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
教
学
设
计
民权县野岗镇丁庄小学 丁东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笔算乘法的例2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及知道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四、教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
2.引导归纳法。
六、学习方法
1.创设有效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出示复习题34×21,57×11,)
师:这今节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展示课件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二)探究算法
师: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着计算一下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说明了什么?(让生思考并回答)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用乘法,因为有37个48,列式为48 ×37 = (教师板书48 ×37 =)
(2)学生尝试列竖式练习
师:请你估一估48乘37会等于多少?生:48≈50,37乘40大约是2000
师:2000是一个大概数,那准确的数据应该是多少?我们就要算出准确结果来。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对书写的顺序都掌握的较好,但对8乘7等于56,6知道放在个位,但5这个进位往往会遗漏。
(3)
4 8
× 3 5 7
3 3 6
1 4 4
1 7 7 6
强调计算顺序引导:(1)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2)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3)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观察对比(出示课件)
今天学习的 以前学习的
4 8 5 7
× 35 7 × 1 1
3 3 6 5 7
1 4 4 5 7
1 7 7 6 6 2 7
观察思考: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师小结:进位乘法应注意的要点,运算顺序与不进位乘法相同,但不同点是进位。
引导解疑: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怎样做才是对的。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数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在哪一位乘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再第第二个因数上的3(3个十)去乘第一个因数,也是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在哪一位乘的积就要写在哪一位上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出示48 ×37列竖式的动态课件)
三、知识运用
做一做练习(课件展示出来)
通过练习后,总结出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进位笔算乘法,你的收获是什么?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