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口湾水库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受港口湾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设计院于2000年12月编制完成。 一、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内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风力和冻融侵蚀面积较小,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有部分片蚀和沟蚀。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00200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属轻度。二、水土流失预测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和崩塌。港口湾水库建设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总面积为343.1百平方米。其中主体工程建设区66.2百平方米,道路交通恢复建设区90.9百平方米,直接移民区186百平方米;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为
2、159.02万立方米,其中主体工程区56.1万立方米,道路交通恢复区63.7万立方米,直接移民区39.18万立方米。由此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0122吨,其中主体工程区6581吨,占21.8%;道路交通恢复区8661吨,占28.8%;直接移民区14880吨,占49.4%。各预测分区水土流失因子综合贡献度分别为:道路(含施工道路)挖方段为5,填方段为3,半挖半填段为4;渣场和取土场为5;堆石料场为3;临时设施为3。三、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水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即主体工程建设区、道路交通恢复区及直接移民区,共计343.10百平方米。水库工程建设“点”多、“线”长
3、、“面”广,对新增水土流失的防治,以主体工程区、道路交通恢复区和直接移民区为重点,临时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在实施安排上,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根据不同施工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四、主体工程建设区防治措施主、副坝施工区:主坝区植草皮5000平方米,副坝区植草皮1120平方米。场内、外交通道路:采用路堑挡土墙、护坡,共长354.9米,临时道路长300米,用竹栏防护;公路排水沟段长5270米,用浆砌片石衬砌;施工公路边坡植草皮1.25万平方米。渣场防护:采用拦渣堤挡护,需块石、碎石4.84万立方米,大坝下游桥下渣场和储
4、家滩弃渣场没有对外交通公路,路两侧需植树9840株。料场防护:除水库蓄水后淹没的料场外,坝下2号料场需在坡脚修筑浆砌石档墙,高3米,长500米。绿化美化区:主坝区绿化美化面积6万平方米,需种马尼拉草21560平方米,小叶黄杨、香樟、银杏、红叶李、广玉兰、棕榈等3900株,铺碎石小道1500米。副坝区面积2700平方米,植马尼拉草950平方米,雪松50株。五、道路交通恢复区防治措施路基防护:S215线改线段,植臭椿3137株,植百喜草或狗牙根草皮5.01万平方米;青方公路,需行道树10127株,边坡植草皮7.9万平方米。渣场防护:渣场25处,其中S215线改建段12处(含临时堆渣场1处),青方公
5、路13处。为确保渣体稳定,施工中需严格控制堆渣程序,杜绝弃渣高陡边坡,渣场周围设截水沟排水,永久渣场均设干砌石档渣墙防护,有条件的渣场规划复耕,临时渣场采用铅丝笼进行临时防护,永久渣场经土地整治后,在顶部种植速生乔木,边坡种植灌木,马道植乔木防护林。共需马尾松33289株,紫穗槐2163株,侧柏428株。取土场防护:青方公路规划取土场6处,共取土11.1万立方米,需临时占地35698平方米,待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恢复为耕地和林地,回填困难的取土场,考虑发展水产养殖,共需植马尾松3340株,整地土方5008立方米,覆土3005立方米,表层土临时防护需块石50立方米,毛竹800根。临时建筑区
6、植杉树2825株,施工便道防护需毛竹5000根。六、直接移民区防护措施包括水库淹没区弃渣防治、移民安置区防治和专项设施迁建水土保持措施三部分,水库淹没区弃渣不需要植物措施,仅少部分临时利用废砖石修建档渣墙3.3公里和简易排水沟2.2公里。移民安置区的前期垃圾填入低洼地,后期垃圾作为配套设施中的填方,环境绿化、美化共需植草皮2.85万平方米,植水杉1920株,香樟1210株。专项设施迁建区植草3.54万平方米。七、实施安排实施进度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即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库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年10个月,据此确定水保方案的实施进度。八、投资概算港口湾水库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3543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65726万元,植物工程14798万元,临时工程10395万元,其它费用21478万元,基本预备费1274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02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