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反思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42778 上传时间:2024-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反思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六 教学形式 新授 教 师 陈庆宏 单 位 肥东县合肥光彩希望小学 课题名称 正比例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班本期共29人,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与老师配合比较好,但少数同学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同学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因为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教学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 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正比例的意义。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5、你是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 二、关键点拨 1、正比例的意义 (1)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cm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c㎡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平方厘米。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2、判断正比例关系 (1)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试一试: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 a、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b、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c、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d、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反馈交流。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cm³。 ②体积是225cm³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cm³,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2、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速度)。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 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 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第44页练习七第1、2题。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cm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作业或预习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 3、5、6 自我评价 正比例的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从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学生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自学例2,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3、在生活中运用 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4、在练习中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设计了几道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通过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实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但在教学正反比例意义时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整堂课,由于量比较大,虽然设计比较到位,但由于把握不够,显得有些着急,而且乱,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改进。 这堂课,对教材中几个概念,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量的两种量,课本上的概念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算不算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有点相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相关,比如人到长大以后开始发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这又这么说?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