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66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千禧()女山西晋城人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专门史、边疆史地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刘 千 禧(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摘 要: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与民族构成复杂蒙汉民族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边墙以南以农耕经济为主边墙以北则以粗放型的游牧经济为主双方经济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民族贸易深受明蒙关系的影响以“隆庆和议”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隆庆和议以前蒙汉贸易交流主要通过朝贡贸易与边境早期马市进行并不适应日益扩大的蒙汉贸易给明政府带来庞大财政负担隆庆和议后蒙汉贸易由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发展为更加自由的

2、互市贸易民市、小市、月市等民间贸易市场逐渐占据蒙汉贸易主体地位交易范围扩展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商品与形式更加丰富关键词:明代长城沿线地区蒙汉民族贸易马市民间贸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目前学界对长城沿线商贸活动的研究主要从当时的明蒙关系出发探讨不同阶段明蒙民族贸易情况比如范熙晅的明代长城沿线明蒙互市贸易市场空间布局探析、祁美琴的明后期清前期长城沿线民族贸易市场的生长及其变化、许永峰明朝中前期北直山西长城沿线的蒙汉贸易 兼论蒙汉民族贸易的民间化趋势等这些学者都以蒙汉民族贸易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不同时期商贸市场的发展变化但缺乏以整个山西长城沿线地区为研究地域探讨这一特殊地带在明代各个阶段的民

3、族贸易情况 因此本文主要以山西长城沿线地区为研究范围论述这一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形式及其对农牧民族产生的影响一、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民族贸易形式终明一代蒙汉民族贸易主要有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两种渠道朝贡体制下的官方贸易主要以三种形式开展一是朝贡与回赐二是朝贡体制下的沿途贸易明政府允许蒙古使团在入境边地与来京沿途城镇进行贸易三是京师会同馆贸易其中与山西长城沿线地区关系较为紧密的便是第二种贸易形式大同镇与山西镇作为蒙古南下京师朝贡的必经之地承担着蒙汉贸易交流的重任 隆庆和议以前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贸易交流主要通过大同早期马市与朝贡沿途贸易进行这两种贸易形式都属于明政府管辖下的官方贸易渠道由于政府对

4、官方市场的限制颇多无法满足蒙古贸易需求隆庆以前民间走私贸易十分活跃 隆庆和议后民间贸易合法化民市、月市、小市等民间贸易市场大量涌现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占据市场主体地位成为蒙汉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一)朝贡贸易体制下的沿途贸易大同位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错地带民族交往十分频繁早在汉代便有汉人与匈奴人在此互市宋朝在大同地区设立榷场与契丹人进行交易洪武时期明朝对蒙古采取经济封锁政策中断北元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大同地区的民族贸易也随之停滞 随着永乐年间蒙古与明朝朝贡关系的正式确立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逐年增多大同作为蒙古各部入京朝贡的必经之地其依托于明朝朝贡体系下的沿途贸易由此展开蒙古瓦剌与鞑靼两部均从永

5、乐八年()开始向明朝朝贡鞑靼多通过宣府与大同贡道进京而永乐年间瓦剌的势力范围在西北地区使臣入京朝贡时一般由宁夏转至大同进京有时也通过哈密入关直到正统年间瓦剌部落强盛逐渐向东迁徙便只从大同入京 大同宣府等地军民“每岁自正月伺候接送北虏使臣至二月出境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粮草八月以后修关备边十月又将迎接使臣”蒙古使臣正月由大同入关进京朝贡二月出境来年十月再次由大同入京沿边军民为筹备接待使臣事宜几乎将全部精力耗费于此由此可见朝廷对蒙古使臣的重视正统至景泰年间是大同沿途贸易的繁盛时期随着蒙古使臣朝贡次数与使臣人数的增多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明廷允许使臣在朝贡途中与沿途百姓进行贸易“将紧要使臣带领来京

6、其余众人具留大同安歇给予口粮下程有货物交易者听其就彼交易”朝廷对使臣沿途贸易的开放促进沿边军镇蒙汉贸易市场的发展推动大同早期马市的建立大同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进入新阶段 沿途贸易买卖商品范围较广蒙古使臣可在此换取生活物资使明蒙朝贡贸易从统治者阶层扩展到民间弥补了朝贡贸易商品种类单一贸易受众范围狭窄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明政府因过量回赐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景泰年间蒙古内部政局混乱汗位更迭十分频繁无力组织与明朝的大规模朝贡贸易各大部落首领只能通过朝贡进行零散的贸易因为没有统一的政权组织朝贡贸易十分短暂且不稳定 景泰四年()瓦剌使臣火只你阿麻回人进京朝贡“进玉石五千九百余斤诏免进令其自卖”天顺末年到弘治年间明蒙

7、关系恶化但是大同沿途贸易仍然存在只是贸易规模十分有限蒙汉贸易的减少加剧了蒙古对明政府的不满弘治年间蒙古多次入境抢掠弘治十三年()明蒙朝贡贸易已经中断依托于朝贡体制下的沿途贸易也陷入停滞(二)民间走私贸易大同等长城沿线地区远离京师与蒙古草原接壤蒙汉贸易交流十分便捷宣德九年()镇守大同参将曹俭“私以盔甲弓箭与阿鲁台使臣易骆驼”政府念其镇守边疆之功劳没有做出惩罚 正统年间随着大同地区沿途贸易的蓬勃发展民间走私贸易也借机活跃起来 正统八年()“瓦剌使臣行李内多有盔甲刀箭及诸违禁铁器皆大同宣府贪利之徒私与贸易”由此可见当时大同地区私市贸易的繁荣 弘治年间朝贡贸易中断大同地区的走私贸易代替官方朝贡贸易继续

8、维系着蒙汉双方的经济交流这一时期的民间走私贸易更加泛滥参与人员范围十分广泛边镇军民均参与其中打破了朝贡贸易的阶级壁垒 弘治十二年()五月“虏复以迎归使为名驱马入小边诱贸铁器商贾多以铁器与虏交易村市居民亦相率犯禁”大同等地民间走私贸易已经逐渐公开透明化长城沿线地区基层士兵、商人、普通百姓各个阶层纷纷参与其中在边境全体军民的推动下民间走私贸易屡禁不止发展十分繁盛铁器、兵器等违禁品的输入成为助推蒙古势力崛起的重要因素民间走私贸易的参与人员众多成分复杂蒙古百姓来到长城沿线换取生活物资蒙古贵族使臣利用入京朝贡的机会在长城沿线从事大规模走私活动 边镇军民、晋商等都参与到私市贸易中 私市的商品种类繁多既包括

9、生活必需品比如针线、布帛、铁锅、绸缎等又包括牛、羊等畜牧产品还贩卖盐、柴草、兵器、马等官市禁止交易的商品贸易规模十分庞大 边境蒙汉贸易的发展使明政府感受到统治危机而蒙古则从私市中看到蒙汉互市所带来的长远利益 明蒙双方对蒙汉互市的不同态度导致双方冲突不断明蒙官方贸易长期中断嘉靖年间民间贸易的蓬勃发展让明政府认识到蒙汉人民的贸易交流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隆庆和议后明朝与蒙古建立通贡互市关系宣府、大同、甘肃等边镇均开设马市随着蒙汉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市、月市、小市等官府许可的民间贸易市场不断增加非法走私贸易随之衰落(三)蒙汉民间互市贸易明政府在长城沿线设置官方的市场与蒙古人进行贸易主要是以九边军镇为依托

10、进行民族贸易在保证边境安全下与蒙古人进行商贸活动 蒙古作为游牧民族以畜牧和游猎为生生产生活受自然环境制约多以马匹换取汉人的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明政府通过蒙汉互市获得马匹用以供应边防军需 双方的贸易主要是以马匹为主因此边境民族贸易市场以马市命名 隆庆和议以前的马市常常因为明蒙之间关系的恶化而中断比如大同马市三开三罢第一次开设时间为正统三年()至正统十四年()第二次开设时间为天顺六年()至弘治十二年()第三次开设时间为嘉靖三年()四月至十二月 正统年间蒙古骑兵大规模入侵中原嘉靖年间明蒙战争十分频繁 马市的存废是当时明蒙关系的缩影 年明穆宗继位后改变对蒙政策主动与蒙古交好 积极促成明蒙通贡互市

11、隆庆五年()“封虏酋俺答为顺义王赏大红五彩纻丝蟒衣、一袭彩叚、八表里赐之敕曰:朕惟天地以好生之德自古圣帝明王代天理物莫不上体天心下从民欲包含遍覆视华夷为一家”隆庆和议结束了明蒙之间长达七十年的战争状态明蒙关系进入新阶段朝贡成为政治性的外交活动进贡与回赐的物品交易额在蒙汉贸易中只占少数将“贡”与“市”彻底分开明朝不再允许蒙古使臣进京双方交易均在边境马市完成互市贸易成为这一时期蒙汉贸易的主流总而言之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贸易交流情况与明蒙关系的变化直接相关在边疆蒙汉局势的影响下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互市贸易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洪武至正统年间蒙汉贸易主要以朝贡贸易为主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交易范围从双方统

12、治阶层逐渐向民间扩散大同边境马市贸易在这一阶段得以萌芽发展天顺至嘉靖年间边疆局势十分不稳定明蒙朝贡关系艰难维持着大同马市贸易长期停滞直到嘉靖三十年才短暂恢复隆庆至万历年间明蒙朝贡关系由朝贡贸易向互市贸易转变长城沿线地区马市数量大大增加蒙汉贸易进入新阶段贸易逐渐向民间化趋势发展明末长城沿线地区民族关系恶化边境战争不断马市逐渐被废弃二、蒙汉民族贸易的特点(一)贸易形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从上文所述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互市贸易的发展历程可见蒙汉贸易深受明蒙关系的影响以“隆庆和议”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隆庆和议以前蒙汉贸易交流主要通过朝贡与边境马市进行并不适应日益增长的蒙汉贸易额给明政府带来庞大

13、财政负担隆庆和议后蒙汉贸易由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发展为更加自由的互市贸易小市、月市等民间贸易市场逐渐占据蒙汉贸易主体地位交易范围扩展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商品与形式更加丰富明代马市分为官市(大市)、民市、月市、小市大市每年一次参与人员主要是各部落酋长与贵族阶层以及明朝官员明廷允许官市完毕后在同一地点开设民市民市市场应运而生政府对民市干预较少蒙汉人民可再次直接进行物资交换月市是“民市”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在官市同一地点设置于每月十五日之后开市两日以供边境人民贸易实际上是受到官方承认的私市参与人员为蒙古小型部落成员与平民小市的开市时间比较自由且多设置于西北边疆地带距离蒙古土默汗等部较近蒙汉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14、 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诸多市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缓和边疆蒙汉人民的矛盾便于蒙古俺答汗部与中原人民进行贸易交流 据统计山西长城沿线地区马市市场共有十二处其中大同镇马市共十处山西镇马市两处详见下表:表 “隆庆和议”之后大同镇、山西镇明蒙互市市场交易情况市场名称设置时间所在地点贸易对象市场性质新平堡马市 隆庆五年()阳和道新平路五路台吉大市得胜堡马市 隆庆五年()大同北东路歹成台吉大市守口堡马市 隆庆五年()阳和道东路摆脱兀慎大市助马堡马市 隆庆六年()左卫道北西路黄金榜实小市宁虏堡马市 隆庆六年()左卫道北西路兀兰把抗素 小市灭胡堡马市 隆庆六年()大同井坪路威宰生小市云石堡马市 隆庆六年()右卫道威远

15、路多罗士蛮小市迎恩堡马市 隆庆六年()大同西路大吉台成小市杀胡堡马市 隆庆六年()左卫道中路哑不害恰小市水泉营堡马市隆庆五年()偏头关东北俺答、多罗士蛮大市柏杨岭堡马市万历年间山西破虏营好汉山俺答小市河曲营城马市万历年间岢岚道河堡路长盖小市 从上表可见小市数量繁多远超大市这是因为大市是明政府设置的官市交易范围只局限于明政府与蒙古部落上层统治阶层且大市每年开市一次贸易时间十分短暂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牧民与边境汉人以及商人的贸易需求 而小市交易时间自由数日一次或者随时交易不限制交易规模边境百姓可随时通过小市购买所缺物资交易物品由奢侈品变为以生活必需品为主铁制农具等众多农业生产工具进入交易市场这为沿边蒙

16、汉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民市经营与交易都比较自由只需向政府交纳税款其余不受政府干涉因此后期民市在蒙汉互市中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民间商人加入到蒙汉贸易中焕发出民间贸易市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月市、小市等民间贸易市场的大量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蒙汉人民时断时续的贸易交流形式使游牧与农耕民族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长城南北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二)贸易范围由统治阶层扩展到民间隆庆和议之前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贸易交流主要通过朝贡与回赐、朝贡沿途贸易与大同早期马市进行这时的贸易交流是附属于明蒙朝贡体制下的贸易形式是为与蒙古交好以及缓解明政府因过量回赐带来的财政负担而实行的羁縻政策由明政府主导官方管

17、控十分严格 正统年间明廷允许蒙古使臣在朝贡途中与民贸易但对交易商品与私自交易行为严格限制 朝贡沿途贸易蒙古方面的主要参与人员为各部首领与使臣参与交易的汉人多为将领、总兵等当地负有权势之人普通百姓参与较少可见此时的朝贡沿途贸易还局限于明蒙统治阶层官方性质十分明显 隆庆和议以前的大同马市是由明政府直接组织市场交易的官市设置官员监督管理交易范围也只限于中上层统治阶层下层蒙汉人民很少参与其中因此基层蒙汉人民只能通过走私贸易进行物资交换隆庆和议之后明蒙政治关系的改善为民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民市的设立标志着明政府对早已存在的私市贸易予以认可从此民间贸易合法化为晋商以及普通蒙汉人民进行贸易交流提供了

18、便利进一步推动了蒙汉贸易的民间化趋势 月市、小市等众多民间贸易市场的出现为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人民提供了稳定的交易环境与频繁的物资交换机会小市多设置于长城边墙之下蒙汉人民可随时通过市场获取所需物资 边镇官员王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明代中后期大同等边境军事重镇逐渐演变为商业化城镇 马市交易人员由原先的明政府官员、蒙古各部首领与使臣等逐渐扩展到边境下层百姓、蒙古牧民以及商人等各个阶层晋商成为山西长城沿线地区马市贸易中最活跃的成分 民间贸易的蓬勃发展使蒙汉贸易范围更加扩大贸易交流层次愈加深入蒙汉人民在长期的贸易交流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彻底改变了山西长城沿线地区

19、蒙汉人民的生活面貌促进了大同镇、山西镇等地的商业发展改善蒙古牧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缩小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经济差距使得长城南北在经济上逐渐联合为一个整体(三)民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隆庆和议后民市贸易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隆庆五年()“宣大总督王崇古报北虏互市事竣大同得胜堡自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十四日官市顺义王俺答部马千三百七十匹价万五百四十五两私市马赢驴牛羊六千抚赏费九百八十一两新平堡七月初三至十四日官市黄蠹吉、摆腰、兀慎部马七百六十二匹私市马赢驴牛羊三千抚赏费五百六十一两山西水泉营八月初四至十九日官市俺答、多罗、土蛮、委兀慎部马二千九百四十一匹价两万六千四百两私市马赢牛羊四千抚赏费千五百两”由此可见在开市

20、当年民市的交易额已经远超官市之后随着蒙汉贸易额的扩大月市、小市等民间交易市场的出现民间贸易额逐年翻倍增长到万历二年()山西长城沿线地区得胜堡、水泉营堡等地官市交易马匹数量达 民市交易牲畜达两万余匹民市交易额是官市的三倍之多民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蒙汉贸易交流真正实现了互通有无与平等互利交易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隆庆和议以前的马市由官方把控交易物品主要为土特产与奢侈品隆庆和议以后铁锅、农具、粮食、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进入市场“边外复开小市听虏以牛、羊、皮张、马尾换我杂粮、布帛关吏得税其物以充抚赏”万历武功录中记载“我以缎细、布绢、棉花、针线、索、改机、梳篦、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金易虏马、

21、牛、羊、骡、驴及马尾、羊皮、皮袄诸种”蒙汉人民从最初的以马牛羊等易粮食发展到以畜牧品换取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各种小商品交易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表明蒙汉贸易交流更加深入贸易性质发生改变民市贸易的发展使蒙汉贸易交流真正实现了等价交换与平等互利三、蒙汉民族贸易的影响(一)消极影响 蒙汉贸易不对等矛盾重重明廷实行朝贡贸易体制主要是出于对政治利益的考虑只有在蒙古部落表示臣属时才会批准入贡而蒙古更注重朝贡带来的经济利益蒙古人单一的游牧经济受塞北自然环境制约流动性强且十分脆弱缺少农产品与其他手工业品因此对中原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明朝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在对外交流中趋于保守将经济交流看作是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恩赐以

22、此来显示泱泱大国权威 明政府将朝贡贸易体制作为扼制蒙古的羁縻政策把蒙汉经济交流当作政治事务处理将朝贡与贸易混为一谈贸易本身应该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互惠、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而明政府将“回赐”视为对蒙古称臣纳贡的恩惠厚往薄来这违背了贸易的基本准则而且与蒙古大规模物资交换的意志不符于是在朝贡贸易运行过程中出现诸多漏洞蒙古为了获得更多赏赐扩大贸易额一再增加朝贡次数与使团人数庞大使团进京朝贡要耗费巨额供给费宴请蒙古使团“供牛羊三千余只酒三千余坛米麦一百余石鸡鹅花果诸物莫计其数”贡马所用水嚼草笼麻铁不下千百余斤给大同等处沿途军镇造成巨大压力 正统七年()总督大同等处粮储、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沈固上奏朝廷:“迩者

23、瓦剌也先遣使脱木思哈等二千二百余人赴京朝贡经过大同往来支应并护送官军行粮刍豆共费三十一万里有奇”正统九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苑恪上奏:“瓦剌等处朝贡使臣过大同者岁以数千供亿之费上下苦之请以操军遗下屯田给予有力之家耕种岁征其税三分别贮委官典守以资供给为便”使团入京朝贡的沿途招待费用所耗甚多边镇无力承担于是增加边镇屯田由边境百姓承担粮储供给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庞大蒙古使团进京朝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沿途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巨额的供给费加重了边关百姓的负担 明蒙朝贡贸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进贡与回赐蒙古进贡马、貂等物明政府对蒙古朝贡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回赐高于马价的钞币与彩缎、丝绸等奢侈品这是只存在于明蒙上层统

24、治者之间的官方贸易并不能满足所有蒙古大众的需求 朝贡贸易受众范围的狭窄性与蒙汉人民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相违背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此蒙汉互市贸易应运而生(二)积极影响.促进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人民经济交流蒙汉民族贸易的开展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联系起来双方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换弥补了单一经济的不足 蒙汉贸易交流从最初的单一朝贡贸易发展到官市、民市、月市、小市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互市贸易由此可见蒙汉贸易交流范围逐渐突破明蒙统治集团的限制发展为蒙汉人民之间的贸易关系从局部的贸易交流发展为更加广泛的贸易从时断时续的朝贡贸易发展为长期稳定的互市贸易双方的贸易交流是由上至下、由浅至深发展蒙汉贸易的民间化趋势既方

25、便了蒙汉人民的经济交流又减少了政府以及中原人民接待贡使的负担经过蒙汉两族人民长期的努力双方贸易交流终于正常化 隆庆至万历年间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贸易处于繁荣期隆庆和议后明蒙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互市贸易关系边境马市的数量大大增加“八年以来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癖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北部输诚效贡莫敢渝约”长城沿线地区蒙汉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商业发展繁盛长城南北蒙汉人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纵观整个山西长城沿线地区民族贸易的发展历程可见蒙古上层统治者对与中原进行经济交流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从最初永乐时期的瓦剌三王与鞑靼阿鲁台请赏再到隆庆年间顺义王俺答汗多次遣使求

26、贡请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蒙古请赏是与明朝建立联系最直接的方式希望得到明朝的经济支援弥补游牧经济的不足 蒙古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畜牧业与游猎业在朝贡贸易的刺激下迅猛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在与周边政权的交往中占据优势蒙古草原进入前所未有的强盛期 二明廷对蒙古使臣政治上十分优待授予朝贡使臣官职与相应等级的官服、官帽等赏赐“今因使臣之来加意宴赏升其官职以偿其劳仍命回使赍织金文绮、彩币、表里二百一十六匹归”根据明实录记载明政府授予蒙古使臣的官职有都督、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蒙古朝贡使臣在明蒙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作为官员代表蒙古统治者与明政府交换敕书接受政府宴请与赏赐又作为商人参加会同馆

27、贸易与沿途贸易正统十年“瓦剌使臣皮儿马黑麻等贡马上以其过多命马收其良者余悉令其使臣自鬻”蒙汉双方的经济联系从朝贡开始随着蒙汉经济联系的逐渐增强明蒙交往愈加频繁与深入贸易渠道与规模都随之增加双方物品的交流游牧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推动蒙汉人民之间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增强.维护边疆稳定推进民族融合明政府从朱元璋时期就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赏赐物品十分丰厚赏赐面十分广泛包含蒙古政权各级官吏赏赐物品种类繁多包含手工艺品、乐器、书籍、化妆品等 明廷实行这种朝贡政策的目的一是为了展现大国风范吸引周边民族与之交好二是通过丰厚赏赐与封、赠职官拉拢蒙古上层贵族增强了其对明政府的认同感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其巩固政权稳定边

28、疆的政治目的 明政府在中央设四夷馆翻译朝贡往来文书以便更好地与蒙古朝贡使团交流通过回赐物品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蒙古草原潜移默化地改变蒙古人好战的风尚增加草原人民对中原的向往对促进中华民族融合具有深远意义 隆庆和议之后朝贡与互市贸易彻底分离蒙汉贸易关系进入新阶段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贸易渠道市易制度不断完善对犯边抢掠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以此来约束蒙古部众维护边疆稳定明代长城沿线民族贸易的发展以俺答封贡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永乐至嘉靖年间以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为主第二个阶段发展为自由贸易民市占据蒙汉互市的主导地位 山西长城沿线地区作为明代边疆地区是蒙汉民族交往的前沿地带蒙汉互市对蒙汉人民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29、的双方以长城为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彻底改变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面貌 大批物资涌入蒙古草原使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引进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蒙古部落由单一的游牧经济转向农牧混合经济蒙古人逐渐掌握粮食自主权不再需要依靠汉人来维持生计蒙汉双方的贫富差距缩小互惠互利的民族贸易逐渐形成 大批的蒙汉商人加入到民族贸易中促进了长城沿线地区商业的繁荣大同镇成为长城沿线重要的商业城市 晋商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沿边马市贩卖茶叶、绸缎等的奢侈品获利颇丰在促进蒙汉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是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使蒙古人与汉人可以相互依存互通有无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增加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

30、交往交流与交融参 考 文 献:范熙晅张玉坤.明代长城沿线明蒙互市贸易市场空间布局探析.城市规划().祁美琴李立璞.明后期清前期长城沿线民族贸易市场的生长及其变化.西域研究().许永峰.明朝中前期北直山西长城沿线的蒙汉贸易 兼论蒙汉民族贸易的民间化趋势.山西档案().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明英宗实录.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孝宗实录.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神宗实录.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邵继勇.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南开学报().明穆宗实录.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选自玄览堂丛书初辑第四册.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责任编辑 贾 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