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48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6 卷第4 期2023年0 7 月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Vol.36 No.4Jul.2023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王馨鑫(唐山学院文法学院,河北唐山0 6 3 0 0 0)摘要: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前,与其家族真定望族梁氏在顺康之际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关键词: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葬衣冠;梁维枢;钱谦益中图分类号:1 2 0 6.2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3 4 9 X(2023)04-0080-07D0I:10.16160/ki.tsxyxb.2023.04.013Analysis of Liu Yue Hui Zang Xiao Ling Gong Ji by Liang QingbiaoWANG Xin-xi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Abstract:Liang Qingbiao was a senior official in early Qing Dynasty.In June

3、 of the secondyear during Emperor Kangxis reign,he wrote the poem named Liu Yue Hui Zang XiaoLing Gong Ji(Note on the Funeral at Xiaoling Tomb in June)after returning from the fu-neral of Emperor Shunzhi,where he pointed out the truth of the history that the remains ofEmperor Shunzhi was not in Xiao

4、ling tomb.Liang Qingbiao knew the truth and dared to un-cover it because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mily s political attitude in the time ofEmperor Shunzhi and Kangxi.Key Words:Liang Qingbiao;Liu Yue Hui Zang Xiao Ling Gong Ji(Note on the Funeral atXiaoling Tomb in June);dress burial;Liang

5、 Weishu;Qian Qianyi梁清标(1 6 2 0 一1 6 9 1),字玉立,号苍岩,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清初汉族重臣。原为明崇祯十六年(1 6 4 3)进士,选庶吉士。顺治元年(1 6 4 4),清朝定鼎,投诚,遂补原官。顺治十三年(1 6 5 6),特旨拜兵部尚书。此后历任兵、礼、刑、户四部尚书长达三十五年,康熙二十七年(1 6 8 8)升补保和殿大学士,三年后卒于任。梁氏风雅好文,于诗词乐府颇有造诣。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言其“诗笔清丽,读之能令基金项目:2 0 2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 1 YJC751038)作者简介:王馨鑫(1 9 8 6

6、 一),女,北京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人低回不已”1 6 0 5。对梁清标,目前学界已有一些研究,但多是对其诗或词所作的整体述论,于某些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历史背景及深层含义,探讨得尚不深入。如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为康熙二年(1 6 6 3)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参加会葬世祖顺治皇帝仪式之后所作,其中蕴含着对重要时事的微言。就笔者所见,尚无研究对此作出揭示,故试释之如下,以求教于方家。第4 期一、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的关键微言梁清标蕉林诗集七言律二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云:突元渔阳万岭盘,先皇此地葬衣冠。夜深风雨群灵出,晓起烟霞列帐寒。侧席忧勤余十载,上林涕泪集千官。

7、侍臣徙倚黄云里,佳气葱葱驻马看。按:据题目,此诗当作于清康熙二年(1 6 6 3)六月顺治帝宝宫入葬遵化孝陵时。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四:康熙二年六月壬寅(六日),葬孝陵。2 清圣祖实录卷九康熙二年(1 6 6 3)夏四月:戊午(二十一日)。以世祖章皇帝宝宫移送孝陵。3 J14又康熙二年(1 6 6 3)六月:辛丑(五日)。遣辅臣及文武三品以上官谐陵致祭。壬寅(六日)。恭奉世祖章皇帝、孝康皇后、端敬皇后宝宫送至地宫。至戌时,安奉石床毕,掩地宫石门。癸卯(七日)。奉安世祖章皇帝、孝康皇后、端敬皇后神位于享殿,致祭。3 1 4 9顺治帝宝宫入葬时,梁清标任兵部尚书,品级为从一品,故能谐陵致祭。清史列

8、传梁清标传:(顺治)十三年四月,迁兵部尚书。康熙五年,调礼部尚书。1 7 6 5 8 5-6 5 8 6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制一京官: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满汉各一人,从一品。5 诗言:“突元渔阳万岭盘,先皇此地葬衣冠。”“渔阳”指孝陵所在地遵化。清通志卷四十礼略吉礼上陵:世祖章皇帝陵日孝陵,孝康章皇后合葬,端王馨鑫: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五遵化直隶州:春秋为无终子国,燕昭王置渔阳郡。后魏太平真君七年,郡废,以县属渔阳郡。五代唐,始置遵化县,属蓟州。7清圣祖实录卷六十四康熙十五年(1 6 7 6)十一月:丁酉(十九日)。以顺天府遵化县昌瑞山建世祖章皇帝孝陵,

9、升县为州。3 J823“万岭盘”,言孝陵为昌瑞山脉金星峰、分水岭等山峰所环绕。(雍正)畿辅通志卷十一京师山陵:昌瑞山脉自太行透而来,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即太行之支麓。左有站鱼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森罗拱。凤台左水、凤台右水,分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诚乃天生福地灵区。8“先皇”,指世祖顺治皇帝。“葬衣冠”,古典出自史记封禅书:上日:“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家,何也?”或对日:“黄帝已倦上天,群臣葬其衣冠。”9 其隐藏的今典则是指孝陵内并无顺治帝遗体或骨灰,乃是一座仅葬有“衣冠”的空坟。“葬衣冠”三字,实为此诗最关键的微言。今查“中国基本古籍库”,句中包含“葬衣冠”一语的书证共有三百

10、余条,其义项可归为三类:其一,埋葬其衣冠,而墓中并无遗体,乃是空冢、假墓。除上引此词最早出处史记封禅书外,还有诸多引证,如:身膏原野,而葬衣冠于故土。(宋黄庭坚祭徐德占文)1 0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宋苏辙逍遥台)1又有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弟子:81敬皇后衬葬,在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6 遵化原为县置,以陵寝所在,后升为州。“渔阳”乃其古称。(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四十清梁清标:蕉林诗集七言律二,天津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七年(1 6 7 8)梁允植秋碧堂刻本。82葬其衣冠,俗谓之衣冠家。(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亡何,为红巾所伤,以死,不得其处,葬衣冠于横林之后园。(明费元禄费氏大

11、传)梅花岭上葬衣冠,丞相英灵去不还。(明胡介赠孙豹人)1 2 7“空坟”、墓中无遗体的意义皆非常明显。三百余条书证中,九成以上属此义项,可以说占压倒性多数。今汉语大词典及辞源中亦有“衣冠冢(壕)词条,其释义均为“只(仅)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1 3 ,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苏英事略中的“他们父子四人的坟墓,都是衣冠壕,没有骸骨在内”及袁鹰悲欢校园随想中的“那是半年多以后在昆明被暗杀的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嫁 1 4 ,可与此相互参证。其二,帝王下葬的美称。如 唐 王缙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遗辙迹而徒攀,葬衣冠而何。”1 5】唐李中烈祖孝高挽歌“华夷喧道德,陵珑葬衣冠。”1 6 明 张四维

12、世宗肃皇帝挽歌:“白云凝望绝,愁见葬衣冠。”1 7 这种用法,实际上是为臣者“不忍直言葬帝”或“不敢斥言葬帝”,因而以“葬衣冠”作为婉转的说辞,并隐含着已逝帝王的功业可以比于黄帝之意。但此种用法十分少见,其书证在古籍库中仅有九条,可见并非通行或习用之法。其三,以“衣冠 指代所葬者的官绅或士人身份。这种用法较第二种更为罕见,书证仅五条。例如 元 胡助开府大宗师张公游仙词:“江东会葬衣冠处,五凤楼深草木浓。”明茅坤题先师水西杨先生墓丘:“此予师水西先生所葬衣冠处。”1 8 综上可见,“葬衣冠”一语虽也可作为帝王或士绅逝后入葬的美称,但“空冢、假墓”这一义项才是最通行、最主流的用法。无论官方还是民间

13、,对“衣冠冢”“葬衣冠”都具有十分明确而唐山学院学报一致的认知,其指称非常明显。梁清标的“先皇此地葬衣冠”,是有意利用模棱两可之典故,来指明事实之真相一一孝陵墓中并无顺治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罢了。梁清标能够了解孝陵“葬衣冠”的真相这一点,并不稀奇。由顺治十八年(1 6 6 1)王熙世祖皇帝哀诗、吴伟业清?山赞佛诗以及康熙二年(1 6 6 3)顾炎武五台山诗可知,“在顺康之际,顺治出家五台山佛寺,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1 9 2 1 5。王熙乃顺治四年(1 6 4 7)进士,顺治十年(1 6 5 3)任内翰林国史院检讨,后充经讲官,至顺治十八年(1 6 6 1)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尚书,深受世祖

14、皇帝信重。他实际也是世祖皇帝“驾崩”时真正的顾命大臣,其所作世祖皇帝哀诗十首其二云:“铜龙夜静漏声长,遗诏亲裁罪已章。只有图书陈左右,更无嫔御侍惟房。”2 0 1 5 0 4 此数句看似寻常,只是在回忆世祖去世前的情景,但细细寻绎,便会发现十分奇怪一一邓小军先生指出:“诗言静夜漫长,铜龙漏声滴响漫长的昼夜间,大渐(病危)的世祖皇帝亲自修改裁定遗诏,多罪己之言历来临终遗诏,多为代笔,所谓患天花病危、弥留之际的皇帝,哪有精力亲自裁定遗诏。1 9 1 8 0而且,此时养心殿中“临终”的世祖皇帝身边,“只有图书,连一个侍疾之妃嫔、宫女也没有 1 9 1,这难道不奇怪吗?这正是在隐嗨地表明,“顺治“临终

15、 之际,其实是安然无恙 1 9 1 8 1而这组诗中其九所言的“书殿昼闲云漠漠,梵宫春掩草霏霏”2 0 1 5 0 5,更是几乎明言昔日的讲闹书殿早已人去楼空,其人(即世祖皇帝)已是身处春草霏霏的“梵宫”佛寺之中了。吴伟业清?山赞佛诗“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山。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2 1 与此异曲同工,所谓“清?山”,也即山西五台山,世祖皇帝出家之地。王熙、吴梅村对世祖出家一事,都抱有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而顾炎武五台山则云:“欲得第3 6 卷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国家图书馆藏明刻百川学海本。【明费元禄:甲秀园集卷二十四,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元胡助:纯白斋类稿卷八,民国金华丛书本。第4 期宝

16、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吴宓先生指出:“周穆王随西域化人而上天。亭林之意,谓我今登此山,为看山川形势,图起兵恢复,非为参拜在此为僧之顺治皇帝也。”2 亭林一生为反清复明积极奔走,五台山乃晋冀战略要地,自然要登顶查看形势;而对于已经出家的顺治皇帝,他心中并无感触,大概只是想起了此事,遂一并写入诗中,但也恰好证明了他对此事的知情。除王熙、梅村、亭林外,当时还有一些了解内情的士人,也曾写过相关的微言作品,如李天馥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就是为顺治帝董皇后而作,其中所隐含之微言隐语,皆暗指董皇后即是董小宛;又如洪昇的著名传奇长生殿,亦隐嗨但确切地暗示了董小宛入清宫一事,洪昇更因暗示顺治杀兄夺妻及出家为

17、僧等事,而最终酿成大祸。梁清标身为当朝一品,又是世祖皇帝一手擢拔,位接禁近。此外,他还是李天馥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现存唯一印本的最初收藏人一一今国家图书馆藏李天馥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一卷,为海内外孤本,其卷首所铃“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即为梁清标藏书印。梁清标与李天馥同朝为官,有所往来;而梁氏嗜藏书画,又满朝皆知,故此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是李亲手赠与梁的可能性极大。此外,梁清标还与洪昇长生殿演出一案关系密切。洪昇长生殿例言云:“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2 3 又董潮东皋杂钞云:钱唐洪太学防思昇著长生殿传奇,康熙戊辰中,既达御览,都下艳称之。一时名士,张酒治具,大会生公园

18、,名优内聚,班演是剧。主之者为真定梁相国清标,具東者为益都赵赞善执信。虞山赵星瞻征介,馆给谏王某所,不得与会,因怒,乃促给谏入奏,谓是日系皇太后忌辰,为大不敬。上先发刑部拿人,赖相国挽回。后王馨鑫: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应无不知之理。二、梁氏家族在清初的政治态度不过,一向被视为“持重详慎,语不妄发”2 5 的梁清标,为何突然敢毫不避讳地将孝陵“葬衣冠”一事揭露于人前呢?笔者认为,这与他所出身的真定梁氏家族在顺康之际的一贯政治态度有关。清军入主中原后,真定梁氏家族共有五人入朝为官,分别是梁维本(清标本生父)、梁维枢(清标堂叔父)梁清标、梁清宽(清标兄)及梁清远(清标堂兄),时人称“北地诸梁

19、,蝉联鹊起,犹汉代之有荀杨、江左之有顾陆”。但在表面的恭顺投效之下,其家族却时有大胆之举。如顺治四年(1 6 4 7)梁维枢甘冒风险,对钱谦益、柳如是夫妇提供援助。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言:(顺治)三年六月,(钱谦益)以疾归。是时法令严,朝官无敢谒假者,谦益竟驰驿回籍。归遂牵连淄川谢陛(按:当作“陛)案,银铛北上,传言行贿三十万金得幸免。贿虽无徽,后来谦益与人书,屡言匮乏,贫富先后顿异,未为无因矣。1 3 0 6顺治三年(1 6 4 6)六月告疾回籍后,钱谦益因淄川谢陛案的牵连被捕北行,关入北京刑部狱,后有赖于亲友之救援及以金行贿,方得免死获释。而在这当中,梁清标的堂叔父梁维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

20、作用。钱谦益梁母吴太夫人:83发吏部,凡士大夫除名者,几五十余人。2 4 1董潮此段记述之中多有谬误,前辈学者早已指出,其“主之者”也未必就是梁清标。不过其中所言演剧遭祸后,圣祖康熙皇帝先是令刑部捉拿,后又改变主意、将此事转交吏部处理,是由于“真定梁相国”清标之斡旋,庶几近实。由此可见,在长生殿演剧一案中,梁清标实际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当时宫闹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梁清标详见邓小军先生 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篓证及董小宛人清宫与顺治出家考下部第九章。可参章培恒先生洪昇年谱附录一演 长生殿)之祸考第4 0 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清丁澎:棠村词序,见

21、梁清标棠村词卷首,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五年(1 6 7 6)刻本。84寿序云:梁母吴太夫人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真定梁公(按:即梁梦龙)之子妇,今备兵使者慎可(按:维枢字)之母,而少宰(按:即梁清远)、司马(按:即梁清标)之祖母、从祖母也。丁亥之岁,余坐饮章急徽,妇河东氏匍甸从行。狱急,寄擎于梁氏。太夫人命慎可卜雕陵庄以居。2 6 9 7 4-9 7 5吴太夫人即梁维枢之母,也即梁清标之叔祖母。“丁亥之岁 指的正是顺治四年(1 6 4 7)。牧斋自述是年“坐饮章急徽”,遭逮北行,夫人河东君柳如是则一路跟随北上。当案情危急、自已入狱时,柳如是无处可往,正是寄住于梁维枢为之所设的雕陵庄中。

22、又牧斋有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其中第二首也提及了此事:阴宫窟室昼含凄,风色萧骚白日低。天上底须论玉兔,人间何物是金鸡。肝肠进裂题襟友,血泪模糊织锦妻。却指恒云望家室,沱河北太行西。2 6 1 0尾联之“恒云”“淳沱河北太行西”,显指梁氏世居之真定,亦即牧斋寄撃之雕陵庄所在,故云“却指恒云望家室”。故此,诗第五句之“题襟友”,当是指梁维枢无疑。以“肝肠进裂”形容之,又将他与在此次危难中苦心翰旋救护的柳如是并提,可见在顺治四年(1 6 4 7)救免牧斋一事中,虽然具体过程如何,今时今日已无从知晓,但梁维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则是可以肯定的。梁氏家族世居真定,早在明嘉靖朝即已开始显贵,梁清标之高祖梁

23、梦龙仕至吏部、兵部尚书之高位,族中兄弟、子侄亦多有任武职者。其亲族师友可说是遍布京师畿辅,不可不谓树大根深。若无梁维枢及梁氏家族之斡旋,恐怕河东君即使身携“三十万金”,亦不得其门而入。今存梁维枢所辑的真定梁氏直誉集中,收有钱谦益致梁氏信函一封,其内容如下:宾石开车,邸成分宅,古人高谊,不谓再见唐山学院学报于今日。载德而南,幸返乡曲,吴中贤士大夫无不拱手叹颂,比高于恒岳而拟深于淳水也。深秋抵家,旋复卒岁,献岁发春,始能走一介代扣首九顿于堂下。道涂艰阻,不能将毫毛之敬,徒有寸心,用为旌佩耳。陆放翁二集已瞩庐公祖觅寄,想已先达邺架矣。贱体衰残,日甚一日,惟有补缀残书,养生送日,想知己所乐闻者。信笔草

24、次,驰企之私,百不尽一,贤嗣令侄,深荷盛雅,并祈叱名。“宾石开车”,类林杂说仁友篇:赵歧字郊卿,京兆长陵人,仕郡为功曹。中常侍唐衡弟衔为京兆都尉,歧为功曹,每侵之,衔常怀快快。唐衡闻之,遂奏汉灵帝,灵帝迁衡为京兆太守,衡遂收歧家属,将以重罪诛之。歧亡走,更姓名,至青州卖胡饼。时北海孙嵩字宾石,乘独车游于市中,遥见歧,呼至与语。歧惧是衡亲属,煌恐色变。孙嵩因谓歧日歧遂以实告之。嵩于是载歧上车同归,置于覆壁中,密自供给。事出魏书。钱谦益以孙嵩置赵歧于覆壁中之古典,言梁维枢冒着得罪新朝及权贵之风险,帮助自己躲过一劫。“郡成分宅”,出文选广绝交论:“曾无羊舌下泣之仁,宁慕郡成分宅之德。李善注引孔丛子日

25、:邸成子自鲁聘晋,过于卫,右宰毅臣止而筋之,陈乐而不作,毕而送以璧,成子不辞。其仆日:“不辞何也?成子日:“夫止而我,亲我也;陈乐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記我也。由此观之,卫其乱。”行三十里而闻卫乱作,右宰毂臣死之。成子于是迎其妻子,还其壁,隔宅而居之。2 7 此以郡成子分宅以居毅臣妻子之古典,指梁维枢遵吴太夫人之命,卜雕陵庄以安顿柳如是。维枢于牧斋之高谊,不可谓不厚。“宾石开车,郡成分宅”,两个典故一指自已,一指柳如是,极为贴切而无合掌之弊,足见牧斋之学博才第3 6 卷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牧斋有学集据畿辅通志将原“雕陵庄”改为“雕桥庄”,实误。清梁维枢:真定梁氏直誉集,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26、金王朋寿:类林杂说卷五,民国嘉业堂丛书本。第4 期高。除顺治四年(1 6 4 7)被逮入京一事以外,钱氏一生中并无其他能与此二典故相契合之经历,则据梁母吴太夫人寿序,此信所致之对象为梁维枢无疑。明乎此,则信中“贤嗣令侄”之语,自然指的是梁维枢之子梁清远、之侄梁清标。“贤嗣令侄,深荷盛雅”,说明牧斋寄撃梁氏或出狱还乡之时,是见到过梁清远和梁清标的。而二人对于自己父亲(叔父)的做法,亦是认同支持的。更可注意者,牧斋此次被逮入京,实是因触怒清廷所致一“是时法令严,朝官无敢谒假者,谦益竞驰驿回籍 1 3 0。在此种情况下,仍敢于对其施以援救,甚至分宅以居,梁维枢之胆略,足令时人侧目。梁氏家族在清初的政

27、治态度,实际上延续了梁梦龙秉公持正、急难好义的精神内核;但另一方面,却也深谱韬光养晦、不与势争之理。由钱谦益信中“贱体衰残,日甚一日,惟有补缀残书,养生送日,想知已所乐闻者”之语,可知梁维枢应规劝过牧斋勿要过多牵扯外事;其分宅以居柳如是之“雕陵庄”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似也有“取庄子山木篇雕陵之语,合用古典今典”2 8 9 1 5 以提醒、规讽钱柳夫妇之意。三、梁清标的行事准则与“葬衣冠”微言的产生原因梁氏家族的这种精神传统与处世态度,显然也影响到了梁清标。在明面上,他几乎从不显山露水,但实际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有自己已的主张和行事准则,并不完全以“上意”或清廷的官方态度为转移。如顺治十六年(1

28、6 5 9)因处理海警不力遭劾一事。是年夏,郑成功由镇江犯江宁,世祖下诏亲征,后以梁化凤捷报传至,遂罢。九月,给事中杨雍建上疏,劾兵部诸官员“不发一谋,不建一策,仅随事具覆,依样葫芦”,“请天语严伤,以傲尸素”4 1 6 5 8 5。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上疏自辩,不称旨,遂降三级留任。次年二月京察,得上谕,日:“梁清标经朕特简,界按:此信出自钱牧斋先生尺卷三(清康熙间常熟顾氏如月楼刻本),题作“致”,后三字溺去,但据信中“恒云握别,遂星纪”等语,陈寅恪先生认为即”致梁清标“者。参柳如是别传(下)第1 2 2 1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1 年版。王馨鑫: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

29、微:85掌中枢,自当弹竭心力,以图报效。乃凡事委卸,不肯担任劳怨,本当议处,姑从宽免。其痛自警省,竭力振作。”4 J6585这说明,在抵御、征讨郑成功一事上,梁清标的态度是非常冷淡甚至可说是消极的。康熙二十一年(1 6 8 2),圣祖皇帝拟攻打台湾,梁清标又借彗星见于东北之机,进言“今天下太平,凡事不宜开端,当以安静为主”2 9 。圣祖嘉纳之,遂暂停了“十月进剿台湾 的计划。前后二十余年间,虽然“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也算是勤慎精敏,但也明显能够看出,梁清标内心深处,始终还潜藏着对明遗民的同情,不忍心对其赶尽杀绝。而在对钱谦益的态度上,他也始终与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叔父保持一致:(顺治十七年)五

30、月,上以岁旱,令部院诸臣条奏时务。清标与李棠馥疏言“奸民捏告通贼谋叛,囊役贪官借端取货,生事邀功,致善良受害,应俱严行筋禁。”得旨“著确指其人。”于是复奏“迩年地方官藉通贼谋叛名,鱼肉平民,则有桐城知县叶桂祖、常熟知县周敏等,为给事中汪之洙、巡按何元化所劾。其未经劾奏者,不知凡几,故请旨筋禁,惩前以后。疏下部知之。L416585-6586为何梁氏以堂堂兵部尚书之尊,要处心积虑地劾奏两个小小的知县,并特意指出二人“籍通贼谋叛名,鱼肉平民”呢?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指出,此事与钱谦益大有关系,“恐是乘机为牧斋辈解脱于郑延平失败之后,清廷大肆搜捕之时也”2 1 2 0。钱谦益居常熟,知县周敏对其联

31、郑抗清之事必有所察觉,梁清标借机将其劾罢,有极大可能是为了保护牧斋。是故牧斋后来在信中称颂其“金石格言,岩廊站论,片语解,单词止沸。此则养国家之元气,作善类之长城,四海具瞻,千秋作则者也,对梁清标的暗中保护表示感谢。邓之诚先生在清诗纪事初编中认为:“清86标立身从官,风雅好文,与王崇简略同。而才笔过之,持禄保位亦过之。”1 6 0 5 此语甚确。今观清标蕉林诗集十八卷中,绝大多数都是酬唱赠别、流连光景之作,与时事有关者极少。就连时人多喜吟咏、暗含深意之宫词,在其诗集中都毫无踪影。其立身处世之谨慎持重,可见一斑。但即使如此,仍不免于无声处,暗藏惊雷一“先皇此地葬衣冠”,正是梁清标作为亲历者,在蕉

32、林诗集中留下的最明晰的历史真相之一。参考文献: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下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2.2清实录:第3 册MI.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1106.3清实录:第4 册MI.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4清史列传 M.王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5钦定大清会典MI/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05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7 1 3.6钦定皇朝通志 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4 4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 0 0 8:4 6 1.7穆彰阿.大清一统志 MI/续修四库全书:第6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6 2

33、 8.8畿辅通志 MI/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 0 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 0 0 8:1 7 0 1 7 1.9司马迁.史记 M/影印百讷本二十四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9 5:4 3 7.10曾枣庄,刘琳.全宋文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6:1 5 9.11苏辙.苏辙集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55.12卓尔堪.遗民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3:2 4 0.13辞源DB/OL.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04-20.http:/ DB/OL.知网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2 2-0 4-2 0 .https:/

3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1 6 6 3.16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 M.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8 6 0 4.17张四维.张四维集MI.张志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8:5 2.18茅坤.茅坤集:第3 册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1 2:8 4 3.19邓小军.董小宛人清宫与顺治出家考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8.20王熙.王文靖公集MI/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1 4 册.济南:齐鲁书社,1 9 9 7.21吴伟业.梅村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3 1 2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23

35、.22吴.吴宓评注顾亭林诗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1 2:1 3 6.23洪昇.长生殿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4董潮.东皋杂钞MI/丛书集成初编:第2963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6:3 3.25李澄中.白云村文集MI/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 2 0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17.26钱谦益.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27萧统.六臣注文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9:1 0 0 1.28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下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1.29清实录:第5 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46.(责任编校:冯兆娜)第3 6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