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7407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野下共青团历史经验的再认知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信元第 33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Vol.33,No.4Jul.2023YOUTH DEVELOPMENT FORUM摘要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通过理论阐释、现实引导和组织吸纳等路径,引导青年将自我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独立富强相结合,使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且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探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人生观的建构,对新时代激励青年青春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

2、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 键 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青年;革命人生观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第三新文明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研究”(22CDJ009)作者简介 信元,博士,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的践踏和欺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社会的混乱投射到思想界则是各种思潮轮番登场。他们纷纷将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重要时期的青年人作为关注的焦点。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1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3、深知青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面对青年在人生观方面出现的困惑,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思潮的论战,通过理论指引、现实引导和组织吸纳等主要路径,引导青年将自我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独立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青年们不仅“报国有门”,而且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一、何以建构:建构青年革命人生观的缘起(一)转型时代的精神危机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于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一是新信仰体系尚未确立。218951920年前后大约二十五年的时间,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承

4、前启后的转型时代。3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解体,政治秩序逐渐动摇。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复辟不断、社会失序,时人甚至发出了“民不如清”的感叹。复杂的社会现状让青年们无法潜心问学。对此梁启超感慨道:“中国十几年来,时局太沉闷了,军阀们罪恶太贯盈了,人人都痛苦到极,厌倦到极,想一个新局面发生,以为无论如何总比旧日好,虽以年辈很老的人尚多半如此,何况青年们!”4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摧毁了传统的价值系统,而新的信仰体系尚未确立。1915年陈独秀-89青年发展论坛2023.4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5、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主张,正式请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猛烈地抨击孔子和传统道德。个体主义、共和主义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主义和大同理想。宏观上西方的民主国家冲破了儒家家国天下的群体理想,微观上个体自由严重挑战着恪守“三纲五常”的圣贤君子。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失调”使得一些青年人出现了认知失调和信仰空虚,人生观问题开始凸显。一方面,由于传统皇权的解体,传统的旧的体制、观念、道德规范等开始动摇和被破坏,另一方面,顽固守旧势力不断掀起尊孔复古和复辟的浪潮,试图对抗社会和思想领域内摧枯拉朽的新势力;一方面,“德先生”和“赛先生”一呼百应,追求个体自由、独立和平等,建

6、设独立富强的现代国家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如何实现个体理想和社会理想?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与大我主义等相持不下,形形色色社会理想主张引发的热烈讨论与争辩等“乱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的精神危机。对于青年而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何在?如何作出选择?迷茫之外,别无他途。转型时期的精神危机投射到个体身上,成为“问题化”的人生状态。茅盾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指出:“五四点醒了青年去思考人生是什么,却未曾给出答案,五四一再说文学应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却未曾说明人生为何。”5吴康形容一些青年是:“一生的生活,都归于莫名其妙。”6柔石认为自己的过去是白过了,不知道未来何所在,“人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7、一个人,就是所谓人的一个人,究竟是一件什么东西呢”?“宇宙啊!为什么有一个人的大谜呵”?7罗家伦将这一问题视为是人生观将改未改的“徊旋时代”里不可免除的现象。钱穆认为“旧的信仰和习惯,尽量破弃,新的方面的建立还遥遥无期”8,因此对“要怎么生活”这一简单的问题产生了困惑。总之,时人普遍认为青年们“没有适当的人来作指导”,于是“主观上自然会受悲观怀疑思想的暗示,心境深处起了人生价值上的根本疑问”9。精神危机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继而迷茫、失落和困顿成为当时青年人普遍的心理状态。(二)“人生观”论战青年的人生信仰危机引发了先进分子们的关注,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纷纷开出了自己的“处方”。无政府主义

8、者希冀用教育的方式解决青年的思想和现实困境。如“工读主义”认为,“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工读互助,是人的生活;工读互助团,是做人的团体”“一面劳力,一面劳心;终身工作,终身读书”。10在工读主义的影响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纷纷成立了工读互助团,吸引了大批青年加入其中。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通过思想文化上的革新来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如胡适指出:“一切政治上鼓吹和设施、制度上的评判和革新,都应该有成年人去料理;未成年的一班人(学生时代的男女),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利”。“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11然而随着工读互助团的大量解体以及改良主义的失败,青年

9、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才能有助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学界的一场大论战科玄论战。首先挑起论战的是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玄学派认为,青年应该树立以玄学为基础的人生观。原因如下:首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自由意志产物,自由意志具有主观性、直觉性、综合性、单一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生观不能被科学所支配。其次,“科学及其结果物质文明不但是已成大疑问的东西,并且是在欧洲已被厌恶的东西”12,青年应该引以为戒。张君劢认为“物质有限,人欲无穷。”13青年学生如果用科学的因果律来解释人-90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生观,就会陷入因果网的圈套而失去了自由性。最后,他认为最好的

10、人生观应该是提倡内心的修养,遵从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只有通过“内生活修养之说”,才能回到“均而安”的社会,才能摆脱“阶级战争”和“社会革命”的痛苦,破除“种族(民族)之分立”,实现“德化之大同”。与玄学派针锋相对的科学派则认为青年应该树立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首先,科学方法适用于人生观问题,科学借助于物质世界,不仅可以间接地影响或改变人生观,而且可以直接造就人生观。其次,宇宙万物都离不开因果律和齐一律的控制和支配,心理现象也不例外。一切心理现象(包括感情、意志、思想等)都是物质现象,纯粹的思想也不过是隐微的语言器官的变动,也同别的物质现象一样受因果律的支配。最后,科学与道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11、科学可以通过物质间接作用于人的道德,人们通过习得自然社会的定理,就可以规范自己的德行。其中,科学精神实证精神和怀疑批判精神是发展科学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工具。“存疑主义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奋斗的,不是旁观的。要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 用比喻和猜想同我来说是没有用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论断,什么主义,第一句话是:拿证据来!”14总之,科学派认为最好的人生观应该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树立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可以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可以陶冶个人的道德情操。虽然科玄两派都陈述了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的意见,但是对于青年而言这些意见无非是纸上谈兵。无论是树立传统的儒学人生观还是确

12、立科学的人生观,大多数学者将青年人生观问题的解决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宣传层面,与青年的实际相去甚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的思想混乱。鲁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1923年他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鲜明地指出:“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15。鲁迅先生认为对于尚未实现经济独立的“娜拉”们,思想上的觉醒和真正脱离传统的束缚是相互冲突的。不解决青年“经济”上的问题,任何“人生观”的确立都无意义,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让青年真正独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二、如何建构:建构青年革命人生观的主要路径对于这一困境,早期中国

13、共产党人开出了自己的“处方”,不仅解决了青年的人生观问题,又为“出走后的娜拉们”指明了出路;不仅在理论上回答了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且指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自己的人生观。(一)理论阐释:用唯物史观阐释人生观要解决青年的人生观问题,首先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相较于传统的唯心史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是一种历史观更是一种人生观。陈独秀明确指出:“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16“唯物的历史观是我们的根本思想,名为历史观,其实不限于历史,并应用于人生观及社会观。”17瞿秋白认为只有唯物史观承认社会学现象的因果律,承

14、认意志自由,是科学的因果律,“科学的因果律不但足以解释人生观,而且足以变更人生观”,“时代的人生观随着经济动向而变”。18李大钊进一步论述了历史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19自古以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都是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他们的目的是把个人的道德,全都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使得人们认定自己的苦难境遇都-91青年发展论坛2023.4是天命造成的,“都是超越自己所能辖治的范围以外的势力所左右的”,在这种历史观的统治下,人们不但要服从还要祈祷。但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明确指出,人类的生长和活动,只能在人民本身的性质中去寻找,决不在他们以外

15、的什么势力。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相比,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方法:唯心史观“寻社会情状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以外,把人当作一只无帆、无楫、无罗盘针的弃舟,漂流于茫茫无涯的荒海中”,而唯物史观则“于人类本身的性质内求达到较善的社会情状的推进力与指导力”;唯心史观“给人以怯懦无能的人生观”,唯物主义“则给人以奋发有为的人生观”。他进一步强调唯物史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指出“他给了我们一种新的人生历史观”“我们的新时代,全靠我们自己努力去创造,有了这种新的历史观,便可以得到一种新的人生观”。20新的历史观改变了过去悲观、认命、消极的人生观,给了我们积极的勇气和乐观迈进的人生观。总之,李大钊认为,青年只

16、有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历史中发现了我们的世界,发现了我们自己,使我们自觉我们自己的权威”21。早期共产党人在引导青年确立革命人生观时,将人生观与历史观相结合,帮助青年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使命,彻底解决了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迷茫。(二)现实引导:通过疏解成长烦恼引导青年树立革命人生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阐释唯物史观与人生观之间密切关系的同时,还通过中国青年等杂志积极解答青年在婚恋、就业和求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挫折,引导青年群体参加社会改造运动,形成革命的人生观。读书、求学和未来出路问题是当时青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这些问题

17、与社会改造的革命事业相提并论,引导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对于当时青年面临的读书求学压力,一名青年写信中国青年咨询恽代英“甚么地方有较好的学校呢”?恽代英指出,在帝国主义即军阀的盘剥之下,中国不可能有像样的学校,“除了根本改造这个社会,甚么人可供给较好的学校给这般青年”?“青年要有较好的学校么?不是今天从此校跳到彼校,明天从彼校跳到此校,所能达到目的的;最要是自己能够到群众中宣传,而且尽力促进革命,以根本改造这种社会,只有在较好的社会中间才会有较好的学校”。22对于青年面临婚恋难题,马克思主义者也将婚恋与经济的压迫和支配,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结合起来,给青年们指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的

18、解决方法。如1924年一位名叫燕日章的女子写给萧楚女的信,提到她因为家庭和婚姻的累赘,十分痛苦,纠结于是否应该从中脱离出来。萧楚女回答说,能脱去家庭和婚姻的束缚最好,但是即使不能脱离,也还是可以为社会做事,“你若真要开放你的胸襟与眼界,与其在那些散乱浪漫的中国子书中去埋头,则不若去读进化论与唯物史观的社会学你可把研究社会学与这一要求合在一起,同时去做”。23同时,恽代英也指出“最好是努力于青年之联合,使青年成为革命运动中之主力军,使革命政府不得不拥护青年利益,那时父母亲不敢以无理的压制加于我们身上。”24他进一步指出,青年人要恋爱,要保持爱情的纯洁性,必须“先把压迫中国人的人打倒,再把一切压迫

19、人的人打倒。”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没有任何人能够压迫中国人”之时,“青年男女”才可以尽管去做他们甜蜜的美梦。“我不反对青年的恋爱,但是现在还是不要轻易陷于恋爱的漩涡中间才好。卫青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啊!我们要先灭压迫我们的匈奴才说得上恋爱啊”25。此外,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青年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还要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92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社会科学,“如果我们有若干社会科学的知识,我们为改造社会,自然会分途前进,促进革命事业的成功,我们怎应当忘了对社会运动所负的使命”?“所以无论在理论上,无论在实际运动上,做医生的,做工程师的,做

20、新闻记者的,当教员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甚至于商人一切非专攻社会科学者,都应当同时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中国青年,有某君提倡无论何人,每日至少应有一个小时研究社会科学,这个方法,也很值得大家实行的”。26多研究“记述时事或社会状况的杂志报章”“记载各国革命或阶级斗争的历史或书报”“经济原理与经济史观的书籍”“心理与群众心理的书籍”“国内与国际重要的立法与行政”“各种社会主义家的理论与进行计划”。27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现状,推倒一切掠夺阶级,建造一个自由幸福的社会。(三)组织吸纳:为青年提供组织归属经过早期共产党人的引导,部分青年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彻底改造不平等的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困

21、境,“青年人总是有理想的,我们不愿在内忧外患的国度里,做任人宰割的牛马,做一个仅仅为了谋生而活着的人,而想寻找我们理想中的最好的出路”28。问题在于,“怎样革命才可实现呢”?“救国救民的出路在哪里呢”?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青年个体力量总是有限的,他们逐渐认识到“我们必须加入有组织的政党,以一定的政策,一定的方法,群策群力,同去干国事才可”29。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不仅为青年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蓝图与道路,而且提供了组织依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党在成立之初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将青年运动列为重要工作之一。如1921年,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将研究在各地建立

22、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吸收优秀青年入团列为重点内容之一。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青年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青年运动为本党重要工作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应以组织及教育青年工人为其重要工作,在出版物上应注意于一般青年实际生活状况及其要求”。30不仅如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之时,已开始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派出俞秀松、施存统等于1920年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党的组织于1920年11月举办青年团成立大会;张太雷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董必武、陈潭秋等创建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毛泽东等创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5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

23、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加强在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到共产主义革命中来是青年团的重要任务之一。1922年团一大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明确指出“青年团成立的目的,一是改善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二是培养青年的革命精神。”311925年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指出,让“青年学生们明白我们所主张的革命主义是什么”32是对青年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主题。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对于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强调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共产主义的宣传与共产党的意识和政策的影响到广大的革命青年群众中去”,并引导青年们“参加共产党所领导的各种斗争”。33在党

24、的直接领导下,在团组织的引导下,大量青年加入团组织之中。仅1921年至1922年,全国就恢复和建立18处地方团组织,团员人数达5000多人。在党、团组织的影响下,青年逐渐向马克思主义靠拢。黄日葵观察到“学生方面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倾向是代表哲学文学一方面,另一种倾向是代表政治社会的问题方面。前者是新潮杂志社,后者是国民杂志社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倾向越发分明了,他们显然是社会主义、尤其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仰慕者了。”34加入党、团组织后的青年,一方面在心理上有了依-93青年发展论坛2023.4靠,如徐海东指出,加入党组织后“思想上觉得有了依靠,像在黑暗里看见了一丝光明”35。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党、团领

25、导的工人运动,在实际行动中更加坚定了其革命信念。“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从理论上接受共产主义,固然十分重要,但要真正觉悟,并决心为这一事业而奋斗,则必须有比理论更为重要的直接影响他的客观实际。”36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在五卅运动中,全国约有200余位共青团员被帝国主义或军阀杀害。对此李一氓回忆到“五卅运动,就它的规模和性质而论,则一般地促进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觉醒,但更多的是促进了中国青年的阶级觉醒。”37三、建构价值:建构青年人生观的成效与影响(一)巩固和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青年是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指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

26、”38,“没有他们,革命的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39。通过引导青年形成革命的人生观,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拯救中国。青年更是党连接劳苦大众的重要桥梁。党的一大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此,青年成了党“到民间去”动员民众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动员民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工作的重要方针之一。1925年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学生运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怎样使学生能与工人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宣传和帮助他们组织”40。1926年对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指导和

27、发展学生运动,以帮助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927年党的五大再次强调“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条运河,党须经过这条运河,而影响到广大的劳苦青年群众。”41“与群众相结合”进一步保证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如毛泽东指出中国青年虽然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但是他们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中国革命的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42(二)青年在党、团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报国有门”在党、团组织的影响下,青年们开始“报国有门”。方志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认识到“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纲领和最高尚的

28、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43陈云后来在自传中谈及入党经过时写道:“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这个人生观的改革,对我以后有极大的帮助。”44黄克诚阅读向导 新青年回忆到:“我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并加入了党的组织,兴奋的心情使我好像换了一个人”“我再不是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而是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为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去斗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45聂荣臻回忆到:“我加入了旅欧少年共产党。这标志着我的世界观的转变,开始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46陈毅在留法

29、归国后面对“家庭无地位,个人无职业,又目睹了军阀内部的腐朽,知道在这个社会里没什么出路”的“苦恼心情”后,加入了青年团,随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不革命就没有出路”“党内比党外好,同志们可以互相帮助,革命一定走向胜利”47。薄一波指出五卅运动中共产党员顾正红的英勇表现“使我们这些爱国的青年学生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48。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引导下,大批优秀的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了革命人生观,开始将-94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建构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独立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三)中国青年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随着大批优秀青年的加入,他们日益成为中

30、国革命的先锋力量。恽代英曾指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一定是青年。”49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纪念会上,毛泽东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人都承认的。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50在此后的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再次肯定了中国青年的先锋力量,他指出:“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是真正的模范青年,因为他们反对卖国政府,在五四运动中流了血,参加了那样的斗争。这些青年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进行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中国青年在革命中冲锋在前,英勇斗

31、争,他们是党的重要方面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相当的大,死了的不算,就目前就有几百万。这支几百万人的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51。这支方面军在中国革命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以2009年中央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例,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中不满45岁的牺牲人数为98人,不满35岁的牺牲人数为59人,分别占比为98%和59%。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中国青年在革命中不畏强敌、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早期中国

32、共产党人对青年人生观的引导和构建对于我们今天引导和教育青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使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补足精神之“钙”,要做青年的引路人,积极引导青年将自我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强国之路紧密联系起来,勇于肩负时代责任,勇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01).2 高兆明

33、.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1):104.3 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J.二十一世纪,1999(52):29.4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25.5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404.6 吴康.从思想改造到社会改造J.新潮,1921(1):30-57.7 赵弟江,姚锡佩.柔石日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8:11,62,63,71.8 史学论丛:第1册M.北京:北京大学潜社,1934:1-3.9 陈独秀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38-539.10 张允侯,等.五四

34、时期的社团(二)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79:424.11 胡适文集:第11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4-46.12 胡适.丁文江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63-64.131617 张君劢,丁文江.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225,7,29.14 欧阳哲生.丁文江文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53.15 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4:81.18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94.-95青年发展论坛2023.4192021 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5、2006:252,167,445.22 代英.甚么地方有较好的学校呢?J.中国青年(上海1923),1925(103):79-87.23 燕日章,楚女.脱离家庭及拒婚问题J.中国青年(上海1923),1924(33):11-13.24 婚约解除之困难J.中国青年(上海1923),1925(72):343-344.25 恽代英.青年的恋爱问题J.学生杂志,1924(1):63-67.26 徐文台.社会科学与择业问题J.中国青年(上海1923),1923(11):10-11.27 代英.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J.中国青年(上海1923),1923(1):9-15.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传M

3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0-31.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9-10.3031404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53,26.3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2.3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9.34 黄日葵.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演进中的北大J.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刊,1923:48-58.35 徐海东.生平自述M.北京

37、: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2:13.3637 李一氓.模糊的荧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5,47.38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9.39 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5.42505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5.43 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2-24.4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6.45 黄克诚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46 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27.47 聂元素,陈昊苏,周祖羲,等.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37,40.48 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38.49 朱迎,胡献忠.大革命时期的共青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104.责任编辑:王倩-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