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52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花卉 FLOWERS2023 窑 8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刘 华1袁吴国星2袁郭子俊2袁李卓昕2(1.芒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芒市678400;2.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摘要院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是因为农业生产违背了循环经济的野3R冶的原则袁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袁低利用率袁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的高排放袁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袁其结果导致既浪费了资源袁又促使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遥 由于缺乏相应针对性法律法规袁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可依遥又因平时只是系统内培训袁田间对农户技术培训和指导流于表面形式袁没引起农户高度重视遥为此袁研究了芒市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2、现状袁并对应查阅相关资料袁借鉴国内外治理成功经验袁对未来发展也做了初步展望遥关键词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曰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曰农业循环经济运用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曰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图分类号院X5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5-7897渊2023冤16-0181-030 引言随着芒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占比逐渐增加,以及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加快1-2,特别是农户追逐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保,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而且愈加存在着分散性、隐蔽性、随机不确定性、滞后性、难检测性等诸多特性2,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地生态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严重

3、影响其生态环境和粮食食品安全。为深入持续开展好芒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根据 德宏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德宏州 2022 年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2 20 号)文件精神,我局行文下发芒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2 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芒农发 2022 26 号),调整充实芒市农业农村局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工作,芒市目前面源污染发展、防治现状如下。1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1.1 深入实施化肥负增长行动、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及有机肥资源利用开展芒市测土配方项目,促使农户加施有机肥、减少不合理的化肥使用,2022

4、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 1000 亩,辐射带动 10000 亩;开展轮作示范 30000亩。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户进一步减少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 18239.66 亩,其中,安全利用 17988.30 亩,严格管控 251.36 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 90%,加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落实。1.1.1 开展试验实施化肥利用率试验、减量增效试验、新型肥料试验、间套作试验等共 5 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完成无人机施肥 3.25 万亩,发放生物有机肥 362.8t。1.1.2 推动受污染耕

5、地安全利用芒市受污染耕地包括:淤安全利用类 17988.30 亩,分布在风平镇(4641.24 亩)、芒市镇(8827.08 亩)、三台山乡(227.04 亩)、西山乡(1897.71 亩)、轩岗乡(24.54亩)和遮放镇(2370.69 亩)等 6 个乡镇。变为非农用途的有1445.40 亩,保持农业用途的有 16542.90 亩,主要栽种水稻、玉米、甘蔗、豆类等。截至 2022 年 8 月,所有农用图斑均采取了安全利用措施。于严格管控类 251.36 亩,分布在风平镇(113.11 亩)、芒市镇(7.93 亩)、三台山乡(130.33 亩)等 3 个乡镇。主要栽种西番莲、石斛、坚果、玉米等

6、。截至 2022 年 8 月,所有农用图斑均采取了安全利用措施。1.1.3 开展农产品协同监测布设农产品监测点位 20 个,每个点位采集农产品和土壤样,采集样品 40 个(土壤样 20 个、农产品样 20个)。1.2 深入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1.2.1 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袁做到适时准确用药做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为实现防治达标、提供可靠的适期用药前瞻性指导,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开展农业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环境与保护181花卉 FLOWERS 2023 8预测预报工作,确保最早时间发现疫情最快时间上报,有效防止重大植物疫情传入和扩散蔓延成灾,降低农药使用概率。根据全市 11

7、 个宏观测报点监测情况,结合大面积普查结果,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开展。2022 年截止目前上报稻飞虱灯下逐日上报周报 30 次;稻飞虱模式报表 4 次;草地贪夜蛾周报 21 期;水稻病虫害周报 5 期;玉米病虫害周报 5 期;蔬菜病虫害半月报 10期。小春农作物病虫害周报 19 期,发布病虫简报 3 期。1.2.2 强化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截止目前开展了 16 场次的科学安全用药培训会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宣传培训,培训人数为1229 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 2933 份;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广大农户的用药水平,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1.2.3 推动农作物专

8、业化统防统治通过加大专业化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队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设,扩大从业人员培训,将共享植保信息、参与植保服务组织,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全覆盖的统防统治力度,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从而减少病虫的防治次数和农药的使用量。1.2.4 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增强绿色防控覆盖率,从而促使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2.5 大力推广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大力推广抗(耐)性品种,行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修剪,合理施肥和排灌,创建有利于作物

9、、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实实行不同作物的合理间作、套作和轮作。运用地膜覆盖等设施栽培技术,合理调节农作物的播种期,清除田间杂草和清洁田园,人为干扰病虫越冬场所,降低越冬基数,减轻病虫发生程度,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目的。1.3 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预计 2022 年芒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全市规模养殖场(备案系统),预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以畜牧系统数据为准)。1.3.1 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现场抽查摸底通过抽查 5 个规模养殖场、15 户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现状,并延伸现场查看 4 个液体粪污肥

10、料化利用种植户的生产情况。1.3.2 指导养殖场渊户冤开展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根据养殖规模、养殖场环境、养殖业主意愿等情况,规划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工艺类型,指导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 30 个,其中:沼气处理工艺13 个;固体粪污堆肥(沤肥,含有机肥生产)工艺 16 个;粪水贮存发酵工艺 15 个;多级沉淀池工艺 6 个。1.3.3 推进项目持续推进 2020 年度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该项目于 2021 年 4 月开工,由于疫情管控及财政补助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制约,项目目前仅完成约 30%,需要进一步督促施工,加快建设进度。1.4 推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根据调查全市截至 2022 年

11、 9 月农膜使用量445.3t,已回收 700.46t,农膜可比回收率 157.3%(此回收率为阶段性回收率,全年回收率以 12 月份统计报表为准,预计在 80%以上)。1.5 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截止目前芒市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有 6 家,分别为:生产有机肥的企业 3 家;德宏州睦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德宏绿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芒市英发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生物质燃料的企业 3 家;德宏碧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风平镇福林废旧回收生物燃料厂、德宏定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 2022 年 9 月 20日,芒市产生农作物秸秆 35.94 万 t,可收集农作物秸秆33.39 万 t,秸秆利

12、用量 29.072 万 t,利用率 87.07%。其中,肥料化利用 21.692 万 t,利用率 64.97%;饲料化利用 3.37 万 t,利用率 10.09%;能源化利用 4.01 万 t,利用率 12.01%。其中,2022 年截至 9 月 20 日企业累计收购农作物秸秆 11641.61t,生产有机肥 1089t,生产生物质燃料11485t。2 未来展望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减轻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基层农业干部必须加以重视,结合实际对未来展望如下。2.1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强化防治管控体系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强

13、化防治管控体系,共同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2.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采用科技大篷车、科技培训等方式,深入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加大对植物保护等方面知识培训。环境与保护182花卉 FLOWERS2023 窑 82.3 加强多方合作,研究推广防控新技术2.3.1 推广农业绿色生态种植防治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水稻、豆类、玉米等作物,达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匹配。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艺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加大开展绿色有机食品、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2.3.2 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通过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和课本知识,加大对“草地植被过

14、滤带”“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建设”等“带状种植”“稀释效益”模式的研究运用,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开展“微生物农药”初步试验推广,减少农药使用量3。2.3.3 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理念(1)在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地区,试验推广庭院式的“四位一体”集成循环模式1,如沼气池-家庭养殖(猪、牛、禽)-厕所-庭院种植(果园、温室)的模式,养殖场边建沼气池,把粪便作为沼气池原料,沼气用于煮饭和照明,沼液、沼渣用于种植农作物、蔬菜和果树肥料,解决了污染源的问题。(2)在甘蔗、柑橘主产区,试验推广“养猪场-沼气池-糖厂-柑橘区”模式,充分带动各产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3)在山区田园林园复合区,试验推广“果树与林

15、园经济作物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空间位置等资源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组成各种类型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4)在工业园区引进推广“果树种植业-果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立体种植模式,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将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连成一体,这样水果加工中的果皮、果核,酿酒行业中的酒糟等废弃物可以进入养殖业中再次利用,减少排出污染。2.3.4 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在资金技术条件有保障情况下,加大沤肥技术、反应器堆肥技术、条垛(覆膜)堆肥技术、臭气减控技术、基质化栽培技术、动物蛋白转化技术、贮存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十大主推技术,不断提升工作效率。2.3.5 推广农

16、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1)借鉴国内镇雄县坚持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模式4,全面落实“四个”保障制度(垃圾清运、收集、处理和常态化保洁制度),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2)切实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各项措施。结合辖区内受污染耕地分布区域、主栽作物种类、种植习惯、肥水管理等情况,对安全利用类的受污染耕地,开展安全利用的作物种植工作,并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进一步采取分类综合治理等农艺调控技术措施,继续指导好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等工作,使镇雄县受污染耕地达到安全利用。3 结语近些年来,由于农业

17、面源污染自身复杂性、难控性,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合力,群众认识不够、主动性差,加之相关防治经费不足,加之财政困难、无法及时拨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各项工作无法全面开展,基层单位与科研部门也缺乏很好沟通交流,新技术、新信息渠道闭塞,方法思维创新不足,多方面原因导致工作进展停滞不前,从而,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极大影响了当地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为了更好地开展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今后我市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道路上,要紧跟时代步伐,集思广益、不断开拓创新,深入认真研究学习新召开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相关新政策、新法规,并继续在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战略引导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和摸清底数,注重政策引

18、导和完善,基层农业系统工作者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积极联系交流高校和科研单位,多渠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注重加速种养结合式的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模式建设,加速创新农业面源污染科学技术的研发,还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促使更多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从而真正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实质性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李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三台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1-5.2 程序,张艳.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8(11):22-27,270-271.3 胡心亮,夏品华,胡继伟,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4 郎义,张义会,陈秋琎.镇雄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5):71-74.作者简介院刘华(1983),男,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检疫、农药管理、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环境与保护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