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76248 上传时间:2024-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能力目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情感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1、想

2、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生自由读。3、指名读,正音。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交流。(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文,师巡视。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3、,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

4、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

5、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6)(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2、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3、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6、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

7、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3、指名读。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2、配乐齐诵诗文。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8、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样?5、自读,说诗意。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

9、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拓展课外知识三、课外练习: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1、指名背诵古诗;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3、齐背。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d y ji qn wng chng 独 异佳亲汪乘fng dng ch ln y t tn 逢登插伦欲 踏潭(1)拼读(2)开火车读(3)记第二排二类字2、归类学一学生字左右结构:独、佳、汪上下结构:异、亲独体结构:乘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重点)笔顺:乘佳4、理解字意:组词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佳:佳节、佳人、最佳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5、书写:(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乘字一共有10画异字上面要封口(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4)学生描红三、作业: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