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杨铭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实际问题(播放ppt中的视频两组同学的跳绳比赛的场景,并利用课件两次出示两队的比赛情况统计表)跳绳比赛是男生队赢了,还是女生
2、队赢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到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 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
3、,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先合并再平均分。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肯定会有这种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虽然求出了平均数,但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学生上板书直观演示,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怎
4、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还原统计图的过程中理解它的“虚拟”,让学生结合磁石演示的移多补少的过程,直观辨别虚拟数和真实数,直观感知了平均数的区间,为什么平均数会出现在最多最少之间,学生用“移多补少”来解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表象已经逐步清晰起来。在学习平均数的特点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任一数据变化,平均数也会随之改变时,教师抛出一个开放性较大的问题,即如果男生队要赢,设想一下,该队的比赛情况可以怎样变化?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交流、展示汇报,比较发现,进而总结出平均数的这一特点。特别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汇报配上实物投影仪和展示台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
5、单,使学生的表述更加清晰。 三、练习具有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第1个层次是计算月平均用水量,通过课件出示条形图,给出4个数据,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总数要与份数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出小刚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88千克,与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对比,培养学生既节约用水意识,配上课件出示干裂土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更深刻,更具震撼力。第2个层次是辨析题,平均水深,平均寿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特别是在平均水深问题中,在学生说
6、完自己的想法后,利用课件出示池塘水面下的情形,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有的地方水深200厘米比平均水深要深,下水游泳有危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3个层次是解决问题,平均工资问题,课件出示的甲、乙两家公司的员工越工作表,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破解了解“骗人的平均数”,辩证看待平均数。由于平均数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为了公平,通常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求平均数,进而丰富对平均数的认识。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在教学移多补少时,由于本人信息技术能力有限,没有将这个过程制作成动画,更加清楚地再现给学生。另外在此过程中,将女生队的跳绳情况制作成统计图,用红色虚线表示平均数,用黑色两条实线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数,通过演示动态闪烁的效果三条直线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