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习近平问题意识的三重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20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习近平问题意识的三重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习近平问题意识的三重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习近平问题意识的三重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科研究9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潮头,守正创新、持续用力,始终将问题意识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接续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深,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习近平问题意识通过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表明,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树立问题思维,以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为重点,辐射性地发散到其他领域解决其问题、实现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问题意识的生成维度(一)问题的立足点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首要前提是现实性

2、,失去了这一首要前提,“现实的人”就会沦为抽象的人。其次,提出问题的人不是抽象的“哲学主体”,而是鲜活的“现实个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某种生产劳动的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问题的立足点从“抽象的人”转变为“现实的人”,从只关注抽象主观问题转变为关注现实客观问题。同时,在马克思看来,问题并不是抽象纯粹、主观的,而是发端于现实的实践活动;现实活动中现实的人研究的理论并不是“彼岸世界”的先验,问题的最终旨归在于揭示“此岸世界”的真理。(二)问题的最终指向在于人民问题的立足点在于现实的人即实践活动中的人民,而人民的问题是习近平问题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问题意识是以人民为出发点的,关于人民的问题是检验

3、一个政党及其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便可以体现问题的最终指向在于人民。问题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现实中逐渐形成、研究并解决的。而人民正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客体。我们党经过了百年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的问题。二、习近平问题意识的生成逻辑(一)理论逻辑:树立问题导向下的创新思维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提出,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时代的必然性。时代问题是时代向人们提出的时代课题,也是哲学

4、必须做出回答的时代任务,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问题置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标尺之上,创造性地破解关于现实的问题。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家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担负起改变世界的重任。“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从创立、发展阶段到全球化阶段,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就是在于始终按照问题的指导原则进行理论创新,并提出和回答了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习近平问题意识的三重逻辑黄伊玲(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把握时代脉搏,强调问

5、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问题意识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应用与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问题思维的继承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指出问题的立足点是现实的人,问题的最终指向在于人民。习近平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树立问题导向下的创新思维、接续问题意识的时代转向以及解答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其逻辑延伸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问题上展现出来。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作者简介:黄伊玲(2000),女,汉族,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科研究98主义的鲜明特点”“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并将其视为强大的意识

6、形态武器。时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证明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武装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新时期的新风险、新挑战,我们要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在其视域下解决新时期基本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问题意识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问题导向下的理论自觉。(二)历史逻辑:接续问题意识的时代转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正是基于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探索的坚守,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摸爬滚打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于问题与矛盾,毛泽东同志明确了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7、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所谓问题即事物的矛盾,问题体现为没解决的矛盾。针对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问题研究的基本遵循,强调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面对大政方针的决策以何为根据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针对如何解决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破解难关、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意识,严格确定问题的方向,针对及时提出的问题,对实践中的问题展开“导向性”的思考和应对,接续坚持问题意识下持续思考的历史自觉,推

8、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我们站在时代潮头,对这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不断解答,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历史使命,解决新的时代课题。(三)现实逻辑:解答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还将实践确立为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从实践出发,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现实的矛盾出发去解决现实问题。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力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是破解实践课题的正确逻辑思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对当代中国发展的“

9、现实逻辑”中产生的“中国问题”尤其是时代性课题的解答中产生出来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而且要深入回应与破解现实中关乎未来趋势和前景的具体问题。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首先,要搞清楚“我是谁”,接着再解决“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旗帜引领方向,决定道路,最根本的政治问题不得动摇。其次,欲解答时代之问,必先认识时代之变。问题是由“已知”到“未知”,而课题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新时代产生新问题,新

10、问题产生新课题,要将问题放在时代中,才能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理论体系自身的逻辑矛盾,是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及其理论体现。在新老问题叠加交织、真假问题充满陷阱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提出“打铁还得自身硬”“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问题,提出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六个要”等规范自身行为,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凡此种种,皆表明习近平问题意识是破解现实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实

11、践观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三、习近平问题意识的逻辑延伸(一)分析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是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并被实践活动所证明的根本指导原则。问题的分析应反映现实中的矛盾,因此,习近平始终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面对治国理政现实中接踵而来的冲突与挑战。针对对待矛盾的态度,他强调要直面矛盾,同时指出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矛盾“就会发生质的突变”。要理解问题,就要理解矛盾、分析问题,就要将矛盾社科研究99分析法应用于问题之中。面对改革形势的变化,要做到“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进入新时代,为我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的精神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我们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牛鼻子”,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来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需要。(二)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问题伴随事物发展始终,改革在问题中深化,而解决问题需要改革这一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意识,以直面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敢于啃骨头,勇于涉险滩。当前,我国进

13、入改革攻坚期,社会各领域新老问题叠加交织、真假问题充满陷阱,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倒逼”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指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而社会总是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解决问题只有进行时,解决了旧的问题,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要以改革作为前提推动发展,以此来不断完善制度、解决现实问题。(三)总结问题: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赶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现在,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 赶考 远未结束。”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

14、们要跳出“历史周期律”。首先,要发扬斗争精神,以无畏的姿态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积极应对赶考路上的风险考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其次,增强自己的本领,在“赶考”路上,不断提高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实践经验总结为理论。四、结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聆听时代声音,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了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坚持贯彻正确处理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问题与解题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意识的内在逻辑,独立自主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方案”,不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大的现实问题出发,也要

15、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中促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跨越式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纵深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4习近平.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5习近平.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

16、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10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韩庆祥.现实逻辑中国问题治国理政N.学习时报,2015-09-07(01).1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8.14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求是,2020(2):4-11.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杨慧.习近平问题观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