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育与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636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与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育与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育与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 艺术 Culture and Ar 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木刻是脱胎于中国雕版印刷技术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唐代佛刻造像、明清戏曲插图,以及数百年来民间年画中的祈福求财等,均可见木刻的多种视觉形态及文化含义,梳理它的视觉变迁过程,呈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木刻逐渐丧失了它本身作为图像传播技术的价值,濒临消亡。而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在民族救亡的大环境中,木刻被鲁迅先生所注意,并大力推广,在成长中逐渐构建了它新的社会使命和文化意义,木刻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获得了新生,由传统木刻转向了现代木刻,成为一种独立的现代艺术形式,这一

2、形式却与木刻千年“体面的历史”“不相干”,在文化和审美、社会使命上绝然不同,它的新生和发展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了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谱写了民族救亡的华夏壮歌,颂歌了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诗篇,叙写了改革开放的励志篇章。现代木刻版画教学的发端,学术届公认的是1931年鲁迅在上海积极倡导举办的“木刻讲习班”,鲁迅邀请在上海度假的日本小学美术教师内山嘉吉,为来自“一八艺社”等美术组织的13位学员进行木刻技法讲授,鲁迅亲自担任翻译。历时6天的教学,点燃了现代木刻版画艺术的星星之火,之后在鲁迅先生的大力帮助、推广、指导下迅速发展,为社会而艺术,成为革命美术的主力军。也有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的现代木刻教

3、学最早是李叔同所涉及,但目前尚无直接证物,亦无社会影响,且不明教学目的,在此尚不做讨论。现代木刻版画教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则是延安鲁艺时期。1938年前后,上海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主力成员纷纷来到延安,为鲁艺的版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延安革命发展之需和落后的宣传条件为木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鲁艺的版画教学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素描造型基础、重视大众审美基础、重视深入群众,在一半课堂、一半田野中快速成长,探索了独特的延安版画教学模式,也沉淀出了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大众化的审美意趣,黄宗贤提出延安美术的大众化消解了学院派和现代派之争,实质上是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木刻创作和美学范式。新中国成立后

4、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收稿日期:2023-03-24作者简介:肖十川(1985-),男,山西长治人,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版画理论与创作。项目来源:湘南学院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美育助推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以木刻版画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10);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理念下乡村振兴美术类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立项编号:HNJG-2021-0198)的研究成果。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中国17年主题性版画的叙事伦理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21YJC760061)。美育与

5、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肖十川(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99)摘要:木刻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现代版画的文化基石,发端于1930年代的现代木刻,谱写了民族救亡的华夏壮歌,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诗篇,叙写了改革开放的励志篇章,这些是现代木刻版画课程思政教学的独特优势资源,也是版画艺术创新的历史动力。文章从版画教育和版画艺术创新的历史视野,提出现代木刻教学和艺术创新需要处理好:历史资源与现实主题的关系、历史艺术形式与当下艺术媒介的关系、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关键词:木刻版画;课程思政;红色美育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97(2023)02-

6、0033-0433文化 艺术C ulture and Ar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版画系,木刻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设立,李桦、古元、王琦、黄永玉等一批战斗木刻版画家成为新中国高校的首批木刻版画教师,在教学上基本延续延安鲁艺的现实主义美术教学模式,之后在60年代初开始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木刻本体语言的教学得到极大发展,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木刻版画教学的美术学院体系。需要说明的是新中国初期,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也相继设立了版画系,开展现代木刻教学,教学方法和模式与中央美术学院基本一致。如今,木刻版画教学已在各个高校比较普遍,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木刻有着更

7、深厚的文化力量和更丰富的思政资源。木刻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现代木刻教学的文化基石,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哲学思辨等,均是现代木刻教学源源不断的文化营养。1930年代新生于民族救亡之需的现代木刻,本身即为革命而生,为民族而刻,它的发展过程有太多感人故事可以成为当下版画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思政资源。1930年代中后期一批有志木刻青年,也是我国第一批现代木刻艺术家,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木刻刀奔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自己动手修房、种粮,一边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一边刻木刻,并参加各种劳动,他们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铸就了中国现代木刻艺术的高峰

8、。他们创作的木刻,时刻思考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研究当地的文化,考虑大众审美。古元先生深入碾庄,去体验群众的生活,同农村百姓吃一锅饭、睡一间屋、耕一块田,同广大百姓打成一片,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碾庄村民,从而创作出了冬学 哥哥的假期等一批深入人心的木刻作品,之后也深入影响了从“黑古元”到“白古元”的审美转变,成为延安美术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胡一川为了更好地发挥木刻的抗战作用,同彦涵、王式廓等人组成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晋东南敌后,在抗战前线、在同敌人的正面战斗中开展木刻活动,进行抗战宣传,为了更好地能够被广大群众所看得懂,为群众所喜欢,他们假扮观众混入人群中侧面倾听群众意见,同时深入调研民族形式语

9、言,通过借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水印套色方式,实现了木刻从没人看、看不懂,到群众自掏腰包买回去观看、张贴的重要转变,达到了抗战广泛宣传的效果,也为延安木刻版画民族化的转变提供了实践样板。彦涵先生正是身临抗战前线的战斗经验,能够让他创作出诸如当敌人搜山时 狼牙山五壮士 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等,激动人心的战斗题材作品。王式廓先生正是全心深入群众的工作经验,才能够创作出改造二流子等深入民心的作品,铸就了现代水印木刻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环境的转变,木刻创作一度沉寂,木刻版画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思考版画在新社会环境的作为问题,由此也可见老一辈版画家强烈的、主动的社会责任意识,正是主动的担当和

10、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家很快转变创作题材,投入对和平、社会生产、人民美好生活等内容的创作,木刻和木刻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木刻发展的这些令人激动的故事,正是老一辈版画家社会责任的典型体现,他们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为社会而艺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内容给当下青年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也是当下高校进行木刻版画课程思政教学的最优秀案例。木刻版画课程思政教学和艺术创新虽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优势,但教学中仍然需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认真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探索教学方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需要教师具体厘清以下三方面的关系:其一,厘清历史资源与现实主题的关系。现代木刻发展九十余年以

11、来,木刻作者时刻都在表现着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时代的社会问题,具体而言是木刻家在不同时间,思考着“艺术-社会”的实践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今日的教学案例,不仅为当下木刻版画教学提供了老一辈版画艺术家进行艺术奋斗的优秀品质,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具体方法。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诉求和具体的时代命题,木刻教学需要处理好如何把历史资源转化为对当今时代主题的观照,转化为今日进行艺术创作的内生动力,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版画家的优秀品质为当下社会而艺术,为时代而刻像。其二,厘清历史艺术形式与当下艺术媒介的关系。1930年代木刻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艺术形式由传统线刻图形转向了明暗造像,由东方美学转向了西式审

12、美,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向,由此开启了现代木刻版画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开启了全新艺术形34文化 艺术 Culture and Ar 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式的探索之路。老一辈木刻家从模仿德国、苏联木刻开始,最初用西方的视觉形式呈现中国的艺术主题,在鲁迅的指导下,不停地进行民族化的艺术形式的探索,尤其是很多青年木刻家到达延安之后,木刻民族化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探索,至抗战末期已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美学意蕴、中国气派的木刻表现形式;建国后,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的极大发展,亦是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主题内容的形式语言探索,这些探索是主题表现的需要,也是艺术审美的需要。每个时代都有不同

13、的社会主题,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支撑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在当下木刻教学中具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探索。如今,版画的艺术媒介更加多样,木刻的手段、技术更加丰富,这需要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去思考历史艺术形式与当下艺术媒介的关系。从历史的艺术形式探索中汲取经验,思考对今天艺术媒介的处理方式,以期形成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美学表达。木刻教学能够做好这一点,不仅仅是艺术本体的教育,更是对青年学生敢于奋斗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的教育。其三,厘清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木刻虽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现代木刻

14、艺术创作的发端却是在学习西方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学习西方艺术已是我们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推介西方艺术、阐述西方艺术观念中,保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用辩证的眼光去学习西方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要引导青年学生在创作中客观地看待西方艺术观念问题,西方艺术观念是基于西方政治基础和西方文化基础的呈现,教学中需要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去学习,取其创作方法和思维等,切不可陷入其观念表象之中,否则会失去艺术个性、失去艺术文化的主阵地。1930年代老一辈版画家在学习西方木刻过程中,鲁迅先生与作者的通信中多次进行教诲,要立足中国的现实和文化进行创作,要有中国民族特色。他们在关注中国的

15、社会政治环境中,在思考中国大众文化中,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而使得现代木刻在短短数年内的发展遍及全国。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木刻青年根据中国抗战的需要,立于大众文化、民族文化的立场,而思考艺术创作,使木刻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就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木刻艺术,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璀璨的艺术成就。而新中国初期,中央美术学院黄永玉到荣宝斋学习水印木刻、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团队考察画像石、画像砖等中国传统艺术,都为木刻创作和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坚实的中国文化力量。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5美术”时期,西方艺术观念对中国艺术创作和教学影响巨大,引入了新的艺术创作理念,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但部分艺术家和

16、高校的艺术教学失去了中国的文化立场,而陷入西方艺术的漩涡,这对当下木刻教学是一种警示。今天的木刻教学,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西方艺术观念,在加强开放交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立于中国文化立场进行辩证学习,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转变为木刻发展的内生动力,把西方艺术观念真正转化为促进木刻多样发展的外部力量,成就中国气派的木刻版画艺术和中国特色的木刻教学方法体系。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于单门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各不相同,每门课程都可以有出色的思政教育,从而助推高质量的教学产出;课程思政教育又可以是多种途径、多元场域来综合进行的,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之效

17、。于现代木刻版画教学而言,需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材料属性、刻制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性、逻辑性、复制性强等特点,开展多元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如:结合其材料属性,可通过讲解延安时期老一辈版画家如何克服材料的困难,自己动手打造、磨制木刻刀,寻找可以刻制的木板材料,把木刻作品印制在各种纸张上,克服材料困难的同时,也对艺术本体的效果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启发学生进行木刻材料的探索,寻求表现的更多可能性;结合复数性的特点,发挥版画的传播效应,可以以胡一川在敌占区克服重重困难进行革命宣传为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用街头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以此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版画在今天如何发挥其复数性的特

18、点,创新其在新时代的复数意义、社会意义;亦可以1930年代的各种版画展览为例,讲解老一辈版画家冒着被逮捕、甚至生命危险举办木刻展览,以此为苦难的民众所呐喊、批判35文化 艺术C ulture and Ar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社会的黑暗和外国侵略者,他们为社会而艺术、为民族而艺术、为人民大众而艺术的精神品质,是当今木刻版画教学中最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以此引导学生的担当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当然,在数字媒体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展多中途径、多元方式的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木刻版画教学也不例外,需要充分运用线上多媒体资源,线下社会实体案例,充分发挥课堂

19、的主体作用、课后多元训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从时间、空间上实现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汇于每一门课程当中,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独特的思政资源,把思政资源真正转化为课程学习的助推剂、人才培养的润滑剂。切不可把无关的思政内容强加于课堂,硬生生的植入课程,开展“两张皮”的教育,这样则会适得其反。现代木刻版画发展九十多年以来,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力量,也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资源,这需要教师熟读版画发展历史、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要,明晰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厘清历史史实与

20、现实诉求、西方艺术与东方审美之间的关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开展木刻版画教学。参考文献:1鲁迅.木刻纪程M.铁木艺术社,1934.2黄宗贤.美术与社会:主体的变奏与建构“延安美术”之再认识J.美术,2021(07).责任编辑:李晓虎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in Modern Wood Engraving TeachingXIAO Shi-chuan(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99,China)Abstract:The thousand-y

21、ear development of wood engraving is the cultural cornerstone of the modern wood engraving,which originated in the 1930s,composed the Chinese heroic song of national salvation,wrote the beautiful po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and drew an inspirational chapte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se a

22、re the unique advantag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modern wood engraving course,and also the historical driving force of woodengraving art innovation.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wood engraving education and printmaking art innovation,thepaper points out that modern woo

23、d engraving teaching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need to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relationships:between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realistic themes,historical art forms and contemporary art media,and western artconcepts and Chinese culture.Keywords:wood engrav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red”aesthetic education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