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65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2022 年,第 1 卷 第 1 辑(总第 1 辑)Vol.1 No.1,2022(Sum No.1)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收稿日期:2022-09-06作者简介:肖骏,副编审,博士,E-mail:xiaojunxj 。通信作者:谢晓红,编辑,硕士,E-mail:xiexiaohong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肖骏,谢晓红.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J.学术出版与传播,2022,1(1):241-249.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肖 骏,谢晓红(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业界倡导科技期刊编辑做全能型、复合型

2、、学者型编辑。较高的能力要求与较低的身份感和成就感形成反差,导致部分优秀人才焦虑出走。本文探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认知,是对缓解科技期刊编辑身份焦虑和职业焦虑,以及青年编辑个人职业规划的理论探索,旨在提供一种不同视角的科技期刊编辑培养和管理模式。文章着眼我国期刊发展历史,基于科技发展、人才成长、个体能力差异等理论,分析成为全能型、复合型、学者型编辑中的陷阱,重构了科技高速发展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根据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特色提出了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培养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在原有的“学术组织职能”“稿件编校职能”和“编辑部事务职能”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职能。在优化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管理方面有

3、一定指导意义,对建设一支高效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有一定促进作用。【关键词】科技期刊;人才培养;人才管理;编辑职能Cognitive trap and reconstruction of talent function of periodical editorsXIAO Jun,XIE Xiaohong(Editorial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P.R.China)Abstract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of sci-t

4、ech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has been in a state of scattered small and weak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ditors has a strong journal oriented feature.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all-round compound and scholar editors of sci-tech journals is the historical continuation of the publishing

5、industry of sci-tech journals.The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 industry is facing various changes such as the accele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outbrea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ournal competition.If we can t adjust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editors in

6、 time it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anxiety of the employees in the industry but also lead to the rapid loss of editors.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 function of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142XUESHU CHUBAN YU CHUANBOthe basis of editor training.Based on the dif

7、ferences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he limitation of energy and time the infin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law of talent growth and the la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major trap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ll-round compound and scholar editors.In order to all

8、evi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loss of professional editors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editing function of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ci-tech journals publishi

9、ng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sci-tech journals publishing industry.Two new functions are add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academic organization function manuscript editing function and editorial department affairs function .It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op

10、timizing the talent management of China s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has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goal of training world-cla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Key words sci-tech academic periodical periodical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editorial functions中图分类号:C9

11、62 文献标志码:A广义上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包括主编、编委会成员、审稿专家、作者、期刊编辑部编辑。其中,主编、编委会成员、审稿专家、作者都只参与科技期刊出版过程的某些环节;主编和编委会成员确定期刊的学术方向;审稿专家确保期刊的学术高度,作者提供学术论文;只有编辑部编辑参与一篇学术论文从投稿到出版完成的全部流程。编辑不仅是科技期刊出版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而且是连接主编、编委会成员、审稿专家、作者之间的纽带。由于科技期刊出版人才队伍中只有编辑是以科技期刊的运营为工作重心,参与到学术论文出版流程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将要讨论的就是科技期刊编辑这个相对狭义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的职能认知。一

12、、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研究现状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职责和功能。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功能定位是目的明确的高效率培养岗位人才的基础。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对编辑职能的通识是:科技期刊编辑是身兼数职,功能驳杂且技能覆盖面宽泛的“杂家”。这种通识反映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责和功能缺乏明确定位,是一种期刊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发展的学者对编辑能力培养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做全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已经成为主流观点1-6。从“编辑型编辑技术型编辑资源型编辑”分级培养路径7到促进编辑的选题策划判断力、专业驾驭力、文字表达力、政治鉴别力、印装呈现力、编辑学项目研究

13、能力、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参加社会活动创新能力、走进科研生产一线服务能力、开展经营活动经营能力的全面发展8-10,及至技术更新到智媒时代,编辑要顺应时代变化和科学技术更迭,成为拥有全媒体素养、新媒体信息协作/传播能力,面向智能传播、数字出版、新媒体编辑等领域的技能多元化实用型编辑出版人才11,这些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全能化、全面化、复合化、多元化的要求。另外,为更好地与作者对话,提高学术判断力和选题策划能力,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又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要做能跟“学术共同体”对话的学者型编辑。学者型编辑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做一个复合型、全能型编辑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独立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在24

14、2肖 骏,等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学术共同体”内有一定的话语权12-13。同行交流和文献表明,我国期刊编辑培养确实比较全面,从对论文文字图片的编辑校对起步,逐步培养成可以策划选题、约稿组稿、审稿、编校、出版、发行、宣传、能做理论研究撰写论文,不仅全流程负责论文出版,还参与其他社会工作14-19。由于这种认知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相当数量的高学历学术期刊编辑还在花费大量时间做着图表修改和文章中字符大小写、正斜体,调整行距等字面意义上的编辑工作20-25。个别学者意识到不宜过度倡导打造复合型、全能型编辑,指出全流程参与的全能型编辑不仅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而且效率低下,对高学历编辑人才队伍造成

15、了浪费,提出应对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进行重新划分,实现学术期刊编辑部精细分工,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建议模仿西方出版公司分门别类设置执行编辑、高级编辑、高级副编辑、副编辑、高级编务、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网络编辑等26-27。但这种集群化程度高的商业出版公司精细的编辑人才组织模式很难适应我国小作坊模式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组织模式。本文从个体性格差异、精力时间的有限性、科技发展的无限性、人才成长规律、科研规律等方面对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进行了再思考和重构,以期改变对科技期刊编辑固有的形象和认识,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人才队伍的培养、组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之成为科技强国的

16、推进器,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研界的话语权。二、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分析 编辑作为名词指在出版部门专门处理稿件的人,作为动词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宋苏舜钦题后“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经学者编辑,古律错乱,前后不伦”中的“编辑”既映射了编辑古往今来固定的传统形象,也体现了编辑人才的重要性。我国科技期刊拥有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但有些编辑在期刊出版工作中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对编辑职能认知的陷阱,导致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管理难以充分发挥人才价值,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更无法科学培养编辑人才。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表现在所有科技期刊编辑都应做复合型、全能型和学者型编辑。(

17、一)全能型编辑陷阱倡导和致力培养全能科技期刊编辑不可取。在科研成果竞相涌现的信息时代,全能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模式既未考虑期刊编辑的个人能力和性格差异,也忽视了编辑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以及科技进步的无限性。第一,个人能力和性格存在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为提高教学成效,学校提倡对学生因材施教;为提高土地产出,国家提倡对土地因地制宜。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尊重客观自然,提高生产力,促进发展。因此,无视编辑个人能力和性格差异,将科技期刊编辑都培养成“跨文化思维、跨终端应变、跨媒体技能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全能型人才26”,不仅不符合自然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错位的人才安排容易使科技期刊编辑在职业中受挫

18、,工作积极性受打击,不利于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发展。第二,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有可能陷入困境。科技期刊出版的流程和环节是极其注重细节的,需要编辑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过去科研投入和产出有限的情况下,科技论文发表需求不强,而且很多科技期刊早期是年刊、季刊,那时一两位编辑就可以完成科技期刊从论文采编、排版、印刷到发行的全部工作。人类进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全球的科研投入342XUESHU CHUBAN YU CHUANBO和科研产出爆发式增长,学术论文浩若烟海,仅 Web of

19、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机构支持的学术论文连续 10 年超 10 万篇,2019 年已达约 40 万篇。科技期刊有提高效率、扩大出版容量的需求,年刊、季刊已转变为月刊、旬刊、周刊。海量的科技论文,浪里淘沙的论文挑选制度,琐碎复杂的出版流程,日新月异的数字化互联网传播技术。科技期刊编辑所需要面对的工作量、需要了解的学术前沿、需要学习的新技能今非昔比,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去做集学科专业知识和编辑出版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可能让编辑在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之后产生个人能力不足的挫败感、焦虑感和倦怠感,从而产生调离编辑岗位的想法。(二)学者型陷阱科技期刊编辑服务科研工作者和期刊,被誉为“学科

20、前沿的瞭望者、学术成果的评价者、学术创新的引导者和学术道德的守望者”26。中国编辑学会就曾以“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为年会主题,倡导编辑以“学者型编辑”为发展目标。“编辑进行学术研究,站到学科领域的高地,具备与一流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编辑人才管理和职业规划的重要环节28。因此,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对编辑学者化,要求编辑做“学者型编辑”的呼声很高。“学者型编辑”的具体内涵在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内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但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型编辑不但要具备精良的编辑业务能力,还在某一学科领域能持续深入研究,有独立开展学科课题的科研能力,承担科研项目,拥有较高的审稿水平,能独立判断作者来

21、稿的学术价值,紧跟科学前沿高效策划优质选题,选择优秀作者13,29,30。诚然,曾有很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在科技期刊编辑和作者的身份之间自由切换,但伴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学者和编辑分离成两个群体。学者以主编、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的身份参与期刊建设,而编辑则负责整个科技期刊的运营。学者型编辑再次模糊科技期刊编辑群体的职能,学者型编辑可以专注科研,再以编委身份参与期刊工作。但待遇低、晋升难,缺乏社会认同感又没有自身成就感的编辑岗位对学者型编辑缺乏吸引力31-35,纷纷离职转岗不足为奇。陷入这种人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对科技学术编辑职能认知错位。倡导做学者型编辑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科技期刊编辑话语权,增强编辑

22、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好地为期刊服务,但却引起部分从业编辑的高度焦虑和人才出走。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可以倡导从业编辑做学者型编辑,但应立足本职工作,追踪本行业改革与创新前沿,思索如何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国家认可科技期刊编委的工作等,思考行业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形成科技期刊出版的学科研究体系,而不是脱离自己工作实践,在繁重的编辑工作之余,去和长期沉浸自身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抢饭碗”。三、科技期刊编辑职能重构 我国5 000 多种科技期刊共有3 000 多个主办单位,其中2 000 多个主办单位只运营1 个期刊,资源分散、规模小,全能型、复合型、学者型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适应。但在应对

23、论文发表需求增长、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冲击时,过去的办刊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显得力不从心。科技期刊出版行业需要建立适应高强度、高竞争环境下新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在过去科技期刊运营流程中,编辑职能根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学术组织职能、稿件编校职能、编辑部事务职能三个部分。基于各类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和运营已经和过去大相径庭,根据不同劳动对象编辑职能可划分为学术组织职能、平台管理职能、稿件编校职能、编辑部事务职能四个部分。另外,一个健全的行业人才管理制度必须考虑到人才的激励和保留,因442肖 骏,等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

24、重构此,实现自我价值职能应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列入编辑职能中。重构后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编辑职能应包括学术组织职能、平台管理职能、稿件编校职能、编辑部事务职能和自我实现职能五个部分。(一)学术组织职能编辑的学术组织职能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组织职能和学者组织职能。科技期刊是作者论文的集结,“内容为王”是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共识。科技期刊编辑内容组织职能主要体现在初步筛查作者投稿和为期刊提供优质的长期或短期选题方向。首先,科技期刊编辑需对编辑部收到的投稿进行学术不端筛查和内容的初步审理,再决定是否进一步延请学科专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术把关。其次,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学科前沿追踪能力、信息精炼能力和数据分析能

25、力,能根据学科论文发表数量、论文点击阅读次数、下载引用频率等信息的波动预测学科趋势,为期刊提供近两年选题依据,为挑选编委会成员提供依据,也为期刊编委提供约稿组稿依据。这类编辑要具有相当的学科知识背景,能搜索、追踪和阅读国内外学术论文,能分析学科动态和相关政策,撰写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总结。这类编辑可以由有学科背景的博士、硕士担任。科技期刊获得优质论文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邀请学科专家为期刊撰稿或组稿36,一是科技期刊编辑部人数有限,认识的专家学者有限;二是编辑与学者认知悬殊,编辑个人约稿组稿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科技期刊通常会邀请在学术共同体内有一定话语权的学者担任期刊编委为期刊撰稿、约

26、稿、组稿,评价作者投稿的学术价值。编委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掌门人,科技期刊编辑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编委会对提升期刊内容质量至关重要。但约稿组稿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且不被社会认可,对学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帮助微乎其微,所以科技期刊主编和编委挂名现象相当普遍37。编辑学者组织职能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调动编委积极性,将编委在学术共同体内的影响力转变为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影响力。发挥好科技期刊编辑的学者组织职能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整体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应思考采用什么方式推动高校、科研单位认可学者作为科技期刊编委为国家科技进步所作的贡献,使成为科技期刊编委变成一种荣耀。(二)平台管理职能我国

27、有 5 000 多种科技期刊,选题重叠现象严重,面对如此多可供阅读和引用的科技论文,科技期刊编辑部引导科研工作者进行选择,获得他们的更多关注至关重要。多平台、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范围和增强其显示度,有利于获得学者更多的关注。科技论文不被传播就没有出版的意义。科技期刊除了搭建官方网站和借力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外,利用多种平台为科技期刊和科技论文进行宣传已经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同,微信、微博、Linkin、ResearchGate 等多种媒体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宣传平台38-40。科技期刊建设多平台传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科研论文需严格按照编校出版规范编校处理后才能正式在科技期刊发表,在学术共同体

28、内传播,而科技期刊的大众媒体平台则可以用较自由的呈现方式即时发布最新录用的科研成果,这段时间差在关键时刻对科研工作者争夺技术和理论的优先权非常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平台为王”一度成为与“内容为王”分庭抗礼的理念,对于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来说二者的重要性在伯仲之间。科技期刊已由单一的纸媒平台传播发展为基于互联网和显示终端智能化的多平台传播,每个平台有不同呈现形式和传播规律,意味着平台管理编辑要掌握多媒体音画处理技术、熟悉新媒体传播内容设计和视觉呈现规律,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传播渠道。要维持大众媒体的热度,平台管理编辑需要以期刊、学术为中心每天更新,发布最新动态和远景规划,为目标人群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对

29、于目标人群的反馈要及时处理,时刻关注各平台数据变动,分析变化诱因,及时542XUESHU CHUBAN YU CHUANBO调整平台管理方式。要做好平台运营科技期刊编辑部应配备专门的平台管理编辑。(三)稿件编校职能科技期刊从产生到现在,已形成了一套稿件编校加工需严格遵守的行业规范。这些规范面面俱到,掌握起来简单,运用起来也不难,但在编校文稿中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学者觉得让高学历编辑专门从事编辑校对工作是人才浪费的原因27。只要期刊编辑校对规范写得足够详细明白,文稿编辑校对是一项技术范畴的熟能生巧的工作,接受过职业教育或行业培训的人都可以完成。但编辑校对工作却是科技期刊编辑部保障正常出刊

30、的基础性工作,因此,高效运转的科技期刊编辑部离不开熟练掌握编校规范和技能的编辑。虽然有个别期刊已经选择与商业的编辑公司合作,但就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的运营现状来说,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还需要有专注编校工作的编辑家。这类编辑对编校规范了如指掌,通过培训精通文字和图片编辑软件,乐于在实践中探索、钻研文稿和图片处理的新软件和新技术。(四)编辑部事务职能编辑部事务在文献讨论中称为编务,被誉为将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串成绝美首饰的丝线,发挥着助手作用、纽带作用和管理作用41-43。科技期刊编辑部编务工作包罗万象、繁琐复杂,但大多数科技期刊由于人员限制,都是由编辑兼任完成。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从业者对期刊编务工作覆盖

31、内容的认知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政务性、事务性和服务性 3 个方面42-45:(1)政务性工作。我国科技期刊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办刊,编辑部没有太大的独立性,需紧跟主办单位的各项工作计划。面向主办单位,编辑部有大量党务和上传下达的材料报告要撰写,有财务预算报告等工作;有大量党建和行政事务工作;面向主管单位,编辑部有期刊年检、期刊测评、荣誉及项目申报等工作。(2)事务性工作。事务性编务工作对编辑部所有工作环节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对期刊编辑部办公事务的管理,具体包括版面费的收取、稿酬和审稿费发放、录用证明发放、期刊文件管理、发票及样刊寄送、期刊发行、设备物品管理、会议管理等

32、多项工作。(3)服务性工作。编务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在不仅为编辑部编者服务还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收发电子邮件、接打电话,调查统计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意见,协调处理三者遇到的各种问题。(五)自我实现职能编辑一直以默默无闻,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形象立足社会,这种形象难以满足科技期刊编辑内心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在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后的较高层次的需求。然而,编辑自我实现常常被认为只是编辑的个人追求。做学者型编辑,增强科技期刊编辑在学术共同体内的话语权不过是编辑为满足这两种需求的艰难求索之路,现实看来似乎不是科技期刊编辑实现自我价值的康庄大道。科技期

33、刊编辑部仍然是主办单位的边缘部门,科技期刊编辑仍然是边缘岗位。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编辑虽然自诩科技前沿的“守门人”,但日常以重复单调的图文编校工作为主,内心的落差和成就感的缺失迫切需要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有一套良好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方法来弥补。比如,根据编辑个性和层次进行差异化职业规划和培养。以学者组织为主要职责的编辑需要强化人才组织和激励能力,让学者认同期刊人身份并为期刊学术质量把关;以学术组织为主要职责的编辑则要强化选题策划能力,为期刊制定一定时期的选题方向;以编辑校对为主要职责的编辑则加强出版规范的培训,让学者的文章以更好的形式呈现。鼓励编辑在本行业深耕厚植,做学者型编辑,为转型时

34、642肖 骏,等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期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编辑部戮力同心,在学术共同体和行业中建立期刊编辑部品牌和编辑自身的口碑,帮助编辑实现个人价值和获得尊重。四、建议 (一)科技期刊出版行业解放思想网络带宽决定了互联网信息传输的速度,行业思维带宽决定了行业变革和发展速度。既然做全能型、复合型、学者型编辑隐藏着对编辑职能认知的陷阱,难以企及的高标准高要求增加了从业编辑的焦虑,导致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那么,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应在编辑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做出改变,不求全责备,尊重客观规律,承认编辑时间精力的有限和能力的差异,形成一套以人为本的更符合现状的编

35、辑人才培养、管理和组织制度。在吸引人才、聘请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规划中,将编辑自我实现纳入其中才能更好地保留人才、稳定队伍。(二)组建精确分工的编辑人才队伍工业化历程证明,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善用肌肉记忆和惯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追求高效,工业生产走向越来越依赖肌肉记忆和惯性思维的精细分工。编辑履行不同职能需要时间调整思路,频繁切换容易影响工作效率。组建精确分工的编辑人才队伍,各个编辑都能更长久的专注个人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充分考察从业编辑的个性和个人能力,发挥每个编辑的长处,合理组织和分工合作,更科学高效地培养和管理编辑人才。让敏于行而讷于言者做案头工作;让思维敏捷、善于沟

36、通者做约稿组稿工作,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三)推进科技期刊集团化运营科技期刊编辑部人手不足是编辑精细分工的最大障碍,推进科技期刊集团化运营是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46-48。科技期刊集团化运营可以优化人员和资源配置,真正实现期刊编辑部根据编辑个人性格和能力实施差异化培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最终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进程。五、结语 本文聚焦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编辑职能认知和重构,对于行业人才管理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不论是规模还是体量都完全无法体现我国的国力水平,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

37、国际竞争能力,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应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从解放思想开始,尊重客观规律,制定促进人才成长的培养、管理和组织原则,从人才出发,重视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职能精细分工,分类培养,尽早形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面临变革时所需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缓解从业编辑的职业焦虑,增强从业编辑职业使命感和成就感,建立一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参考文献:1刘建朝.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J.编辑学报,2014,26(6):525.2陈华峰,段喜华.论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J.传播力研究,2019,(20):163.3郑海燕.时代呼唤复合型编辑J.中国编辑,2018(10):55.74

38、2XUESHU CHUBAN YU CHUANBO4石朝云,游苏宁.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7,19(4):317.5桂小玲.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J.新闻传播,2010(10):74.6李英武.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应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编辑人才J.中国出版,2005(3):55.7邢建春,张亚晓.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0):168.8代艳玲,朱拴成.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6,28(1):92.9陆晨阳.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传媒论坛,2019

39、,2(17):104.10董一波.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编辑人才培养研究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队伍建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6):30.11李雅筝,周荣庭.智媒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理念革新与技能重构J.出版广角,2020(2):25.12林松清,佘诗刚.试论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梯队建设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4.13王维朗.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J.编辑学报,2013,25(3):304.14李新暖.期刊的栏目策划与选题策划J.编辑学报,2004(2):100.15刘志武.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1(10):37.16代艳

40、玲,朱拴成.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 选题策划与组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157.17单超,王淑华,胡悦,等.大数据时代编委会结构优化及作用提升J.编辑学报,2019,31(3):293.18谢晓红,王淑华,肖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时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17,29(5):495.19赵霞,池营营,武晓芳,等.基于 CiteSpace 的科技期刊选题策划工作模式构建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4):419.20郝昕.西文期刊刊名的缩写需要注意哪些规则?J.编辑学报,2020,32(2):172.21肖骏,王淑华,谢晓红.关于规范

41、坐标图标值书写格式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6,28(5):437.22肖骏.“0”的科学意义辨析与用法建议J.编辑学报,2018,30(3):253.23肖骏.Word、PDF 与 CorelDRAW 综合处理期刊矢量插图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43.24散飞雪.浅谈地学期刊量和单位编辑加工存在的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8):71.25朱建新.国内外科技期刊中数学符号编排格式的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9,31(1):34.26李夕菲.高校学报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8(8):50.27武晓耕.科技期刊编辑

42、的精细化分工研究 以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背景J.出版广角,2019(2):18.28周慧琳.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J.中国编辑,2017(2):4.29张洁,丁佐奇.再谈科技期刊编辑的独立性J.编辑学报,2020,32(2):222.30申轶男,曹兵,佟建国.论新时期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4,26(1):79.31武艳芹,黄苏芬.高校学报编辑“守门人”的身份焦虑与突围路径J.编辑之友,2011(11):50.32张亘稼.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分析及应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28.33万家练,阮征.研究: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克服职业倦怠的良策J.编辑学报

43、,2017,29(5):498.34朱剑.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 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2):1.35陈琳.基于身份意识讨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J.传媒论坛,2020,3(13):88.36谢晓红,王淑华,肖骏.依托学科专家办刊 助力科技期刊发展 以地球科学编辑部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5):570-573.37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J.编辑学报,2011,23(3):189.38王明华,沙勤,郑晓南.微信公众平台在期刊运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4,26(3):272.3

44、9李根,王淑华,史冠中.利用 ResearchGate 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初探J.编辑学报,2016,28(1):75.842肖 骏,等 科技期刊编辑职能认知陷阱与重构40蒋亚宝,栗延文,吕建新,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运营策略研究J.编辑学报,2020,32(3):257.41李庚,魏玉芳,邢乐林,等.提高期刊编务工作效率的方法J.编辑学报,2018,30(3):282.42李艳艳.论编务人员服务意识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J.天津科技,2019,46(10):91.43熊远培.期刊编务的作用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160.44周晓薇,管珺,荀志金.高校学报编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6(20):47.45张雯.浅谈如何提高编务工作质量J.全国新书目,2020(5):70.46黄崇亚,陈佳.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探讨J.编辑学报,2019,31(4):361.47邢海涛.集群化是科技期刊发展必由之路J.编辑之友,2009(6):39.48肖宏,安亮.集聚优质资源打造科技期刊领先集团军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期刊集团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0(11):4.(责任编辑 张学颖)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