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论哪一种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一、鼓励使学生敢于质疑。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经常压抑儿童好问的天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疑”的时间和空间
2、,致使学生不敢大胆向教师质疑,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挨老师批评、指责,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不成问题而遭同学的取笑,即对质疑有心理负担。怎样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敢于质疑呢?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当他们和教师感情融洽时,觉得你什么都好,也爱上你的课。相反,你教的再好,他也不愿意听。因此,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分好差,除了更多的言语表扬,甚至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怀的注视、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肯定的手势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舞。比如,我平时下课后,看见学生在玩一些比较好玩的游戏时,我也会加入他们的队伍,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
3、,而是活在他们的身边,跟他们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大朋友。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他们积极争取提问题时,教师则要尽可能优先让他们发言,即使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或价值不大,也要以真挚的情感予以热情的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决不讲:“XX同学今天也学会提问题了。”“想不到XX同学今天有进步了”等这类明褒暗贬的话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进取心。建立教学过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就会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负担,使他们敢于质疑。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要改变教师满堂灌、满堂问、唱“独角戏”或几个“能说”的学生占据“舞台”的传统弊端,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当“演员
4、”,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二、激发使学生乐于质疑。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比如,我在语文识字教学的时候,有时候我因为不小心把某个字写错了,仔细的学生就会发现并且提出老师的错误,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不能像以前的老先生一样怒斥学生,而是借此机会大大的去表扬这位敢于提出的学生,我对他说:“你真棒,你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能够一下子就发现老师的错误,你真是太厉害了,不知道你的火眼金睛还能不能发挥它
5、的作用呢?”这样,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之下,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从而进一步推进下一轮知识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乐于质疑,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态度和问题情境。三、引导使学生学会质疑。 “授之以鱼,只供一食之需”而“教之以渔,则终生受用”。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也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质疑则是发现真理的金钥匙。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而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许多疑问,并且刚开始疑问比较模糊,似懂非懂,根本提不出问题来。这时,老师就必须花力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看课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质疑,从而主动质疑。“学贵知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深入探究,才能形成探究的目标,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敢质疑、乐质疑、会质疑、善质疑,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学生的质疑能力才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