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要想比较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学生谁的身高更高些,应该怎么比呢?(要求出平均身高?这个平均身高叫平均数。)你还知道
2、生活中的那些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关于平均数,你有哪些想问的问题?2感知课题。(二)探究新知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预设:(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获取哪些信息呢?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能提一个求平均数的问题吗?)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4)小组交流解决方法,汇报。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比较平均数13和他们实际收集的矿泉水瓶数之间
4、有什么关系呢?(三)知识应用1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李强同学一定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男生队的5名队员在学校举行的一分钟踢毽比赛中获得的平均成绩是17个。那么,这5名队员每人实际踢毽的个数一定都是17个。 ( )2.出示男生队踢毽比赛成绩比较和平均数有什么关系,出示女生队的比赛成绩,同学们做个小裁判,哪个队的成绩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预设:有的比较总数,有的比较平均数。85大于76,17小于19)学生汇报方法,裁定那种方法正确。平均数17可以
5、代表什么(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3.用计算的方法求出两队的平均数。(教师板书过程)4、比较三个算式,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三、解决实际问题四年一班第一小组口算比赛成绩序 号1234567对题数女生2018191919男生16201820151720要想知道男生的口算成绩好,还是女生的口算成绩好,应该怎么办?1、估计一下男女生的平均数。2、求女生的平均数可以怎样解决?3、求男生的平均数可以怎样解决?4、每个人的实际成绩和平均数对比,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5、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下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学生的身高情况,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6、9岁儿童身高正常值,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看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呢?男孩 身高/cm 135 女孩 身高/cm 136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1、搜集本班同学身高数据,并分别计算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2、与9岁儿童身高的正常值进行比较,能发现什么问题?3、根据你发现的问题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