考评标准: 建立以业绩为依据, 由品德、 知识、 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考评指标体系, 完善各类人才考评方法, 坚持”公开、 公平、 公正”的原则, 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确保人才考评的公开性、 透明性、 独立性、 公正性; 实行考核分数与绩效、 工资挂钩制度, 客观、 实际地展开考评结果, 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五) 人才退出: 完善人才退出机制1、 从企业退出: 正常退休、 离职。对于这部分的退出, 一方面要有一个平稳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而是在制度上要具有透明性, 人才本人从心理上需要有个准备过程, 另一方面企业在物质条件上要有一个储备, 特别是企业退休福利制度是物质条件的重要方面。2、 岗位退出。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 必然导致人员从岗位上的退出, 对于这方面要有透明的规章制度, 人员退出以后仍可享受企业发展给个人带来的实惠, 体现人才价值, 另一方面对在职员工也可起到激励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