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5853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49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DB4201T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40P 28DB4201武汉市地方标准DB4201/T 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第 2 部分:隧道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aintenance for bridge and tunnel in WuhanPart2:Tunnel2019 -09 -12 发布2019 -10 -12 实施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01/T 581.22019目次前 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25 基本规定36 检测与评估67 土建结构的养护448 机电设施的养护499 其他工程设施的养护5410 安全

2、管理5611 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59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城市隧道土建结构的检查报表60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63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定及检查记录表70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定表72I DB4201/T 581.2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桥梁维修管理处、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营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长江隧道建设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3、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路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侍刚、吕宏奎、江淦、李鸥、何祖发、伍贤智、孙连峰、吕慧敏、崔清强、吴美艳、朱继祥、南京、杨捷、谢焕龙、张伟、李素兰、苏利、许标、柳胜、韩伟龙、谢佚、陈文林、李聪、凃峰、田路、邓妮芬、袁新昌、张少星、林燕华、熊鹰、赵青海、王国培、杨秋萍、刘尚茂、张文斌、孙诗和、李匡华、甘建春、陈卫民、吴启明、骆俊、李奕、贺小川、肖祥、黄煜诚、李朝晖、荆武、罗艳明、张守城。 III DB4201/T 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第 2 部分:隧道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武汉市桥隧养护技术的基本规定、检测

4、与评估、上部结构养护、下部结构的养护、抗震设施和减振设施、附属设施的养护、安全管理、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行政区域内已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一般城镇道路上车行隧道或人行地下通道的养护,不适用于轨道交通隧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交办公路函20171657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状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隧道 city t

5、unnel武汉市所辖各区、县所在地及建制镇城市规划范围内,城市地下的车行隧道和人行地下通道。 3.2隧道养护 tunnel maintenance为了保持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日常巡查、清洁维护、检查评定、经常、定期保养维修、专项维修工程等工作。 3.3养护等级 maintenance grade根据隧道规模、所处位置、重要性等因素,对城市隧道划分不同等级,实施差异化的养护标准和养护频率等。3.4土建结构 tunnel structure主要是指隧道的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物,包括洞口边仰坡、洞门、衬砌、路面、防排水设施、斜(竖)井、检修道及风道等结构物。 1 3

6、.5机电设施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quipments为隧道运行服务的相关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监控与通信设施、排水及空调系统等。3.6病害处治 disease treatment通过采取围岩或土体加固、结构补强、局部更换等措施对隧道土建结构的病害进行处理或加固,恢复其使用功能。3.7安全保护区域 protection region城市隧道垂直投影面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水域或陆域。3.8作业控制区 traffice control zone for maintenance work为隧道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左侧

7、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右侧过渡区和终止区等 6 个区域。3.9城市隧道安全监测系统 city tunne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由安装在一座隧道上的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管理等软硬件构成,对隧道的荷载与环境作用以及隧道结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收集、处理、分析,并对隧道结构正常使用水平与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和预警的系统。3.10城市隧道安全信息监控管理平台 city tunnel safety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以辖区范围内多座城市隧道为对象,应用先进传感、通讯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集环境

8、监测、隧道结构监测、视频图像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处理、隧道状态评估与预警及隧道养护管理等各功能子系统于一体的综合集群化监控管理平台。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I总体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Ei机电设施各项目的设备完好率,0100。JGCI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JDCI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JGCIi土建结构分项检查结果评分,值域为04。 JGCIij土建结构各分项检查段落检测状况值,值域为04,j为检查段落号,按实际分段数量取值。 2 DB4201/T 581.22019QTCI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wi各

9、分项权重。 WJD机电设施在总体中的权重。WJG土建结构在总体中的权重。WQT其他工程设施在总体中的权重。 5 基本规定5.1 养护类别和养护等级5.1.1 城市隧道的养护应包括以下工作: a) 土建结构检测评估:包括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应急检测和专项检测)、长期安全监测; b) 养护内容:包括隧道的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设施; c) 安全管理:包括隧道安全保护区域、灾害防治与突发事件处理、养护安全作业、交通控制等; d) 信息档案管理:包括隧道竣工资料、养护期间的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及隧道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等。 5.1.2 城市隧道应根据类别、等级和技术状况级别进行养护。 5.1.3

10、 城市隧道养护类别的划分根据城市隧道的长度、穿越地貌的不同以及在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城市隧道养护类别宜分为以下三类(见表1): 表1 城市隧道养护类别分级表养护类别 城市隧道分类 I 类养护 长度1 000 m 的隧道,或穿越长江、汉江的隧道。 类养护 500 m长度1 000 m 的隧道,或500 m 且穿越湖泊、河流的隧道。 类养护 长度500 m 隧道,以及其余地下通道 5.1.4 养护等级划分城市隧道的养护等级宜分为 I 等和等: a) 等养护的城市隧道应为类养护的城市隧道,和位于城市主干道、繁华地区、及游览地区的、类养护的城市隧道,应该重点养护; b) 等养护的城市隧道应为除等养护以外

11、的其他城市隧道,应按计划养护。 5.2 技术状况等级5.2.1 车行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应包括: a) 分部技术状况评定: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 b) 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5.2.2 人行地下通道技术状况评定应包括:主体构造物、出入口、道面、排水设施、附属设施。 5.2.3 车行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隧道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隧道各检测项目进行评定,然后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城市隧道的技术状况评定层次见图 1。 3 土建结构各分项技术状况土建结构技术状况机电设施各分项技术状况机电设施技术状况其他工程设

12、施各分项技术状况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城市隧道总体技术状况图 1 城市隧道的技术状况评定层次5.2.4 车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应采用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两者中最差的技术状况类别作为总体技术状况的类别。 5.2.5 城市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应分为五个等级:A 级、B 级、C 级、D 级和 E 级,评定等级描述及养护对策见表 2。 表2 城市隧道的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分级技术状况评定类别 评定类别描述 养护对策 土建结构 机电设施 A 级 完好状态。无异常情况,或异常情况轻微,对交通安全无影响 机电设施完好率高,运行正常 正常养护 B 级 轻微破损。存在轻微破损,现阶段趋于稳定,对交通安全不会有影响

13、 机电设施完好率较高,运行基本正常,部分易耗部件或损坏部件需要更换 应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监测或检 查,必要时实施保养维修;机电设施进行正常养护,应对关键设备及时修复 C 级 中等破损。存在破坏,发展缓慢, 可能会影响行人、行车安全 机电设施尚能运行,部分设备、部件和软件需要更换或改造 应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并对局部实施保养维修;机电设施需进行专项工程 D 级 严重破损。存在较严重破坏,发展较快,已影响行人、行车安全 机电设施完好率较低,相关设施需要全面改造 应尽快实施结构病害处治措施; 对机电设施应进行专项工程,并应及时实施交通管制 E 级 危险状态。存在严重破坏,发展迅速,已危及行

14、人、行车安全 应及时关闭隧道,实施病害处治, 特殊情况需进行局部重建或改建 5.2.6 城市隧道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如图 2 所示。 4 DB4201/T 581.22019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定 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定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隧道检查项目技术状况评定 隧道现场检查 准备检查评定表 内业档案资料准备 隧道检查评定计划 形成报告 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图 2 城市隧道的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图5.3 隧道养护管理的基本规定5.3.1 新建城市隧道正式接收养护时,应有完备的交接手续,隧道工程质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外观完好,竣工文件齐全,且应进行功能性检测,方可接管。如

15、果城市隧道在建设期同步建立了运营期土建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则该系统应进行调试,确认工作正常、性能良好,并按相关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5.3.2 建立、健全城市隧道的检查、评定和养护制度。根据养护类别和养护等级,对城市隧道按计划进行周期性检查,系统掌握其技术状况,根据其缺损状态、运营条件和相关环境的变化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 5.3.3 I 类城市隧道应根据每座隧道实际的地质条件、结构和设施状况、交通运行条件、病害程度及隧道类别等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手册或方案。 5.3.4 类、类城市隧道应建立针对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其他养护类别的城市隧道应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和安全监

16、控系统应统一接入辖区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信息监控管理平台。 5.3.5 建立城市隧道技术状况监测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实现隧道技术状况安全可控,进行预防性养护, 缺损病害及时发现维修,隐患及时排除,实施预防性决策。 5.3.6 城市隧道的检测评估应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并具有类似工程检测经验的检测单位承担,主要检测人员应具有 5 年以上隧道专业工程师资格。 5.3.7 城市隧道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程应由具有相应等级专业资质并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承担。 5 5.3.8 城市隧道的安全保护区域、养护作业安全、灾害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交通荷载控制等安全管理应符合本规程第 8 章的规定。 5.3.9

17、 隧道应安全、完好、整洁,隧道进口必须设置限速的交通标志,有限高要求的隧道应设置限高标志。 5.3.10 城市隧道的防水、排水、通风、照明、消防和防汛等设施,必须齐全有效。在城市隧道范围内增加静荷载(构筑物、风雨棚、广告牌、管线等)必须满足隧道安全技术要求。 5.3.11 隧道养护作业应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城市隧道养护维修应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谨慎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养护维修达到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5.3.12 在城市隧道和隧道安全保护区域内从事可能对隧道产生影响的行为,如开挖、钻孔、堆土等, 必须申报隧道管养单位批准后方可实

18、施。 6 检测与评估6.1 一般规定6.1.1 运营中的城市隧道应有计划地进行周期性检测评估,及时掌握隧道的基本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表3 城市隧道检测评估的层次划分6.1.3 城市隧道按各分部工程、不同检测评估层次的基本内容和最低频次应按表 4 的要求进行。人行地下通道的检查评估按照 6.6 节的相关规定执行。 6 6.1.2 城市隧道检测评估应根据各分部工程、以及其内容和评估要求的不同划分层次,检测评估的层次划分应按表 3 所示进行。人行地下通道的检查评估按照 6.6 节的相关规定执行。 分部工程 检测评估的分层 是否进行技术状况评定 养护 土建结构 经常性检查 否 制定养护维

19、修对策 定期检测 是 特殊检测 专项检测 根据需要 应急检测 根据需要 机电设施 日常巡查 否 制定养护维修对策 经常检修 否 定期检修 是 应急检修 根据需要 其他工程设施 日常巡查 否 制定养护维修对策 经常性检查 否 定期检测 是 专项检测 根据需要 应急检测 根据需要 DB4201/T 581.22019表4 城市隧道检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最低频次分部工程 检测评估层次 检测内容 最低频次 I 等养护 等养护 土建结 构 经常性检查 隧道洞口、衬砌、路面、交通安全土建结构外观状况一般性定性检查 1 次/日 1 次/3 日 定期检测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全面检测 1 次/年 土建结 构 特殊检

20、测 专项检测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应急检测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机电设施 日常巡查 目测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对机电设施外观、运行状态进行一般巡视检查 1 次/日 1 次/3 日 经常性检修 目测或使用简单工具,对设施仪表读数、运转状态或损坏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定性判断,对破损零部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1 次/月 1 次/季度 定期检修 通过检测仪器对机电设施运转状态和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标定和维修 1 次/年 应急检修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专项工程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其他工程设施 日常巡查 对其他工程设施外观和使用情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1 次/周 1 次/2 周 经常性检查 对其他工程设施外观

21、和使用状况进行一般定性检查 1 次/月 1 次/季度 定期检测 对其他工程设施外观和使用状况进行全面检测 1 次/年 专项检测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应急检测 规定内容 根据需要 6.1.4 城市隧道的检测评估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了解隧道背景资料,记录隧道当前状况;b) 了解运营环境的变化状况;c) 跟踪各分部工程的使用性能或功能的变异情况;d) 为隧道状态评估提供充足信息,对隧道技术状况进行评估;e) 给养护、管理、设计与建设等部门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养护维修建议。6.1.5 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和检修、定期检测和检修宜采用电子化记录方式,检测数据及时录入安全监测系统或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信

22、息监控管理平台。 6.1.6 城市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应根据检测结果按本规范 5.2.3 条划分完好状态等级。 6.2 土建结构检查评估一般规定6.2.1 经常性检查6.2.1.1 按照城市隧道养护等级,土建结构经常性检查频率应不低于表 4 规定的频率,且在雨季、冰冻季节或极端天气情况下,或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经常性检查频率。 6.2.1.2 经常性检查可采用人工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6.2.1.3 经常性检查中,发现路面有妨碍通行的障碍物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视情况予以清除或报告, 并做好记录。记录方式可以文字记录为主,并辅以照相或摄像手段。 6.2.1.4 应通过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

23、早期缺损、显著病害或其他异常情况,确定对策、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 a) 经常性检查宜采用人工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简单的检查工具进行。应当场填写“城市隧道经常性检查记录表”(附录 A 中 A.2),详实记述检查项目的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和程度以及养护工作量,对异常情况做出缺损状况判定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b) 经常性检查以定性判断为主,检查内容根据结构形式宜按 6.3 节、6.4 节、6.5 节的相关内容执行,判定标准宜按表 5 执行。经常性检查破损状况判定分三种情况:情况正常、一般异常、严重异常;表5 经常性检查判定标准项目名称 判定描述 一般异常 严重异常 洞口 存

24、在落石、积水、积雪隐患;洞口局部挂冰;构造物局部开裂、倾斜、沉陷,有妨碍交通的可能坡顶落石、积水漫流或积雪崩塌;洞口挂冰掉落路面;构造物因开裂、倾斜或沉陷而致剥落或失稳;边沟淤塞,已妨碍交通 洞门 侧墙出现起层、剥落;存在渗漏水或结冰,尚未妨碍交通 拱部及其附近部位出现剥落;存在喷水或挂冰等,已妨碍交通 衬砌、主体结构 衬砌起层,且侧壁出现剥落状况,尚未妨碍交通, 将来可能构成危险 衬砌起层,且拱部出现剥落状况,已妨碍交通 存在渗漏水,尚未妨碍交通 大面积渗漏水,已妨碍交通 存在结冰现象,尚未妨碍交通 拱部挂冰,形成冰柱,已妨碍交通 路面 存在落物、滞水、结冰、裂缝等,尚未妨碍交通拱部落物,存

25、在大面积路面滞水、结冰或裂缝,已妨碍 交通 检修道 栏杆变形、损坏;盖板缺 损;结构破损,尚未妨碍交通 栏杆局部毁坏或侵人建筑限界;道路结构破损,已妨碍交通 排水设施集 水 井 沉淀池 存在缺损、积水或结冰,尚未妨碍交通 沟管堵塞,积水漫流,结冰, 设施缺损严重,已妨碍交通 吊顶及各种预埋件 存在缺损、漏水,尚未妨碍交通 缺损严重,或从吊顶板漏水严重,已妨碍交通 内装饰 存在缺损,尚未妨碍交通 缺损严重,已妨碍交通 标志、 标线、轮廓标 存在脏污、部分缺失,可能会影响交通安全 基本缺失或严重缺失,影响行车安全 c) 当经常性检查中发现隧道存在一般异常情况时,应进行监视、观测或做进一步检查;当经

26、常性检查中发现隧道存在严重异常情况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治;当对其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不明时,尚应做定期检测或专项检测。6.2.2 定期检测6.2.2.1 定期检测的周期应根据隧道技术状况确定,宜 1 次/每年,最长不得超过 1 次/3 年。定期检测宜安排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新建隧道应在交付使用 1 年后进行首次定期检测。 6.2.2.2 应通过定期检测,系统掌握结构技术状况和功能状况,开展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为制订养护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定期检测需要配备必要的检查工具或设备,进行目测或量测检查。检查时,宜靠近结构,依次检查各个结构部位,注意发现异常情况和原有异常情况的发展

27、变化;对有异常情况的结构,应在其适当位置做出标记;此外,检查结果记录宜量化;b) 检查结果应当场填入“定期检测记录表”(附录 A 中 A.3),将检查数据及病害绘入“隧道展示图”(附录 A 中 A.4),发现评定状况值为 B 级以上的情况,应做影像记录,并详细、准确地记录缺损或病害状况,分析成因,对结构物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8 DB4201/T 581.22019c) 当定期检测中出现状况值为 C 级或 D 级的项目,且其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不明时,应做专项检测;d) 定期检测完成后,应编制土建结构定期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1) 检查记录表、隧道展示图及相关调查资料等;2) 对土建结构的技术状况

28、评定;3) 对土建结构的养护维修状况的评价及建议;4) 需要实施专项检测的建议;5) 需要采取处治措施的建议。e) 车行隧道的主体结构定期检测根据结构形式宜按 6.3 节、6.4 节、6.5 节的相关内容执行,标志、标线检查宜按表 6 执行。表6 标志、标线检查内容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技术要求 1 标志 限制速度标志 现场检查 隧道入口前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宜在入口前 100 m200 m处设置 2 隧道信息标志 1) 隧道入口前应设置隧道开车灯标志2) 长度大于 500 m 的隧道,应设置隧道信息标志3) 隧道信息标志可以和隧道开车灯标志合并设置3 隧道开车灯标志 4 禁止超车标志 隧

29、道内禁止超车时,隧道入口前宜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公路中心线和车道线为实线时可不设此标志 5 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应与禁止超车标志成对使用 6 紧急电话指示标志 1) 设有紧急电话设施的隧道应设置紧急电话指示标志2) 紧急电话指示标志应设置于紧急电话上方7 消防设备指示标志 1) 隧道内应设置消防设备指示标志2) 消防设备指示标志应设置于消防设备箱上方8 标志 人行横通道指示标志 现场检查 1) 设有人行横通道的公路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指示标志。2) 人行横通道指示标志应设置于人行横通道顶部9 车行横通道指示标志 1) 设有车行横通道的公路隧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指示标志 2) 车行横通

30、道指示标志应设置于车行横通道洞口右侧处, 底部与检修道顶面高差不小于 2.5 m10 疏散指示标志 1) 长度大于 500 m 的隧道内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2) 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于隧道两侧墙上,底部与检修道顶面高差应不大于 1.3 m,间距应不大于 50 m11 紧急停车带标志 1) 设有紧急停车带的公路隧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标志2) 紧急停车带标志应设置于紧急停车带入口前 5 m 左右, 底部与路面边缘高差不应小于 2.5 m12 紧急停车带位置提示标志 隧道内紧急停车带处应设置紧急停车带位置提示标志 13 线形诱导标 1) 设置线行诱导标时,应设于隧道侧壁,诱导标底部与路面边缘高差应为 1.

31、2 m1.5 m 2) 设置线形诱导标时,应保证驾驶人在曲线范围内能同时看到不少于 3 块线形诱导标 14 标线 车行道边缘线 现场检查 隧道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15 车行道分界线 1) 隧道入口前 150 m 范围应设置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宽与车行道分界线一致。隧道出口后 100 m 范围内应设置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2) 隧道内禁止超车时,车行道分界线应采用实线9 表 6 标志、标线检查内容(续)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技术要求 16 立面标记 1) 隧道入口洞门应设置立面标记2) 立面标记应从检修道顶面开始,涂至据路面 2.5 m 以上高度3) 立面标记为黄黑相间的倾斜线条

32、,倾角为 45,线宽为15 cm,线条向下倾斜的一侧朝向车行道17 导流线 隧道入口宽度窄于路基或桥梁时,隧道入口前不少于 50 m范围的右侧硬路肩内应设置导流线 18 标线 轮廓标 现场检查 1) 隧道侧壁应设置双向反光轮廓标,并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 2) 隧道内设有高出路面的检修道时,在检修道顶部靠近车行道方向的端部或检修道侧壁应设置轮廓标,设置高度保持一致 19 入口防护和过渡 隧道入口防护和过渡应满足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状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 6.2.3 专项检测6.2.3.1 城市隧道在下列情况应进行专项检测,对影响范围的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专

33、门检测、评估: b) 定期检测中技术状况被评定为 D 级或 E 级的隧道;c) 其他需要特殊情况需要对隧道土建结构进行针对性检测的情形。6.2.3.2 通过专项检测,完整掌握土建结构缺损或病害的详细资料,为其是否实施处治以及采取何种处治措施等提供技术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检查的项目、内容及其要求,应根据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或应急检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确定, 可按表 7 选择执行;表7 专项检测项目表10 a) 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和应急检测的结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查明缺损或病害的详细情况的隧道;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结构变形 道路线形、高程 道路中线位置、路面高度、缘石高度以及纵、横坡度

34、等测量 隧道横断面 隧道横断面测量 净空变化 隧道内壁间距测量(自身变化比较) 断面轮廓检查 裂缝 裂缝调查 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开展范围或程度等 裂缝检测 裂缝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速度;裂缝的方向及深度等 渗漏水 漏水调查 漏水的位置、水量、浑浊、冻结及原有防排水系统的状态等 漏水检测 水温, pH 值检查、电导度检测、水质化学分析 防排水系统 拥堵、破坏情况 材质 衬砌强度 强度简易测定,钻孔取芯,各种强度试验等 衬砌表面病害 起层、剥落、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 混凝土 碳化深度检测 采用酚猷液检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钢筋锈蚀检测 剔凿检测法、电化学测定法、综合分析判定法 DB4201/

35、T 581.22019表 7 专项检测项目表(续)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衬砌及围岩状况 无损检查 无损检测衬砌厚度、空洞、裂缝和渗漏水等,以及钢筋、钢拱架、衬砌配筋 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围岩状况、仰拱充填层密实程度及其下岩溶发育情况 钻孔检查 钻孔测定衬砌厚度等,内窥镜观测衬砌及围岩内部状况 荷载状况 衬砌应力及拱背压力 衬砌不同部位的应力及其变化、拱背压力的分布及其变化 水压力 地下水丰富的隧道检查衬砌背后水压力大小、分布及变化规律 b) 检查人员应对有关的技术资料、档案进行调查,并对隧道周围的地质及地表环境等展开实地调查;c) 对严重不良地质地段、重大结构病害或隐患处,宜开展运营期长期监测,对

36、其结构变形、受力和地下水状态等进行长期观测。监测频率宜取经常性检查的频率,当发现监测参数在快速发展变化时,观测频率应提高;d) 检查完成后,应编制专项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 检查的主要经过,包括检查的组织实施、时间和主要工作过程等;2) 所检查结构的技术状况,包括检查方法、试验与检测项目及内容、检测数据与结果分析以及缺损状态评价等;3) 对缺损或病害的成因、范围、程度等情况的分析,及其维修处治对策、技术以及所需工程量和费用等建议。6.2.4 应急检测6.2.4.1 城市隧道遭受下列情况应进行应急检测,对遭受影响的结构进行详细检查: a) 遭受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b) 遭受火灾等特殊灾

37、害;c) 受到车辆撞击,或交通事故导致结构受损;d) 其他危及运营安全的突发灾害或病害。6.2.4.2 通过应急检测,及时掌握结构受损情况,为采取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受异常事件影响的结构,决定采取的检查方法、工具和设备;b) 应急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原则上应与定期检测相同,但应针对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受异常事件影响的结构或结构部位做重点检查,以掌握其受损情况;c) 检查的评定标准,应与定期检测相同。当难以判明缺损的原因、程度等情况时,应做专项检测; d) 检查结果的记录,应与定期检测相同。检查完成后,应编制应急检测报告,总结检查内容和结果,评估异常事件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对

38、策措施。6.2.4.3 应急检测的主要内容宜按表 8 执行 表8 应急检测项目表检查情况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火灾 资料 火灾温度 火灾持续时间 洞内检查 裂缝、龟裂、爆裂、掉块、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火灾影响范围: 全检 混凝土碳化深度和损失厚度 火灾影响范围: 不少于 1 处5 m 11 表 8 应急检测项目表(续)检查情况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火灾 洞内检查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 范围和程度衬砌背后空洞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火灾影响范围: 不少于 1 个断面5 m 止水带破损程度 钢筋劣化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火灾影响范围: 全检 地震 资料调查 滑坡、垮垠等不良地质 节理

39、、断层等地层构造 烈度、震源、震级等地震信息 洞内 、外检查 边(仰)坡滑塌破坏 裂缝、 压溃、 错台、掉块等破损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水量、浑浊和冻结状况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存在病害的区段,不少于 1 个断面/10 m 衬砌背后空洞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 不少于 3 条测线 洪灾 资料调查 降水量 受灾历史 洞内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洪灾影响范围: 全检 渗漏水的位置、 湿渍面积、 pH 值、水量、浑浊和冻结状况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 范围和程度 洪灾影响范围: 不少于 1 个断面5 m 车辆撞击 、 交通事故 洞内

40、检查 擦痕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掉块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车辆撞击影响范围: 不少于1 个断面5 m 其他异常情况 洞内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异常情况影响范围: 全检 压溃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剥落剥离的位置、范围和深度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 pH 值、 水量、浑浊和冻结状况 隧道安全保护区内施工 资料调查 历史病害资料 运营期监测数据 保护区内施工及与隧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洞内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施工影响区段: 全检 压溃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剥落剥离的位置、范围和深度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 水量、浑浊和冻结状况

41、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施工影响区段: 不少于 1 个断面5 m 6.2.5安全监测12 DB4201/T 581.220196.2.5.1 为了降低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城市隧道应建立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监测隧道结构病害, 实现前瞻性管养,以提高隧道管理信息化水平、工作效率,实现预防性养护,保障隧道运营安全。 6.2.5.2 中等距离以上城市隧道,宜根据工程特点建立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短距离隧道宜仅实施视频监控。 6.2.5.3 逐步建立面向全市范围的城市桥梁隧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单座城市隧道的安全监测系统应当统一接入城市的桥梁隧道信息化管理平台,便于管理部门的统一监控、管理和决策。

42、6.2.5.4 结合城市隧道工程本身结构特点,以及隧道预警、评估和管养决策方面的要求,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及平台宜由下列六大子系统构成: 自动化监测子系统; 隧道巡检管养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安全监测子系统(完善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 结构安全评估与综合预警子系统;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 用户界面子系统。 6.2.5.5 隧道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宜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a) 遵循简洁、实用、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b) 立足实用性原则第一,兼顾考虑科学试验和设计验证等方面因素。c) 根据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及养护管理的需求进行监测点的布设。d) 监测与结构安全性密切相关内容,主要监测一些有代表性的结构、必须进行监测的重要结构以及日常养护无法检查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