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理论“落地” 班级“生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02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落地” 班级“生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理论“落地” 班级“生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AGE实践实践理论“落地”班级“生花”吴振兴期中考试前一天晚自习,我照常在教室巡视。晚自习开始 15 分钟后,小明才气喘吁吁地赶来,满头大汗,怀里抱着一个篮球。“怎么迟到了?”我走到门口问小明。“打得太过瘾了,一时忘了时间,老师,我知道错了,下次绝对不会迟到。”小明解释。我有些疑惑,小明平常也不是特别喜欢打篮球,明天就期中考试了,为什么偏偏选择今天打球呢?带着这些疑惑,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心中有了猜想。小明回到座位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药与笨笨药”7 个字,不少同学疑惑地看着我,有的同学还在小声讨论这几个字的意思。我笑了笑,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实验。有一群志愿者被要求完成难度

2、不同的任务,在完成每个任务前,他们必须从 聪明药 与 笨笨药中选一种服用。实验组织者告诉志愿者,笨笨药 让人想睡觉,聪明药 让人精力充沛。但事实上,这两种药没有任何功效。第一个任务是简单的任务,大家猜猜志愿者会选择哪种药?”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同。我统计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聪明药”,我把比例写在黑板上。我继续说:“第二个任务非常困难,同学们觉得这些志愿者会选择哪种药呢?”大部分同学仍然选择“聪明药”,我把比例写在黑板上,转身说:“看来大家都喜欢 聪明药。然而,实验结果是,面对简单的任务,87.5%的志愿者选择了 聪明药;面对困难的任务,68.5%的志愿者选择了 笨笨药。”我一边说一边把

3、数字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惊讶。我问:“面对困难的任务,难道不应该吃 聪明药 帮助自己吗?为什么超过一半的志愿者会选择 笨笨药 呢?”同学们沉默了。我有意望向小明,让他说说看法,小明不好意思地说:“那些志愿者是不是在想,我是因为吃了 笨笨药 才无法完成任务的,这样他们心里就会舒服一些?”其他同学也认同这个说法。我点头说:“小明说得没错,这个实验说明,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为了维护自尊心,可能不仅不努力,反而给自16PAGE实践治班锦囊/PRACTICE己制造额外的困难。因为万一结果不好,我们可以归因于 笨笨药。”我一边说一边观察小明,他的脸涨得通红,似乎感觉到我的用意。第二天就是期

4、中考试,晚自习,小明竟然再次迟到了。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他抱着篮球气喘吁吁地奔来,满脸通红,满头大汗。等他站定后,我给了他一包纸巾,等他气息平稳后,问:“昨天你听懂了那个故事吗?”“嗯。”“那这两天考试你怎么还迟到呢?”他低着头没说话。高二以来,小明的成绩波动比较大,上次就没有考好。于是,我柔声问:“你是害怕这次考试又没考好吗?”小明点了点头,还是没有说话。“所以你去打篮球,是为了逃避复习?给自己考不好找借口?”他摇了摇头,想说什么,但又没说。我耐心等着,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我不是逃避复习,其实我是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嗯,我是想,如果我能连续投进 5个 3分球,这次考试就一定可

5、以考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难连续投进。”小明说。这一刻,我恍然大悟:“聪明药”与“笨笨药”的故事之所以在小明身上没有起到教育作用,是因为他面对自己害怕的考试,不是通过设置障碍等吃“笨笨药”的方式为考不好找借口,而是用一种迷信式的自我预言来给考试前的自己增加信心。从这个角度看,小明非常努力地克服对考试的恐惧,给自己“制造”了一颗“聪明药”。他想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恰恰打乱了他的复习节奏,可能更影响考试。我叹了一口气,问他:“你真的相信这个自我预言吗?”他沉默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其实,你还是害怕考试,对吗?”他把头低了下去,说:“我不怕考试,只是怕考不好

6、别人看不起我,觉得我成绩不好,不配当班长。”我握着他的手说:“考试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还是为了自己查漏补缺呢?”他没有说话,还是低着头。我和他分享了自己高中时的故事:“我那个时候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付出努力后没有结果,特别是看到有的同学没怎么努力还能取得比我更明显的进步时,我更加患得患失。其实,我是有进步的,只是这个进步和别人比不明显,我就视而不见。这种比较型思维一度让我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中。其实,我们应该有一种成长型思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接受不够好的自己,看到自己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只要你在不停变好,总能变得足够好。”我们的谈话持续了很久,最终,小明慢慢抬起头,迎着月光,我看到了他坚定的眼神。经历过小明的事情后,我发现自己之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习惯简单地套用教育理论。正是我对教育理论的轻率套用,让我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问题标签,影响了教育效果。之后,我再遇到学生的求助和问题行为时,总会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因为再完美的教育理论,都需要与学生千变万化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生花”。(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责任编辑魏萌万 玮 摄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