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81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读经典 作者简介 唐莉,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 唐莉 摘摘 要要 数字劳动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劳动形态,在数字资本主义下的异化问题并未消失、且异化根源更为隐蔽。资本逻辑下的数字劳动呈现出数字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数字劳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样态。克服数字劳动异化,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价值取向,通过发展数字生产力和重构生产关系、规范信息技术使用和数字平台运行、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消解数字劳动异化,进而推动数字劳动解放和人的本质复归。关关键键词词 数字劳

2、动 数字劳动异化 消解路径 马克思在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 手稿)中揭露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非人”境遇,分析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这为突破资本控制下人的异化困境提供了理论进路。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劳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形式,结合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要素的规定和异化劳动理论,发现当今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字劳动存在异化问题。本文以数字劳动的概念为切入点,以 手稿 中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数字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以期探索出消解资本逻辑下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行途径。一、数字劳动的概念 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劳

3、动概念。数字劳动的研究起点可以追溯到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斯麦兹提出的“受众商品论”1,他认为商业传媒将受众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了广告商,受众群体成为广告的潜在消费者,但没有提出数字劳动的概念。特拉诺瓦借用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非物质劳动”概念,首次提出“数字劳动”概念,认为数字劳动是一种免费劳动,即互联网用户以无偿、自愿的网络行为提供的数字劳动,并将数字劳动者称为网奴。舒尔茨以“玩乐劳动”解读数字劳动,认为互联网上的休闲娱乐和创造性无偿活动模糊了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界限。福克斯则将数字劳动拓展为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整个价值链条上所涉及的各种劳动形式2。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式,产生于数字经济时

4、代,不同于马克思所分析的工业经济时代,究其本质,数字劳动没有跳脱出马克思的劳动范畴。马克思指出,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了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3。由此,本文给出以下定义:数字劳动是以数据信息为劳动对象,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劳动资料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活动,即数字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象化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劳动具体形式的划分不尽相同,本文将数字劳动的形式大致划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有酬劳动包括互联网的专业劳动、网约平台的线上劳动,专业劳动指掌握一定互联网专业知识技术和负责网络平台日常管理的人员的劳动,如程序员、网店客服等。线上劳动指借助网约平台,自我雇佣

5、者通过发布服务信息、核查订单等提供相关服务,消费者需要收发订单信息评价服务质量等,完成相应的线上任务;无酬劳动是数字劳动的典型形式,存在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是为互联网资本生产利润却没有报酬的在线用户劳动,包括用户在线进行信息发布、资料上传等内容生产活动,在线进行阅读、聊天、游戏等消费体验活动4。二、数字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 数字劳动产生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数字资本仍存在且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资本的逐利性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数字劳动异化的重要原因,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大了数字鸿沟,催生了数字资本家和数字劳工的对立,数字劳动异化是资本逻辑推动下形成的必然结42

6、唐莉/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果。马克思在 手稿 中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详细阐释,提出了四重规定性,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相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加以说明。第一,数字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在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仅有自身劳动力可以出卖,工人替资本家生产,不能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他指出:“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5在数字资本主义下,数字劳动者在初入互联网平台时,同意

7、了平台的各种权限和隐私条款协议,个人的手机权限、浏览记录形成的数据被让渡给平台,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向用户精准推送相关内容,将用户数据变现,为平台带来流量和收益。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或数字劳动产品的商业化并没有给非雇佣关系下的普通用户带来相应的报酬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第二,数字劳动者与数字劳动本身相异化。数字劳动的异化不仅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异己化,还表现在劳动活动本身。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劳动者不受时空限制,相较于传统劳动效率更高且劳动过程更为自由,这实际上是自由假象掩盖了隐性异化。例如,外卖骑手通过众包平台接单,首先,平台为确保每单任务的完成,会给骑手发布较偏远或路况复杂地点的订单,从而增加

8、了骑手按时送达的难度,未按时送达的后果则由骑手承担。其次,骑手不仅要接受平台的监督,还要接受算法监控和消费者的评价,为了不被平台辞退和获得更高的工资,骑手只能接受平台设定算法的无形控制,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再次,工作和休闲时间的界限不明晰,消费者下单数量和时间决定了外卖骑手的工作时间的长短,劳动者“自愿”延长劳动时间,从本质上看,这种劳动只是为了满足劳动以外需要的手段。第三,数字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相异化。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即人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分析认为,机器化生产在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受剥削程度加深,如今数字资本主义

9、下数字劳动者的境遇也是如此。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者凭借对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就可以通过搜索筛选获取到有用信息,可以节约劳动时间和成本,与此同时,人作为劳动主体的主体性遭到弱化,对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人对于数字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和信息技术与现实的捆绑性颠倒了人与技术的关系,人由劳动主体转变为信息技术和平台算法的执行者,信息技术“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5。数字劳动成为无意识的、非自由的和无意义的机械劳动,人作为劳动主体,只是被动接受平台推动内容和完成平台下发任务,其主体性未充分体现。第四,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人与人关系

10、的疏离和异化是以上三种异化导致的最终结果,也是最深层次的异化。数字资本主义下数字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表现:一方面,数字劳动中的劳资双方关系不平等。数字资本家利用用户形成的一般数据,完善平台算法和机制,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和制造、满足用户消费需求,而用户则成为为数字平台无偿劳动的数字劳工和平台潜在的消费者。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社会财富快速集中到小部分的数字资本家手中,而大部分的数字劳工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内部的等级分化。越是能熟练掌握数字劳动规律和技术的人,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越处于数字等级最高层,拥有越多的资源和影响力,这种人与人等级的分化,产生

11、了数字拜物教和流量拜物教,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数字关系所掩盖。三、数字劳动异化的消解路径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劳动也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形式。积极探索资本逻辑推动下数字劳动异化的消解路径,有助于克服劳动异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首先,要发展数字生产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数字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的正确道路。共产主义的实现意味着生产力高度发展,私有制消亡,劳动者能享受劳动过程和享有劳动产品,最终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数字劳动异化的消解和数字劳动异化走的是同一条52唐莉/马克思主

12、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道路,消解数字劳动异化不是要回到过去、拒绝一切形式的数字化产品,而是要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和发展数字生产力,为克服数字劳动异化和实现数字共享奠定物质基础。一方面,以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异化劳动存在的根源,而数字技术与资本生产的结合激化了数字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数字生产的矛盾。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起数字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解数字劳动异化。另一方面,我国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数字平台环境,拓展开放共享的数字公共区域,供给优质数字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数字

13、经济和数字劳动的健康发展。其次,规范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对平台资本的监管。数字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被资本利用成为数字资本无序扩张的工具,合理利用则能提高生产力,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因此,消解数字劳动异化,既要防范和化解资本逻辑下数字技术的滥用带来的风险危机,又要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和相关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对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恶性竞争、非法经营和垄断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处罚,充分保障劳动者安全和权益,为数字劳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互联网数字平台要加强对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坚守企业道德,尊重劳动者地位和保障劳动者权

14、益。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其一,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模式。人工智能不仅能依据程序设定和算法分析,代替人类完成一些简单的或危险的体力劳动,形成生产流水线,有助于人类从事更具自主创造性的劳动,进而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其二,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资源整合和数字共享。依托数字技术,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其三,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数字信息技术的在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将数字技术灵活运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医疗等领域,将数字技术发展成果惠及大众。最后,突出劳动者主体地位,加强数字劳动者数字素养。数字化时代,人工

15、智能融入日常生活,人类对于智能机器的过度依赖,弱化了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能够代替人类劳动,尤其是冲击了中低端脑力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唤醒劳动者主体意识,突出劳动者主体地位,加强劳动者数字素养,增强劳动者专业技术能力和时代适应能力,以促进劳动者主体向度的回归和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认知层面,其一,劳动者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对于网络平台肆意获取个人信息、众包平台设置算法陷阱等侵权行为零容忍,积极寻求办法保障自身劳动者权益。其二,劳动者个人要提高个人数字素养,掌握获取信息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主动权。劳动者要让数字技术服务于自身现实需求而不是深陷于碎片化信

16、息和消费主义陷阱。在技能层面,学校、企业、政府合力推进全民数字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劳动者数字技能,帮助劳动者适应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满足数字化时代劳动力市场需求。立足于当前人口结构,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差异化培养,对中老年、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劳动者,进行以常识和基础性应用操作为主的培训。对于青少年、学习能力强、信息技术基础扎实的劳动者,注重对数字技术的启蒙和兴趣培养,鼓励其参与专业化学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的后备人才。综上,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字劳动没有跳脱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框架,并呈现新的异化样态,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技术应用和平台管理、劳动者主体三方面协同发力,以期消解数字劳

17、动异化。【参 考 文 献】1D a l l a s W a l k e r S m y t h e.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B l i n d s p o t o f W e s t e r n M a r x i s mJ.C a n a 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S o c i a l T h e o r y,1 9 7 7(3).2 周延云,闫秀荣.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数字化时代国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 6:1-1 3.3 马克思 恩 格 斯 选 集:第 二 卷 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2 0 1 2:1 7 0.4 黄再胜.数字劳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阐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 0 1 7(6).5 马克思 恩 格 斯 文 集:第 一 卷 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2 0 1 2:1 5 7,1 6 3.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