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552849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邵期友李论 山西XX县区昌恒煤焦有限公司 【摘要】 当前社会,人们心理普遍浮躁,道德修养需整体提升,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员工,劳动强度大,平日很难静心修身,有些自以为是,有些苦于无法,总之,都为不思进取找合理借口。鉴于此,特分享几点体会与心得。 【关键词】 浮躁;提升;读书;明志;躬行 你知道不知道。这一平常的问句有两种答案。知道或者不知道。但对这个“道”字,我们是否认真琢磨过。道德、道理、道路、道道、知道、难道等等与“道”搭配的词语太多太多,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百姓日用而不知。 但这个“道”与主题有何关系呢。当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社会,浮躁是普遍存在人们心中的,“浮躁”在字典里解释为急躁,不沉稳。即行为上漂浮,心理上急躁。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直接导致浮躁心理的滋生,越攀比越感觉社会与命运的不公平,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叹息世间无我立足之处,唏嘘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惊愕别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一蹴而就,甚至哀怨于政府的无能,失望于党的执政能力,质疑于国家的体制。 这种浮躁皆源于不知“道”。 就咱们煤矿人来说,有多少人在抱怨工资低。但是有没有考虑过,有多少人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事业来做的。有多少人是为了谋生才选择的煤矿。有多少人是把国家的资源作为自己的家产来对待的。有多少人是在默默地学习业务知识的。有多少人在坚持合理、科学的精神而坚守自己的良心。又有多少人在思考我今天为企业做了什么。今天的工作量和我的工资是否成正比。又有多少人在考虑企业在这样低迷的环境下能走多远。我们下一步将如何面对。站在本职岗位上结合自身能力,能为企业贡献什么。又有多少人只知道索取不甘愿付出,总是纵向横向地与同事、与同行、与其它行业的收入相比。又有多少人成天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我想,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 而这种浮躁亦源于不知“道”。 屹立于冷静的巅峰,察看历史长河,这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是迷惘的年代,是彷徨的年代。我们要在河湾处静下心来,细思量,荡涤灵魂,武装思想,谨言慎行,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少去琢磨别人,多认识自己,才能知“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开一点,勿让名利所累。 就当前社会现状,怎样才能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呢。 1.读书 1.1读书的意义 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 1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两人都对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作了很好的概述,所以,不学谓之贫呐。 1.2怎样读书 有人对读书抱有天然的恐惧感,一提到读书总觉得乏味。其实,读书就是修炼的过程。想想连静都静不下来的人,还怎么能读好书呢。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拿起书本细细品味,汲取营养。 读书须有一定的方法,具体因人而异,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针对读书的方法,举例说明,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东坡读书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是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是用一字为题。欧阳修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徐锡麟以“三心”、“两结合”为特点读书法。“三心”即专心、细心和恒心。“两结合”即读书同修身养性相结合、读书同锻炼身体相结合。马克思读书有“博、记、读”三字秘诀:博,就是博览群书;记,就是折书角、划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就是朗读、熟读,熟读成诵即读出声来。李公朴说从书中跳出来“三条路”:一条是读活书(读书之有物的书);一条是活读书(动脑筋勤思考);一条是读书活(读书联系实际)。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汲取种种精华。总之,读书要用心,方法要灵活,脑筋要勤转。 1.3读什么样的书 有人说,那么多的书,该如何下手啊,实在迷茫,那就择其好者而读之。书海浩瀚,是读不完的,但读一本烂书,简直浪费生命,甚至误导人生,所以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经典书籍。博览群书是基础,但不是泛泛滥读,一定要有所选择。人是不同的,喜好也不同,有喜欢读励志类的,有喜欢读文史类的,有喜欢读专业性的……。因此,要推荐读什么书真的很难。但就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我还是斗胆首先推荐一下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因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主要就是靠这些文化精华的持续传承。《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都是经典作品,消化之后,必有律己、正己之心。我们是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都是这些文化的积淀。 然而,新文化运动使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让我们这一代的人们再回首看原文都非常吃力,所以我们只能读带注解的书籍,读完注解的书之后,再看原文,会有更多的收获。大家不妨读读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杨伯峻先生的《论语今译》,《金刚经》,《白话坛经》等等。还有南怀瑾、季羡林、钱穆等的作品。以现、当代为开端,逐步过渡到近代直至古代的作品,由浅入深的拜读。 其次读张祥龙先生在《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陶铸写的《精神生活理想情操》,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梁启超《德育鉴》,方志敏《清贫》, 2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 再次读些国外的,比如。休谟的《人性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柏拉图《理想国》,《圣经》,《沉思录》等。还有莎士比亚、歌德、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伏尔泰、普希金、莫泊桑、雨果等的作品以及历次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是值得一看的。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对读书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还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有人说,每本书都有不同的思想,让我们都无所适从,就和儒、释、道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且莫论儒、释、道的分野,其实他们都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是人类在思想上的不同取向而已,但都能左右并指导着人生,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嘛。要知道,儒、释、道都是从主观、内部的修炼做起(即要求人们少私寡欲),然后进而研究社会和世界,使自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智慧的人。 因此,读书是我们提升修养的基础。 2.明志 读书让我们变成了一个有思想的人,读书就要有收获,要明白人生的目的,要明理知义,要追求我们心中的“道”,这个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人生志向。怎样才能达到我们心中的“道”,就需要我们通过读书修炼来的德来慢慢培养。德与道在很多时候互为因果,有点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德”,得也。得道是建立在知道、行道的基础上的。 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毛泽东同志曾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胡锦涛同志则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思想,就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需要修德了吗。当然不是,我们更需要修德。老百姓是极其庞大的群体,是道德的主流、基调,能左右一个时代的道德限定,是历史的推动者,是永远的胜利者。只要每个人都尽力做好德业,集体的力量将是何等巨大。 再说,我们如不博览群书、少私寡欲,不能日三省吾身,不懂得“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又怎能树立高尚的情操,怎能养吾浩然之气,怎能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 当下社会,一提及高尚、优秀、正气、精神、信仰等等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并送上一句“就你清高”。其实,没有必要“你笑我我笑你”,很多情况下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所向往的“道”是基于内心的良知,是形而上的,因此显得虚无缥缈,不可企及。但正因为如此之难得,所以才渐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道德思想都体现了 3忘我,都不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它们都渗透着崇德尚义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品格,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不管怎么说,人总要过一辈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我们读书要取精华去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头脑清醒的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管大还是小,只要不伤害别人,积德累善,淡泊名利,乐于助人,把德行作为第一要务,定能祛除浮躁之症。 3.躬行 学道而不能行之谓之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的,我们要保持乐观心态,把读书的心得体会用到实践中去,一点一滴的做,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要发扬王阳明的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成佛。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因此,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些人大道理懂的一大堆,但一把这些加在自己身上就受不了了,只会要求别人,想想己所不欲能施与人。己不正能正人。 现今很多人都是如此,理论懂得不少,口号提的很多,宣传做得漂亮,落实干得差劲。再说,现在好多基层干部都存有官僚主义,当个队长、班长不干活,只在“指点江山”;当个科长、副科长就像传达员,只需安排落实,如行尸走肉,尸位素餐;有的指手画脚、牝鸡司晨、满嘴官话、神气十足。 想想,我们读书学来的、悟来的道,长期累积的德,专心树立的志,是否在行动上得以体现。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同样,“空谈误企”。我们能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否做到“模范带头做表率,竭尽全力提新人”。能否做到“不说空话、多做实事”。能否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先事后得”。——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通往正道的路途是多么坎坷与艰辛。 但我们必须快速行动。躬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明志——行道——得道,这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迂回的过程,所以我们须渐修,直至有一天顿悟。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中的良知,才能强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逐步提高内在素质,提升道德修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最后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来说明读书、明志、躬行等修身养性的历程,与大家共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4 第二篇: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加强道德修养 提升道德境界 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学生干部应该怎样做。 关键词: 道德修养 道德境界 人生是有意义的,我们越是理解人生的意义,生活就越充实,就能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达到较高道德境界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而是按照道德修养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道德修养的途径,在长期艰苦的道德实践中锤炼自己的品格,才有可能攀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1、道德修养的涵义及起基本途径: 道德修养是人民按照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品质和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大学生加强修养,立志成才。 加强修养,立志成才,就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当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提高自己,家修养,注重锻炼,努力使自己即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健康的体魄,又具有健全的心智,努力为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做好一切准备。 加强修养,立志成才,大学生就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加强修养,立志成才之道。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大学生应当懂得,要做到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4求是,与时俱进;就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验来检验一切;就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知道新的实践,当代大学生要有自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大力鸿扬创新精神。 加强修养,立志成才,达到道德的理想境界,应该掌握科学的修养方法和正确的途径,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中国传统道德强调的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力行、积善”等。 “重学”就是强盗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辨证的思考;“自省”就是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慎独”就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道德修养;“力行”就是身体力行; “积善”就是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以达到道德圆满。除了中国古代丰富的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之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又积累和创造了许多丰富而生动的修养理论、方法和途径,例如,里乱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英雄树榜样等等。在大学生的修养成才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对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的期望,强调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四个统一”的论述为大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修养成才指出了根本方法和途径。 2、大学生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道德是属于人类精神需要这一范畴的,人类对理想道德追求的基础是人的道德自律,而自律的精神是通过长期的不断的道德修养而形成的。大学生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领域中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实践,公民道德规范,自觉地遵守科技道德,如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等,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高尚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大学生中形成普通的高尚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道德人格是指大学生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是大学生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社会道德价值的总和,它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今后的职业生活中道德境界高低的外在表现,是其长期的习惯性的道德行为的升华,这种道德人格,即具有普遍性,又为每一位大学生所特有。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就成为评价大学生道德综合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道德境界是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目标。 大学生道德人格和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道德。道德是使人超越于动物之上并使人真正成为人的最重要的因素。有这种追求崇高道德的要求,就可以战胜任何人生曲折和磨难,道德人格和道德境界有高低层次的不同,既有低层次的孝敬友信等道德要求,更有一种高层次的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把“立德、立言、立功”作为理想人格的人生“三不朽”境界,中国传统道德对崇高道德境界的追求如果赋予起时代的内涵,也可以表现为这样的三个境界: (1)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学会做人,正确处理和调试处理和调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一个讲公德的合格公民。 (2) 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大学生要在做好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加强修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有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本领和抱负,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3) 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大学生要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培养高尚人格,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作为学生干部,经过这一周的培训,我认识到应积极加强自身的素质,这些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素质,这是做的起码要求,只要做到这一点干部接下来的其他素质才能去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他的身体不合格,那么他是一个废品;一个人,他的思想道德不合格,那么他就是一个危险品。”这也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学生干部处处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道德建设,带动周围的同学,使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三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只只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象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去。 到底思想道德可我有学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呢,我在这里总结下。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 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心得体会思想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我认识到,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个知荣辱、将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所以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有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需要道德来维系这种关系的存在。 道德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很多实践和维护道德存在的行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钱学森,生于黑暗的旧中国时代,亲眼目睹了落后的中国被列强所欺凌,所以他决心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变得更强大。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跟随冯·卡门学习空气动力学,他一心读书,只为证明中国不比外国人笨。最后,他成为了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并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轰动了世界科技界。他是第一个参加美国高精尖武器的华人,听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欣喜万分,希望立刻回到祖国,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但由于钱学森在科技界的影响力,美国无理的监禁了钱学森,阻挠他回国,但他任然没有放弃,在各方的努力下,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当时及其恶劣的物质条件下,他主持了中国的火箭和导弹研究,并不断的缩小了在高精尖武器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后来,美国为了表彰他对美国武器研发的贡献,决定授予他“美国科技成就”奖,但他拒绝了,他说:“只要中国人民觉得钱学森为祖国做了一点事,这就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我不稀罕其他的什么奖项。”,这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国家利益为上的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任然具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批评部分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中国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推进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优秀的道德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身体力行实践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暴走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和发扬中国的伦理道德,用自己的生命来延续自己孩子的生命。这不是简单的生命交换,也不是简单的生命接力,而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接力。 孙东林兄弟二十年如一日,从未拖欠过任何一个民工的工钱,即使在哥哥孙水林不幸遇难后,他心里想的还是不拖欠农民工一分工钱,按时将工钱发放到民工手中。他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民族讲诚信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吗。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是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对于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应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对于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应当自觉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积极进取中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五篇:加强道德修养心得体会加强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加强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德育——让学生在阳光雨露下更茁壮 中兴小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学校重德育、班子求德政、教师讲师德、学生修德行,探索着,在“以德治校”的育人之路上,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教育天空,滋润着成长中的生命。作为校长、作为德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多年的育人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使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共同的育人实践中,有了深刻的感悟、感受和感慨,让我们走进这些可敬的人、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支撑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让学生从中感受体验成长中的快乐,这是一种氛围、一种依托、一种需要、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与口头,需要做实、做细、做生动。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德育从小事入手,渗透在每个细节之中,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因此而生动、因此而精彩。 ——校长感言 “德育的前提是职业爱心、道德良心、事业责任心,当你把学生的今天同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你就会用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用心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潜下心来呵护成长中的生命,为他们的终生成长负责,而不是仅仅把眼睛只盯在分数上……——班主任感慨学习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学校是我快乐成长的摇篮,“每一天都是进步的阶梯,在这里,我们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做人的快乐…… ——学生的感受 这些来自心灵的感悟,来自育人工作的体会,来自于生命成长给我们的启迪,使我们更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下面我就以“德育——让学生在的阳光雨露下更茁壮”为题,请大家走进由84名教职工、1347名学生组成的群体之中,共同体慰德育,共同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共同解决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第24页 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